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管理社會策略:唐官制

清雅
font print 人氣: 147
【字號】    
   標籤: tags:

初,太宗省內外官,定制為七百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材,足矣。」

一、辯貴賤敘勞能則:有品、有爵、有勳、有階,以時考核而升降之。

凡文官九品、三十等:
正第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
從第一品: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驃騎大將軍、嗣王、郡王、國公。
正第二品、從第二品
正第三品、從第三品
正第四品上階、正第四品下階、從第四品上階、從第四品下階
正第五品上階、正第五品下階、從第五品上階、從第五品下階
正第六品上階、正第六品下階、從第六品上階、從第六品下階
正第七品上階、正第七品下階、從第七品上階、從第七品下階
正第八品上階、正第八品下階、從第八品上階、從第八品下階
正第九品上階、正第九品下階、從第九品上階、從第九品下階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凡勳十有二等:十有二轉為上柱國,視正二品;十有一轉為柱國,視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視正三品;九轉為護軍,視從三品;八轉為上輕車都尉,視正四品;七轉為輕車都尉,視從四品;六轉為上騎都尉,視正五品;五轉為騎都尉,視從五品;四轉為驍騎尉,視正六品;三轉為飛騎尉,視從六品;二轉為雲騎尉,視正七品;一轉為武騎尉,視從七品。
凡以功授者,覆實然後奏擬,戰功則計殺獲之數。

凡文散階二十九:從一品曰開府儀同三司,正二品曰特進,從二品曰光祿大夫,正三品曰金紫光祿大夫,從三品曰銀青光祿大夫,正四品上曰正議大夫,正四品下曰通議大夫,從四品上曰太中大夫,從四品下曰中大夫,正五品上曰中散大夫,正五品下曰朝議大夫,從五品上曰朝請大夫,從五品下曰朝散大夫,正六品上曰朝議郎,正六品下曰承議郎,從六品上曰奉議郎,從六品下曰通直郎,正七品上曰朝請郎,正七品下曰宣德郎,從七品上曰朝散郎,從七品下曰宣義郎,正八品上曰給事郎,正八品下曰徵事郎,從八品上曰承奉郎,從八品下曰承務郎,正九品上曰儒林郎,正九品下曰登仕郎,從九品上曰文林郎,從九品下曰將仕郎。

武散階四十有五;從一品曰驃騎大將軍;正二品曰輔國大將軍;從二品曰鎮軍大將軍;正三品上曰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正三品下曰懷化將軍;從三品上曰雲麾將軍、歸德大將軍;從三品下曰歸德將軍;正四品上曰忠武將軍;正四品下曰壯武將軍、懷化中郎將;從四品上曰宣威將軍;從四品下曰明威將軍、歸德中郎將;正五品上曰定遠將軍;正五品下曰寧遠將軍、懷化郎將;從五品上曰游騎將軍;從五品下曰游擊將軍、歸德郎將;正六品上曰昭武校尉;正六品下曰昭武副尉、懷化司階;從六品上曰振威校尉;從六品下曰振威副尉、歸德司階;正七品上曰致果校尉;正七品下曰致果副尉、懷化中候;從七品上曰翊麾校尉;從七品下曰翊麾副尉、歸德中候;正八品上曰宣節校尉;正八品下曰宣節副尉、懷化司戈;從八品上曰禦侮校尉;從八品下曰禦侮副尉、歸德司戈;正九品上曰仁勇校尉;正九品下曰仁勇副尉、懷化執戟長上;從九品上曰陪戎校尉;從九品下曰陪戎副尉、歸德執戟長上。

二、官司之別:曰省、曰台、曰寺、曰監、曰衛、曰府,各統其屬,以分職定位。

京職事官:三師、三公、六省、一台、九寺、三監、十六衛、東宮諸司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天子所師法,大抵無所統職,然非道德崇重,則不居其位,無其人則闕之。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

六省: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
御史台

九寺 :次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
(天子政令:門下省出納,中書省參議,尚書省施政;御史台彈劾官員,尚書省的左右僕射、左右丞可以糾正御史台不當彈劾)

