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茶文化(上)

作者 : 清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71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人有「關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雖被排在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最後,但由於中國人「飯後一碗茶」的習慣由來已久,而使它有著更為深遠的歷史文化內涵。

華夏民族是茶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祥地,因此茶也陪伴中華民族走過了五千年歷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客來敬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就來談談「茶」。

一、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在中國歷來流傳著關於神農的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相傳華夏祖先神農氏,有一個水晶一樣透明的肚子,無論吃下甚麼東西,他都能透過自己的水晶肚看得清清楚楚。

那時,人們正處於生活的原始狀態,無論魚肉瓜果都是活吞生吃,鬧病是可想而知。傳說中,神農為幫助人類,就利用自己的水晶肚嘗遍百草,看看各種食物吃了之後,會在自己的肚子裏發生甚麼變化。

他長年累月地跋山涉水,有一天,當神農看到一種綠葉白花的樹時,就吃了這種樹的葉子。說也奇怪,當他吃下葉子之後,發現自己的腸胃起了奇妙的變化。這些葉子不僅在自己的腸胃裏上下流動,把已經吃過的食物洗滌得乾乾淨淨,而且吃後口中生香,感覺甘甜鮮美。

這種葉子解毒作用的發現,使得神農欣喜異常。神農氏認為茶的發現是天神感念他年邁心善、採藥治病之苦,所以賜他玉葉以濟眾生,於是神農在感激上蒼的同時,也更加辛勤去採集草藥。

以後,每當他嘗草遇毒時,就用這種綠葉解毒。因為這種綠葉就像醫生一樣在神農的肚子裏檢查洗滌,神農就稱這種綠葉為「查」,後來人們將「查」字改寫為「茶」字。這就是茶的最早發現。

由於「茶」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腦、利尿解毒等作用,此後茶樹漸被發掘、採集和引種,被人們用作百草之外的一種養生妙藥。如此「茶」漸漸被人們所熟知,除了用作藥以外,人們還供作祭品,當作菜食和飲料。

經過不同朝代的改良,才有我們今天所嘗的茶滋味。所以說,茶是中國人祖先神農發現的良藥,是神農氏一心為民的善心感動上蒼而得到的回報。神有意讓神農發現茶而留給後人,造福人類。

二、飲茶的發展

茶葉被神農氏發現後,對它的利用方式先後經歷了幾個階段的發展演化,才進展到如今天這種「開水沖泡散茶」的飲用方式。

在遠古時代,中國的祖先僅僅是把茶葉當作藥物。那時人們從野生的茶樹上砍下枝條、採下芽葉,放在水中燒煮,然後飲其汁水,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這樣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澀,因此那時稱茶為「苦荼」。

到秦漢時,人們創造了「半茶半飲」的製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燒煮鮮葉,而將製好的茶餅在火上灸烤,然後搗碎研成細末,沖入開水,再加蔥、薑、橘子等調和,稱之為「烤茶」。

到唐宋時期,人們把茶製成茶餅,飲茶時先將團茶敲碎、碾細、細篩,置於盞杯中,然後沖入沸水,這就是所謂的「研膏團茶點茶法」。此時飲茶之風大盛,並隨著文化的發展,「飲茶」逐漸變成了「品茶」。

當時皇宮、寺院以及文人雅士間還盛行茶宴,茶宴的氣氛莊重,環境雅緻,禮節嚴格,且必用貢茶或高級茶葉,取水於名泉、清泉,選用名貴茶具。茶宴的內容大致先由主持人親自調茶或親自指揮、監督調茶,以示對客人的敬意,然後獻茶、接茶、聞茶香、觀茶色、品茶味。

茶過三巡之後,便評論茶的品第,稱頌主人道德,以及賞景敘情、行文做詩等等。

到了明代,直接在壺或盞中沏泡條形散茶,這樣的飲茶方式使人們對茶的利用簡單而方便。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越來越注重快節奏的生活,一切從效率出發,一部分人飲用即沖即飲的速溶茶,或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飲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大多人是在「飲茶」而不再「品茶」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茶會由台灣著名的藏色天目大師江有庭提供天目碗,茶席行進間人手一碗天目,大口過癮地啜飲蒙頂或龍井,與會茶友不但大開眼界、品茗之興激越高昂,部分茶友從此對龍井或蒙頂改觀,留下深刻難忘美好的一夜...
  • 品茶三十年,我體認到,無論古代高度茶文明或現代蓬勃的茶文化、乃至未來的走向,永遠貫穿、環繞著「天、地、人」三才的大學問,三才是闡揚、檢驗並融合茶事的重要尺標。
  • 茶是自然的東西,周邊相應的東西都要自然,包括我們的內在,心裡帶著煩惱,泡的茶湯會好嗎?樹也是天地精華,在生命結束時,被利用成炭,供養它最後的能量。炭有一種力量叫遠紅外線,穿越壺、水到茶湯。
  • (shown)在台灣現正興起一股禮儀學習法,以禮示茶,以茶學禮,將茶由物質層次提昇至精神層面,藉由茶藝的薰陶變化學生氣質。茶藝課程藉由靜心、冥想及禮儀態度,能使學生情緒穩定下來,守紀律。
  • (shown)彷彿水結晶實驗,孩子們的純淨之心預告了一壺好茶, 去年在台北花卉博覽會開幕和史博館法門寺文物展中一群小小茶人優雅又嫺熟地注水、奉茶,廣袤中華茶道文化,在21世紀是發揚或沉寂?在小小茶人氣定神閒中看出一點端倪。
  • 與著名茶人談到,「茶可清心,心清似玉」時,茶會結束,意猶未盡。茶是水寫的文化,不僅能洗胃,更能洗心。茶香,水甜,壺古;人靈,景幽,物雅。環環相連,一塵不染,可以洗心。水為茶母,壺為茶父。壺剛水柔,茶性畢露。茶道森嚴,沒有深切的呵護,何來四溢的靈氣?茶是水中至善,為什麼不去喝,不去品,不去悟呢?
  • 第一碗茶敬佛,其餘施於眾人,最後一碗歸己。茶之禮先人後己,茶之義清濁自知。茶入肚可以解毒,入心使人清醒。酒像糾糾武夫,茶如謙謙君子。如果女人像茶,男人快活似神仙。夫妻恩愛,愛可一時,恩可一世。相互牽手,彼此交心,情只為你濃。濃極而苦,再美也不能失去理智。幸福必須經歷無數誘惑,仿佛茶之清氣絕不可汙。
  • 《神農本草經》在序中記載道:「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自古就有神農發現茶葉之說。公元前八世紀的《詩經》記載:「誰謂茶苦,其甘如薺。」陸羽《茶經》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的記載。中國人認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在都表明了飲茶在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席的地位。
  • 六大傳統茶葉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確泡製它們?通過了解茶葉和泡茶的藝術,你可以發現這六種茶葉背後都有各自的魅力,並品味這些已流傳數世紀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間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無需茶席的佈置、無需服飾的搭配、無需佐以什麼音樂。茶的沖泡與供奉已表現了看得到的美感與境界,茶的品飲已表現了看不到的香、味與茶性的美感與境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