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用自杀说话

游干桂
【字号】    
   标签: tags: ,

  前不久,从报章中得知有位十岁的小孩自杀了。

  在一个懵懂无知的年纪,他选择一种惨烈的方式唾弃自己,的确令人有些不解,自杀的小孩已经无法回神说明他的死因;但是自杀年龄的逐年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日本就曾发生七、八岁的小娃儿自杀的事件,美国也曾有类似的案例,一向号称为文化天堂的法国,一年之中,居然也有好几万人“不想活”了,当中更不乏那些少不更事的小孩子了。

  莫非我们已进入了“全球性”的自杀时代?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十岁的小孩只属于认知发展的启蒙期,是由“幻想”慢慢进化到“现实”的年代,这个时候的他们,喜欢以动物为师,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忘情的崇拜忍者龟,盲目信仰龙猫,疯狂的热爱恐龙,这样的事实,让我想到几年前,那个属于“超人”的时代,不是也有多位学生,因为过度的“相信”超人的特异功能,于是兴起模仿他遨翔天际的风采,由高楼中一跃而下,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孩子,与其说是“自杀”,不如说是“他杀”。

  十岁,是个学习的年纪;十岁,是个无法过滤生命的年纪;十岁,是个缺乏死亡恐惧的年纪。在这个“智慧贫穷”的年代我们的媒体到底给了我们的孩子什么?我真的不知道!

如果我们的媒体,给的是一连串的“自杀示范”;我们的父母,给的又是一连串的功课压力,一连串的不打不成器,然后以“忙”做为借口,拒绝聆听孩子的心理世界,不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不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会不厌其烦的表演悲剧!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 如果孩子已具备自我调节力,那么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有效的学习计划与实践后的自我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达成目标,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