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以太宗嘗為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侍中、中書令號為宰相。

國子監、少府、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

十六衛 :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
諸衛折衝都尉府:掌領屬備宿衛,師役則總戎具、資糧、點習,以三百人為團,一校尉領之。
左右羽林軍: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右廂飛騎儀仗。大朝會,則周衛階陛。
左右龍武軍:掌同羽林。
左右神武軍:總衙前射生兵。
左右神策軍:掌衛兵及內外八鎮兵。
(以上軍隊負責天子和京城安全)

尚書省(領二十四司,司主要官員為:郎中(並從五品上)、員外郎(並從六品上))

尚書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領百官。其屬有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左右僕射各一人(從二品),掌統理六官,為令之貳,令闕則總省事,劾御史糾不當者。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辯六官之儀,糾正省內,劾御史舉不當者。吏部、戶部、禮部,左丞總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總焉。

上之逮下其制有六:天子用制、敕、冊;皇太子用令;親王、公主用教;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用符。

下之達上其制有六:表、狀、箋、啟、辭、牒。

諸司相質其制有三:關、刺、移。

吏部

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掌文選、勳封、考課之政。
吏部司:掌文官階品、朝集、祿賜,給其告身、假使、補流外官。
司封司:掌封命、朝會、賜予之級。爵九等。
司勳司:掌官吏勳級。功勳最高十有二轉。
考功司:掌文武百官功過、善惡之考法及其行狀。按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四善和二十七最考核。

戶部

尚書一人,侍郎二人,掌天下土地、人民、錢谷之政、貢賦之差。
戶部司:掌戶口、土田、賦役、貢獻、蠲免、優復、姻婚、繼嗣之事。
度支司: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塗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以近及遠,與中書門下議定乃奏。
金部司:掌天下庫藏出納、權衡度量之數,兩京市、互市、和市、宮市交易之事,百官、軍鎮、蕃客之賜,及給宮人、王妃、官奴婢衣服。
倉部司:掌天下軍儲,出納租稅、祿糧、倉廩之事。

禮部
尚書一人,侍郎一人,掌禮儀、祭享、貢舉之政。
禮部司:掌禮樂、學校、衣冠、符印、表疏、圖書、冊命、祥瑞、舖設,及百官、宮人喪葬贈賻之數。
祠部司: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國忌、廟諱、卜筮、醫藥、僧尼之事。
膳部司:掌陵廟之牲豆酒膳。諸司供奉口味,躬鐍其輿乃遣,進胙亦如之。
主客司:掌二王后、諸蕃朝見之事。

兵部
尚書一人,侍郎二人,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兵部司:判帳及武官階品、衛府眾寡、校考、給告身之事;判簿及軍戎調遣之名數,朝集、祿賜、假告之常。
職方司:掌地圖、城隍、鎮戍、烽候、防人道路之遠近及四夷歸化之事。
駕部司:掌輿輦、車乘、傳驛、廄牧馬牛雜畜之籍。
庫部司:掌戎器、鹵簿儀仗。

刑部
尚書一人,侍郎一人,掌律令、刑法、徒隸、按覆讞禁之政。
刑部司:掌律法,按覆大理及天下奏讞,為尚書、侍郎之貳。
都官司:掌俘隸簿錄,給衣糧醫藥,而理其訴免。
比部司:掌句會內外賦斂、經費、俸祿、公廨、勳賜、贓贖、徒役課程、逋欠之物,及軍資、械器、和糴、屯收所入。
司門司:掌門關出入之籍及闌遺之物。

工部
尚書一人,侍郎一人,掌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
工部司: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為尚書、侍郎之貳。
屯田司:掌天下屯田及京文武職田、諸司公廨田,以品給焉。
虞部司:掌京都衢、苑囿、山澤草木及百官蕃客時蔬薪炭供頓、畋獵之事。
水部司:掌津濟、船艫、渠梁、堤堰、溝洫、漁捕、運漕、碾磑之事。

