被领养的中国小孩在美国的认同问题

font print 人气: 148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英编译报导) 自1991年中共当局为了解决其一胎化政策所衍生之女婴被弃养之问题而放宽领养规定至今,美国家庭已领养了五万五千多名中国婴孩,其中大部分是女婴。早期被领养的中国小孩如今已迈入青少年,他们开始想要独立的、夹杂着热切与不安的探索自己的身份。

纽约时报报导,1990年代初,每年约仅数百位中国小孩被美国家庭领养,到2005年已达七千九百名以上,成长速度惊人。这股领养中国小孩的风潮所隐藏的问题,己引起研究学者的关注。社会工作者珍布朗(Jane Brown)表示,领养父母应尽速面对中国的养女在开始了解由于中国的社会观念与一胎化政策而导致她们被生父母遗弃所产生的失落感与被拒绝感。

早期被领养的中国小孩他们探索自己身份的经验对于数千名其他将要面临同样问题的中国孩童,会是宝贵的经验。影响这些经验的因素包括生活环境与学校的多样性,以及他们的领养父母让他们接触中国文化的程度。

在这些被领养的中国小孩中,有些人不认为自己和美国人有何差异,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是特殊的,有些人觉得在与其他也是来自亚洲的人相处时,感觉到一种与其他国家人士相处时所没有的归属感,专家认为这是跨种族领养的正常现象。

如今已长大成人的被领养的外国小孩,建立了次文化团体,以办理各项活动、中国之旅及线上支援等方式,协助被领养的小孩克服种族问题以及建立健全的人格特质。

位于纽约的研究团体唐纳森领养学会(The Evan B. Donaldson Adoption Institute)的政策主管荷李麦吉尼斯(Hollee McGinnis)是被美国白人家庭领养的南韩人,在十年前即开始推动一个成人支持团体,协助被领养的中国孩童。她表示:“我在上大学时,才开始想要了解其他人是怎么看我的,在这之前,我并不十分明白身为亚洲人的意义。”

热衷于参与这些活动、协助分享成长经验的早期被领养而现已迈入青少年的中国孩子茉莉(Molly)、桂孟(Qiu Meng)与麦肯辛(McKenzie)都表示,她们不会想要选择任何其他方式长大,未来也很乐意领养中国小孩。桂孟说:“这是件好事,而且因为我是亚洲人,所以我领养的中国小孩,在外观上看起来和我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署200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76%的领养家庭是白人;15%是非洲裔;剩下的9%领养家庭为亚裔及其他种族;每六名被领养儿童中即有一名与领养家庭家长的种族不同,在外国出生的被领养儿童中,来自亚洲的占了近乎一半(49%)。其中南朝鲜最多,占24%;其次是中国11%。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俄罗斯10%和墨西哥9%。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存在着严重的民族问题,其中民族认同的问题尤其不可忽视。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我一岁大的女儿喜欢跳舞。一听到音乐,无论何时何地,她的脸上都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然后靠在沙发、椅子或父母的腿上,开始左右晃动还有踏地板。有时,她小小的心灵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她的四肢着地来回摇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条腿做出旋转的动作。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 为了孩子的在线安全,父母首先应该告诉孩子的就是,不接受陌生人的请求,不分享个人信息,以及在下载任何内容之前征求父母的许可。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为孩子在儿童照护机构注册之后,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帮孩子计划一个积极且成功的开始。
  •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产品对儿童注意力跨度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专家表示,与科技产品接触的增加,可能正在改变儿童大脑的连接方式。
  • 根据BestColleges.com的一项调查,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95%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初入职场的业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