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周武王恭禮三仁者

吉光羽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微子開(姓子名啟,後改名為開),是殷帝乙的長子、紂王同父異母的哥哥。紂王繼承了帝乙的王位後,荒淫無道,微子幾次勸諫,紂王都不聽。

大臣祖伊(人名)見西伯姬昌(即周文王)深得民心,擔心不久後,禍患會降到殷商,就提醒紂王保持警惕,躬行廉德。然而紂王卻不在乎地說:「我生於世上,享有天命。姬昌能把我怎麼樣?」微子聽到紂王這樣講,心知他已無可救藥,便想以死殉國,但離開京師後,又開始猶豫。

於是,微子去請教太師、少師,在敘述了對殷商現狀的憂慮後,他問道:「太師、少師,我是離開國家遠行好呢,還是留下來維護國家,使之免於滅亡?現在要是你們不告訴我,我就會陷於不義,怎麼辦才好呢?」太師答道:「王子啊!上天降下大災,要滅亡我們殷國。王上(指紂王)竟然上不畏天,下不聽長輩之言。殷國的民眾也褻瀆對天神、地祗的祭祀。如果你死,國家能得大治,那才死無遺恨;如果你死了,國家仍舊難逃滅亡的命運,那還不如離國出走。」微子以為言之有理,便離國而去。

箕子也是紂王同父異母的哥哥。紂王開始使用象牙筷子時,箕子便覺得苗頭不妙,歎道:「他用象牙筷子,其後一定會要玉杯,用玉杯,接著又必然想得到遠方的奇珍異寶。華美車馬的講究、舒適宮室的追求,就要從此開始了,國家從此會走向滅亡!」後來紂王果然沉湎於酒色之中。箕子多次勸說,封王都不理會。有人便勸箕子道:「你可以出走啊!」箕子說:「我身為臣子,謀而不聽即出走,那是彰顯王上的過失,取悅於愚民,我不忍心這麼干。」於是,他就披頭散髮地裝起瘋來。紂王見了他,毫不動心,並且把他當奴隸一樣的囚禁起來。

王子比干是紂王的親戚。他見微子出走,箕子裝瘋,便歎道:「君主有了過失,為臣不勸諫,是不忠;怕死不說話,是不勇。君主有了過失,為臣就應勸諫;他不採納,為臣就以死明志,這才是最忠誠的表現啊。」然後他就去直言勸諫紂王,紂王大怒道:「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竅,真是這樣嗎?」於是就殺死了王子比干,並且開膛取心,看個究竟。

紂王作惡多端,書不盡言。

周武王伐紂滅殷後,對微子、箕子、比幹這三位仁者,非常尊重,並沒有因為他們是紂王的至親而加以株連。

周武王派人整修了比干的墳墓,藉以表彰比干的忠肝義膽。

當微子帶著祭器,赤裸著上身,捆綁著自己,跪行到周武王面前謝罪時,周武王不僅替微子解開繩子,還恢復了微子原來的身份和地位,以便讓人們記得殷商還有這樣一位忠臣。

周武王還把箕子從紂王的牢獄中釋放出來,以後又登門拜訪,向箕子請教治國之道,並且封箕子於朝鮮,讓箕王免於以臣子的身份,來面對自己。周武王對比干、微子和箕子這三位仁者,非常尊敬,照顧得十分周到!

正是:

仁者敬仁者,
英雄惜英雄。
心比海更闊,
萬事理中融!

(出自《史記》)

轉載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朝時陳朝人吳明徹,幼年喪父,天性至孝,家貧無力為葬,於是勤力耕種,盼望收成五穀獲利葬父。可是時值天下大旱,田裡五穀幼苗都焦枯了。他見狀傷心哭泣,一片誠摯孝心感動上蒼,經過數日,有人從田裡回來告訴他說:「乾枯的禾苗已經復活了。」吳明徹忙跑去察看,苗稼果然恢復生機。到了秋季,大獲豐收足夠充作安葬費用。
  • 三清山
    劉統勳(1699—1773年),清代山東諸城人,字延清,號爾鈍。雍正進士。乾隆時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曾多次察看黃河、運河工程,均能革除積弊。又四任會試正考官。有《劉文正公集》傳世。
  • 清代,鄂爾泰(1680-1745年),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他出身貧寒,祖祖輩輩都為人當傭工,因為沒有房子住,全家只好在祠堂裏過夜。但他的父親頗有遠見,想盡一切辦法,供孩子念書,期盼他們長大後改換門庭。
  • 清代人李衛(1686--1738年),字又玠,江蘇銅山(今徐州市)人。他「不甚識字」,「粗率狂縱」,在整頓鹽務、除暴安民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績。雍正皇帝曾經將他和鄂爾泰、田文鏡一起,樹為地方督撫之楷模。
  • 三清山
    徐九經平日雖嗜酒,卻很少吃肉。他還親筆畫了一幅《青菜圖》,掛在了衙內牆壁上,並常常指著圖中的青菜說:「古人云: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無此味。」意思是:只有為官清廉,食些蔬菜素味,老百姓方可臉無菜色,不受饑寒。
  • 清代,安徽省歙縣有一個名叫張三愛的人,他給一戶家道中落的主人為僕,年紀已有四十歲了,還沒有娶妻。
  • 清朝順治年間,有一位名叫蔣爾直的湖南人,作為僕從,同主人一起外出做生意。主 人後來又收用了三個僕人,一共有四個僕人,與主人客居在廣東省一個寓所裏。
  • 元和四年(紀元809年)。因為旱災非常嚴重,天子下詔:減免稅賦,賑救災害。白居易見詔書內容敘述未詳,便立刻建議盡免江淮兩地的稅賦,以救流亡貧病。並且多放出官女。唐憲宗頗多採納。
  • 柳宗元立即起草奏章,申報朝廷,請求將自己遭貶之地柳州,轉讓給劉禹錫,自己前往劉禹錫將去的播州(播州比柳州更遠、更偏僻、更荒涼),互相交換一下任職地點。適逢裴度也上奏,請求照顧劉禹錫母子。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便批示同意了柳宗元的奏章所求,將劉禹錫改授為柳州剌史。
  • 清高宗(1711-1799年),即乾隆皇帝。他關心農事,每年都要讓各地官吏,向他報告田地的旱澇情況,如果哪一個地方遭了災,立即下旨開倉濟民,還要減輕租稅,如此六十年如一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