門下省
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
門下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貳侍中之職。
左散騎常侍二人(正三品下),掌規諷過失,侍從顧問。
左諫議大夫四人(正四品下),掌諫諭得失,侍從贊相。
給事中四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館繕寫讎校之課。
左補闕六人(從七品上),左拾遺六人(從八品上),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議,小則上封事。
起居郎二人(從六品上)掌錄天子起居法度。
典儀二人(從九品下),掌贊唱及殿中版位之次,侍中版奏中嚴、外辦,亦贊焉。
城門郎四人(從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官殿諸門開闔之節,奉管鑰而出納之。
符寶郎四人(從六品上),掌天子八寶及國之符節。

凡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彈,三曰露布,四曰議,五曰表,六曰狀。

中書省
中書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
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貳令之職,朝廷大政參議焉。
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
右散騎常侍二人,右諫議大夫四人,右補闕六人,右拾遺六人,掌如門下省。
通事舍人十六人(從六品上),掌朝見引納、殿庭通奏。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皇后、皇太子,封諸王,臨軒冊命則用之;二曰制書,大賞罰、赦宥慮囚、大除授則用之;三曰慰勞制書,褒勉贊勞則用之;四曰發敕,廢置州縣、增減官吏、發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則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請施行則用之;六曰論事敕書,戒約臣下則用之;七曰敕牒,隨事承製,不易於舊則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後行焉。

秘書省: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丞一人,監掌經籍圖書之事,領著作局。
殿中省: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丞二人,監掌天子服御之事。其屬有六局,曰尚食、尚藥、尚衣、尚乘、尚捨、尚輦。
內侍省:監二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內侍四人,監掌內侍奉,宣制令。其屬六局,曰掖庭、宮闈、奚官、內僕、內府、內坊。

內官
貴妃、惠妃、麗妃、華妃各一人(正一品),掌佐皇后論婦禮於內,無所不統。
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各一人(正二品),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屬以贊後禮。
美人四人(正三品),掌率女官脩祭祀、賓客之事。
才人七人(正四品),掌敘燕寢,理絲枲,以獻歲功。
宮官: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

御史台
大夫一員(正三品),中丞二員(正四品下),大夫、中丞之職,掌持邦國刑憲典章,以肅正朝廷。
侍御史四員(從六品下),掌糾舉百僚,推鞫獄訟。
殿中侍御史六人(從七品下),令史八人,書令史十八人,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儀式。
監察御史十員(正八品上),監察掌分察巡按郡縣、屯田、鑄錢、嶺南選補知太府、司農出納,監決囚徒。

其屬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隸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隸焉;三曰察院,監察御史隸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大事奏裁,小事專達。凡有彈劾,御史以白大夫,大事以方幅,小事署名而已。

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總郊社、太樂、鼓吹、太醫、太卜、廩犧、諸祠廟等署。
光祿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丞二人,主簿二人,掌酒醴膳羞之政,總太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
衛尉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丞二人,掌器械文物,總武庫、武器、守宮三署。
宗正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丞二人,掌天子族親屬籍,以別昭穆;領陵台、宗玄二署。
太僕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二人,卿掌廄牧、輦輿之政,總乘黃、典廄、典牧、車府四署及諸監牧。
大理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掌折獄、詳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於中書、門下。
鴻臚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丞二人,掌賓客及凶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
司農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掌倉儲委積之事。總上林、太倉、鉤盾、霢官四署及諸倉、司竹、諸湯、宮苑、鹽池、諸屯等監。
太府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掌財貨、廩藏、貿易,總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

國子監
祭酒一人(從三品),司業二人,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
國子學:博士五人(五品上),助教五人,直講四人,掌教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
太學: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掌教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為生者,五分其經以為業,每經百人。
廣文館: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領國子學生業進士者。
四門館: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直講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為生及庶人子為俊士生者。
律學:博士三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律令為顓業,兼習格式法例。
書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
算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

凡授經,以《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各為一經,兼習《孝經》、《論語》、《老子》,歲終,考學官訓導多少為殿最。

