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沔事親至孝 事國至忠

作者:慧淳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王元規正確對待婚姻和兒子

南北朝時代的陳朝有個十二歲的孩子,名叫王元規。那個地方有個土豪,家裏很有錢,看出王元規必定是個大有作為的人,就想讓自己的女兒和王元規定個娃娃親。

元規的母親覺得自己家勢單力薄,心想:能結這一門強勢的親家,豈不正好?便歡喜地應承了下來。沒想到小小的王元規卻對母親說:「從前聖人說過,可以親近的人,才可以去依靠他,這是古人非常重視的原則。我們又怎麼可以和格格不入的土豪巨霸聯姻呢?」母親覺得兒子的話說得有理,就把那個土豪家的親事回絕了。

後來,王元規果然找了個相匹配的、和善敦睦人家的女兒結了婚,生下了三個孩子。

有一回,那個地方發大水,把房屋都沖垮了,死的人不計其數。王元規只有一隻小船,他便匆匆忙忙領了母親和妹妹及另一個沒了父親的侄兒上了船,趕緊划到安全的地方。而他的三個孩子,則放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面。等到水退後,王元規才趕緊駕著小船回來,只見那樹杈上的三個孩子竟然毫髮無損,安然無恙地在那裏呢!

人家都說:那是因為王元規有好品德,所以他和他的家人都得到了上天的保佑。

許止淨評論說:婚姻要擇賢尚德,但世人往往只嚮往金錢財物,從不在意驕奢橫蠻家庭出來的女子,多有嬌驕放縱,甚至打罵丈夫公婆,等到娶回家來,才後悔莫及。王元規小小年紀,就能明白這一點,真是明心見性,卓爾不群呀!

崔沔事親至孝 事國至忠

唐朝的崔沔是個生性友孝的人。母親雙目失明,他便不脫衣服地侍奉了三十年。每逢天氣好,或者有好風景可以欣賞的時候,他都會扶著母親出來,擺些小酒菜,邀約親朋,大家言笑宴宴,共享良辰美景,而做這一切,不過都是想讓母親感受喜悅快樂,好讓她忘了自己的愁苦罷了。

母親死後,崔沔對待兄弟姐妹,幾乎就像對待母親一樣,對待侄甥後輩,也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每逢得到俸祿,他一定將錢物全部分給大家,說:「我父母已經仙去,沒有地方來盡我的孝思心意,想來父母在世間所記掛的人,不過眼前這四、五個人,我又哪能不好好對待呢?我待他們好,就是慰勞了父母九泉之下的心呀,也就是對父母好了。」

後來,崔沔做了宰相,對國家和百姓非常忠誠。頗有政聲!

李文耕評論說:事親之道,不在於嘴上說得有多體貼,而是要落實到一點一滴毫髮、皮膚之上。老年人常有多少說不出的苦惱,有多少說不盡的心事。為子女者,能不好好體會並努力解脫他們的苦處嗎?古人講:朝廷選人才,往往求忠臣於孝子之家,這是明智之舉。崔沔在家是孝子、在朝為忠臣,因為治家與治國,同出一理。關鍵均在一心之誠耳!(均據清代蔡振紳《八德須知》)@*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晉國有個人,名叫文子,他想逃出晉國都城。途中經過一個縣城,跟隨他的人說:在這個縣城裡,任職的嗇夫,過去是你的好朋友。...
  • 漢朝時候,有個叫鮑宣的人,他的妻子叫桓少君。鮑宣在少君父親的門下讀書,家裏很窮,但少君的父親賞識他的志氣,就把少君許配給他為妻。
  • 明朝時代,有個姓朱的人,妻子叫唐貴梅。唐貴梅的丈夫,疾病纏身,弱不禁風,她婆婆卻生性兇悍,而且品行不正,和一個徽州的客商私通。
  • 假戲真做的孫權,依計而行,召鄧芝入見。鄧芝走到宮門前,一看這個陣式,心裏已明白了孫權的用意,但他毫無懼色,昂首前行,見了孫權長揖不拜。
  • 當時,豪門女子都不知道怎樣侍奉丈夫,就採取各種手段甚至是邪門歪術來討得丈夫的寵愛和歡心。這些做法,跟蕭意辛的道德禮法比起來,實在是差得太遠!
  • 齊湣王覺得奇怪,就把她叫來,問了一些問題。宿瘤女回答得條理清楚,應對有禮。齊湣王看她如此賢德,心裏喜歡,就準備叫後頭的車子,載她入宮做夫人去。
  • 窮苦的挑柴人走上前去,打聽那孩子的姓名,知道這孩子正是姓李,叫李春芳,心裡半信半疑著廟裡的那些話,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 他們夫婦二人,為了國家,就義成仁,實在是可敬可佩啊。
  • 他平靜地對小偷說:「你也許是長途跋涉而來,不該空手而歸。就把我身上的衣服當禮物,送給你吧。」說完,脫下衣服,交給小偷。
  • 據說蔡襄造橋時,江水水深莫測,潮汐頻繁,不能施工。但他還願心切,便寫了一篇文章,祈求天帝和河神允許修橋,文章發於肺腑,真情激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