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神技:「針灸」妙案趣談(上)

單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8
【字號】    
   標籤: tags:

針灸術是中國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手段,也是中華特有之神技。相傳,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三皇之一的伏羲,他曾經「嘗百藥而製九針」。

後世的醫者在應用針灸術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繫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並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系。

實際上,針灸療法是針法和灸法的統稱,針法起源於南方,灸法起源於北方。針灸術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方法,來治療全身疾病。針灸術主要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三大治療作用。除了治病功效外,古人很早以前也採用針灸方法保健強身。

在針灸術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許多家喻戶曉的名醫名家和神奇醫案及故事。

神醫華佗


神醫華佗(大紀元資料)


三國時代的著名醫家華佗,人稱「神醫」。他年輕時曾遊學徐州,兼通數經,通曉養性之術。雖然華佗的醫術十分精湛,但是他淡於功名利祿,只願做一個平凡的民間醫生,以自己的醫術來解除病人的痛苦,故深得百姓的愛戴。

華佗不但精通方藥,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時候,不過取一兩個穴位,灸上七八壯(按:醫用艾灸,灸一次謂之一壯),病就好了。用針刺治療時,也只針一兩個穴位,告訴病人針感會達到什麼地方,當針感果然到了他說過的地方後,他就拔出針來,病人的病也就立即好了。

當時,漢相曹操早年得了一種頭風病,每次發作均頭痛難忍。請了很多醫生治療,都不見效。聽說華佗醫術高明,曹操就請他醫治。華佗只給他扎了一針,頭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發,就強要華佗留在許昌做自己的侍醫。華佗稟性清高,不慕功利,不願做這種形同僕役的侍醫。

曹操屢請華佗,華佗都藉故推託不至。曹操為此大發雷霆,就把華佗抓到許昌為曹操治病。華佗診斷之後,說:「丞相的病已經很嚴重,不是針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還是給你服麻沸散,然後剖開頭顱,施行手術,這才能除去病根。」曹操一聽,勃然大怒,認為華佗要謀害他,就把這位在中國醫學上有著傑出貢獻的醫生殺害了。

扁鵲妙手「起死回生」


神醫扁鵲(大紀元圖片)


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醫術精湛,人稱「醫學祖師」。他不僅善於切脈和望診,而且擅長運用針灸、按摩、熨貼、砭石、手術和湯藥等多種方法治療各種病症。

有一次,他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一種叫「屍厥」的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但是,扁鵲卻很有把握地認為自己一定能使虢太子起死回生。幾經周折,才把病人接診過來。

然後,扁鵲叫弟子子陽磨製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甦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健康了。從此以後,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狄仁傑急人之危


狄仁傑(圖/志清)


狄仁傑,字懷英,是唐朝傑出政治家,他政績顯著,身居當朝宰相。其實,狄仁傑也精通醫藥,尤善針灸術。不過,這一點不見於唐史,可能是其醫名為政名所蓋了。

在唐朝薛用弱《集異記》和明朝徐應秋《玉芝堂談薈》中都載有這樣一個故事︰唐朝顯慶(西元656-661年)年間,狄仁傑赴京應考,路過華州(今陝西華縣),見街道旁人眾如堵。

狄仁傑牽馬遙望,見路邊樹一大牌,上書「能療此兒,酬絹千匹」。走近一看,原來在牌側躺著一個年約十四、五歲的富家子弟,鼻端生有一個腫瘤,大如拳,一端連著鼻子,其根部像細長的筷子。觸之,酸痛刺骨。兩眼為瘤所累,目睛翻白。痛苦危亟,命在頃刻。

狄仁傑惻然良久,上前說道:「此病我能治。」患兒父母聽後喜出望外,連忙叩頭祈請,並叫隨從將千匹酬絹置於坐側。狄仁傑囑咐將患兒扶起,用針在他的腦後扎進去一寸左右,問孩子:「你的腫瘤上有感覺嗎?」孩子點點頭。狄仁傑馬上把針拔出來,刹那間腫瘤竟從鼻子上掉落下來,兩眼也恢復正常,病痛全部消失。

圍觀者都感到非常驚奇,轟動異常。患兒的父母親眷感激涕零,將酬絹奉上。狄仁傑笑曰:「我是可憐那病危的孩子。只是急人之危,為病人解除痛苦罷了!我不是靠行醫吃飯的。」說罷,上馬而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