少府: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掌百工技巧之政。總中尚、左尚、右尚、織染、掌冶五署及諸冶、鑄錢、互市等監。
將作監:監二人(從三品),少監二人,掌土木工匠之政,總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百工等監。
軍器監:監一人,正四品上;丞一人,正七品上。掌繕甲弩,以時輸武庫。
都水監: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澤、津梁、渠堰、陂池之政,總河渠、諸津監署。

弘文館:學士,掌詳正圖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禮儀輕重,皆參議焉。
集賢殿書院: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脩撰官,掌刊緝經籍。
史館:修撰四人,掌修國史。
著作局:郎二人(從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校書郎二人,正字二人,著作郎掌撰碑誌、祝文、祭文,與佐郎分判局事。
司天台:監一人(正三品),少監二人,丞一人,主簿二人,主事一人,監掌察天文,稽歷數。
內府局:掌中藏寶貨給納之數,及供燈燭、湯沐、張設。

東宮官: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從一品),掌輔導皇太子。
少師、少傅、少保各一人(從二品),掌曉三師德行,以諭皇太子,奉太子以觀三師之道德。
詹事府:掌統三寺、十率府之政。
左春坊:掌侍從贊相,駁正啟奏。
崇文館:掌經籍圖書,教授諸生,課試舉送如弘文館。
司經局:掌經籍,出入侍從。
典膳局:掌進膳、嘗食。
藥藏局:掌和醫藥。
內直局:掌符璽、衣服、繖扇、幾案、筆硯、垣牆。
典設局:掌湯沐、燈燭、汛掃、舖設。
宮門局:掌宮門管鑰。
右春坊:掌侍從、獻納、啟奏。
家令寺:總食官、典倉、司藏三署。
食官署:掌飲膳、酒醴。
典倉署:掌九谷、醯醢、庶羞、器皿、燈燭。
司藏署:掌庫藏財貨出納、營繕。
率更寺:掌宗族次序、禮樂、刑罰及漏刻之政。
僕寺:掌車輿、乘騎、儀仗、喪葬,總廄牧署。
廄牧署:掌車馬、閒廄、牧畜。
太子左右率府:掌兵仗、儀衛。
親府、勳府、翊府三府:掌其府校尉、旅帥及親、勳、翊衛之屬宿衛,而總其事。
太子左右司御率府:掌同左右衛。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掌晝夜巡警。
太子左右監門率府:凡財物、器用,出者有籍。
太子左右內率府:掌千牛供奉之事。

太子內坊局:掌東宮閤內及宮人糧稟。

太子內官
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四品),承徽十人(正五品),昭訓十六人(正七品),奉儀二十四人(正九品)。
司閨二人(從六品),掌導引妃及宮人名簿,總掌正、掌書、掌筵。
掌正三人(從八品),九掌皆如之。掌文書出入、管鑰、糾察推罰。
掌書三人,掌符契、經籍、宣傳、啟奏、教學、稟賜、紙筆。
掌筵三人,掌幄帟、床褥、幾案、輿繖、汛掃、舖設。
司則二人,掌禮儀參見,總掌嚴、掌縫、掌藏。
掌嚴三人,掌首飾、衣服、巾櫛、膏沐、服玩、仗衛。
掌縫三人,掌裁紉、織績。
掌藏三人,掌財貨、珠寶、縑彩。
司饌二人,掌進食先嘗,總掌食、掌醫、掌園。
掌食三人,掌膳羞、酒醴、燈燭、薪炭、器皿。
掌醫三人,掌方藥、優樂。
掌園三人,掌種植蔬果。

