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中國結」

李亮
font print 人氣: 399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中國結始於上古,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經過幾千年時間,它從實用繩結技藝演變成為今天這種精緻華美的藝術品。

「中國結」的特點是︰是用一根線繩通過綰、結、穿、編、繞、纏、抽、修等多種工藝技巧,按照一定程式迴圈有序連綿不斷地編製而成的,講究上下一致、左右對稱、正反相同、首尾可接。

「中國結」是把不同的結飾互相結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就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寓意深刻、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吉祥裝飾物品。

「中國結」,從其所蘊涵的深意來分,有寓意吉祥如意的「吉祥結」,有寓意如意自在的「如意結」,有表達平安和一帆風順的「方結」,有表達長命百歲的「盤長結」,有寓意團圓美滿、錦上添花的「團錦結」,有寓意祥雲綿綿的「祥雲結」,還有表達永結同心的「同心結」,表達花好月圓的「桂花結」等。

這些「中國結」無不「以結寓意,以結表情」,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中國人的喜愛。

「中國結」由於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傳統文化精髓。據說,中國結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傳說「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即神祇女媧將繩子在泥中滾動,便造出了人。早期的人類曾經崇拜過繩子,甚至還結繩記事。「繩」與「神」諧音,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以此來表示對神的崇拜。史書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人易之以書契」。

「結」,《說文解字》解釋為「締也」。《集韻》認為,「結」與「吉」在古代同音亦同義。「吉」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於吉的範疇。那麼「結」也有吉祥的意思。由「結」組成的詞語,如結緣、結交、結合、結果、結髮夫妻等,都充滿了溫馨、幸福、親密之感。

「中國結」肇始於上古,到了漢帶,衣服的帶子上開始出現了「結」。因為中國早期的衣服沒有今天的紐扣、拉鏈等,需要靠衣帶打結之法來繫衣服。唐宋時更是開始廣泛興起。

在出土的唐代的銅鏡圖案中,有繪有口含繩結的飛鳥,意指永結百年之好。那時的人們喜歡隨身佩帶飾物,而飾物基本上都靠穿繩打結繫在衣服上的。明清時期,中國結的變化達到了繁盛,變化萬千的中國結表達了無限的情意和美好的祝福。

「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盤長結、藻井結、雙錢結等,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精神信仰,體現著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願望。

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劍柄上裝飾一個「法輪結」,有如輪黑心行,棄惡揚善之意。在煙袋上裝飾一個「蝴蝶結」,「蝴」與「福」諧音,寓意福在眼前,福運迭至。

大年,三十晚上,長輩用紅絲繩穿上百枚銅錢作為壓歲錢,以求孩子「長命百歲」,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制成繩,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稱為「長命縷」。本命年裏為了驅病除災,用紅繩紮於腰際。所有這些都是用「結」這種無聲的語言來寄寓吉祥。

中國人在表達情愛方面往往採用委婉,隱晦的形式,「結」從而義不容辭的充當了男女相思相戀的信物,將那縷縷絲繩編制成結,贈與對方,萬千情愛,綿綿思戀也都蘊含其中。

梁武帝詩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宋代詩人林逋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詩句。一為相思,一為別情,都是借「結」來表達情意。至於結的表意價值,歷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動的描寫。

縱觀中國古代詩詞歌賦,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繩結收已超越了原有的實用功能,並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壯大,生活空間的拓展,生命意義的增加和社會文化體系的發展而世代相傳。

《詩經》中關於結的詩句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這是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一面與其紮結可,一面叮囑許多禮節時的情景,這一婚禮上的儀式,使「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

戰國時屈原在《楚辭.九章.哀郢》中寫到︰「心圭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作者用「圭而不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命運的憂慮和牽掛。古漢詩中亦有︰「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此。」其中用「結不解」和膠漆相融來形容感情的深厚,可謂是恰到好處。

晉朝的劉伶在《青青河邊草篇》中寫道︰「夢君結同心,比翼游北林。」

唐代是我國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期間,詩詞等文學作品對結的承頌也成為突出。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結愛〉,當屬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複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結字,把我們同祖先思緒相連;結字,使我們與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謂是︰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中國結」的每個結飾都蘊涵著事事順心、路路順通、時代綿長、福祿承襲、財富源源不斷等吉祥寓意。「中國結」以藝術的手段物化了中國人的吉祥觀念,以寓意的方式滿足了人們的生存情感和人們辟邪、納福的求吉心理。它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在新世紀之初風靡神州大地,說明「中國結」這一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以及不可抵擋的藝術魅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