王府官
傅一人(從三品):掌輔正過失。
諮議參軍事一人(正五品上):掌訏謀議事。
友一人(從五品下):掌侍游處,規諷道義。
侍讀:無定員。
文學一人(從六品上):掌校典籍,侍從文章。
東、西閤祭酒各一人(從七品上):掌禮賢良、導賓客。
長史一人(從四品上)、司馬一人(從四品下):皆掌統府僚、紀綱職務。
掾一人(正六品上):掌通判功曹、倉曹、戶曹事。
屬一人(正六品上):掌通判兵曹、騎曹、法曹、士曹事。
主簿一人(從六品上):掌覆省書教。
記室參軍事二人(從六品上):掌表啟書疏。
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六品上):掌付事、句稽,省署鈔目。
錄事一人(從九品下)。
功曹參軍事:掌文官簿書、考課、陳設。
倉曹參軍事:掌祿稟、廚膳、出內、市易、畋漁、芻蒿。
戶曹參軍事:掌封戶、僮僕、弋獵、過所。
兵曹參軍事:掌武官簿書、考課、儀衛、假使。
騎曹參軍事:掌廄牧、騎乘、文物、器械。
法曹參軍事:掌按訊、決刑,士曹參軍事。
掌土功、公廨、自功曹以下各一人(正七品上):掌出使雜檢校。
參軍事二人(正八品下):掌出使雜檢校。
行參軍事四人(從八品上),掌出使雜檢校。
典簽二人(從八品下):掌宣傳書教。

親事府
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皆掌校尉以下守衛、陪從,兼知鞍馬。
校尉五人(從六品上),旅帥,隊正,隊副,皆掌領親事、帳內陪從。
自旅帥以下,視親事多少乃置。

帳內府
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自校尉以下,員、品如親事府。

親王國
令一人(從七品下),大農一人,掌判國司。
尉一人,丞一人,學官長、丞各一人,掌教授內人;
食官長、丞各一人,掌營膳食;
廄牧長、丞各二人,掌畜牧;
典府長、丞各二人,掌府內雜事。
長皆正九品下,丞皆從九品下。

公主邑司
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掌公主財貨、稟積、田園。
主簿一人,錄事一人,督封租、主家財貨出入。

外職事官:州、縣、鎮、戍、岳、瀆、關、津

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都統、副都統、招討使:掌征伐,兵罷則省,都統總諸道兵馬,不賜旌節。
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
行軍司馬:掌弼戎政。居則習搜狩,有役則申戰守之法,器械、糧□備、軍籍、賜予皆專焉。
掌書記:掌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
行軍參謀:關豫軍中機密。
觀察處置使:掌察所部善惡,舉大綱。

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下都督府:都督(從二品)掌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糧稟,總判府事。
大都護府、上都護府:都護(從二品)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總判府事。

州設:刺史(從三品)、別駕(從四品下)、長史、司馬、錄事參軍、錄事、司功參軍事、司倉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田參軍事、司兵參軍事、司法參軍事、司士參軍事、參軍事、市令、丞、文學、醫學博士。
縣設:令(正五品上)、丞、主簿、錄事、尉。縣令掌導風化,察冤滯,聽獄訟。

鎮設:將(正六品下)、副、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
戍設:主(正八品下)、副。
鎮將、鎮副,戍主、戍副,掌捍防守禦。

五嶽、四瀆設:令(正九品上),掌祭祀。

關設:令(從八品下),丞,掌禁末游,察奸慝。凡行人車馬出入,據過所為往來之節。

轉載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道德經》告訴我們,我們人、萬物,都是由道派生出來的,當然他們就有道賦予他們的特性,我們就需要根據道賦予人的特性來管理社會、根據道賦予萬物的特性來管理自然。
  •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史記》樂書第二)
  •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明白事情的因果關係。
  •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 孔子講為政的原則就是講德,教化人民修身養德、保持人的善良本性,並且以《禮》作為行為標準,社會就能夠治理好,老百姓知道羞恥,不會做不該做的事情,這就是天下人嚮往的。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如果您曾觀賞過神韻的演出,那麼您肯定透過逼真的天幕布景探訪過唐朝。橫跨七至十世紀的唐朝,是當時亞洲勢力最雄壯的帝國。名垂千古的良君、才高八斗的文人,唐朝盛世之繁榮、兵力之雄壯,使其在當時的影響力遠播世界,萬國來朝。
  • 上古中國禮儀文化並非僅指人們的社交禮儀,其範圍涵括了上至國家的政治制度、律法典章,社會的道德倫理、思想文化;下至黎民百姓的做人準則、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規範,無不包含在內。中國禮儀文化是自天而來的文明,源自於神的智慧,內涵博大精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