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民囚己」的陽城

作者:辛棄名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陽城(736—805年),字亢宗,唐代時的定州北平(今河北滿城)人。幼時即好學,為人謙恭豪俠,因德行隆高而在諸州聞名。不久,由於陝州觀察使李泌等人的薦舉,赴京城任相。後因與狂放不羈的薛約交好,被貶為道州刺史。

陽城到道州上任後,以治家(愛自己家、治自己家)的方式,治理該州事務。他為官廉潔,賞罰分明,絕不循私。朝廷每月所給俸祿,他僅取夠維持生活開支的一部份, 其餘的都存入官府,以作公用。本人生活非常節儉、清貧。另外,他每天令僕人做二斛米的飯,熬一大鍋魚,放置路中,與民共食。

道州人身材矮小,侏儒居多。前任官每年把矮男作為當地「特產」,貢奉朝廷。這些矮男,自然是貧苦人家的子弟,一旦成為「貢品」,則淪為供皇室及達官貴人役使、戲弄的「矮奴」,即喪失了人身自由的奴隸。

陽城得知這種情況後,非常氣憤。於是,他上書皇帝,請求廢除使百姓妻離子散的這種貢奉。唐德宗卻幾次派遣使者,繼續前來徵調。陽城便又上書皇帝,他竟敢在奉書中指出:「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供?」

由於陽城的據理力爭,終於迫使德宗放棄了這項「貢品」。陽城不計個人得失,為百姓消除弊害,也就是為國家興利除弊之舉,實在是德政一件。當地人民,對陽城感恩戴德,從此,生了孩子後,都以陽城的姓,給孩子起名。

一般來說,在封建社會,地方官員為了宣揚自己的政績,以求得陞遷,費盡其能,去取悅於朝廷或朝廷官員。而陽城則不然。為了減少州內百姓的苛捐雜稅,在朝廷年度考評地方官政績時,陽城主動在「考官表」上寫道:「撫字心勞,追科政拙,考下下。」不為博得朝廷歡心、而褒揚自己的政績,只求使百姓少納苛捐雜稅 。他自述政績為「下下」。

由於陽城的保民措施,使道州的賦稅,多次不及時繳納,引起了觀察使官的不滿。觀察使多次指責陽城,陽城卻置之不理。無奈,觀察使只得派遣府判官,來道州催逼賦稅。陽城得知消息後,只派小吏去迎接判官,判官非常生氣,喝問小吏:「陽城為何不來迎接?」小吏回答說:「陽大人因上交租賦措施不得力,覺得無顏面對判官,已經自囚於獄中,等候判官發落。」

判官聽後大驚,查得他「護民囚己」的實情後,急忙親自到獄中,為陽城鬆綁,加以撫慰。這樣一來,催征租賦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唐德宗時期,雖不屬於亂世背義之時,卻也因朝政衰落,而吏治難行。陽城在道州,清正廉潔,安民保民,得到了時人的嘉許。

唐順宗繼位後,得知他推行吏治的政績,便派人召他回京城任職。此時,得知陽城已故去,順宗欷歔再三!為感念他治民如治家的功績,追封他為左散騎常侍,並賜給他的家人錢二十萬,以褒揚他的政績。(事據《唐書》)@*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能夠及時認錯並且改過的長官,都是會得到人民尊敬的!
  • 黃郡有一個孝廉,在收買農民田地時,專買邊瘠地,而把其中的肥田留著,為的是讓農民以後賤賣給他。
  • 蜘蛛對蠶說:「你飽食終日,一直到老,口裡縱橫交錯地吐絲,有黃有白,鮮明耀眼,因為這些絲,把自己也包裹起來。養蠶的婦女,把你拋入滾燙的水中,抽取長絲,於是你就不復存在了。你當然不失為能工巧匠,卻巧得如此自殺!這不是很愚蠢的嗎?」
  • 古代的君子、仁人,多將做刑官,視為畏途。「刑官無後,不可不慎!」這句話甚至被掛在審訊大堂。這並不是對刑官的詛咒,而是慈悲的勸勉。有的刑官,也用以自警。
  • 我們村裡,有個名叫丁一士的人,他矯健多力,行動敏捷,加上他練就了一身武藝和輕功,兩三丈高的建築物,他可以縱身而上,兩三丈寬的距離,他可以翩然越過。
  • 《後漢書》記載:劉寬即使遇到任何急事,也從不急躁,從不粗暴。夫人有意試試他,讓他憤怒一次。
  • 筆者前記:古人提倡把智慧和心計,用在正道上,用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宋代張載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是須要智慧,並且是大智大慧!但是,神最反對人用智慧和心計,去幹壞事,去害民禍國,這祥做就是大逆不道。天必懲之!《人鏡類纂》中,有數文就是記述古人根據自身條件,用智慧來求學、修身、衛國、濟民的故事。現介紹如下)
  • 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孔裒是故交,所以,張儉便投奔到融家。趕巧,孔裒不在家,而孔融年僅十六,張儉把他視為孩子,不敢把自己遇到危難的實情告訴他。
  • 公沙穆吩咐僕人說:「如果能賣出去,要告訴買豬人,這是一頭病豬,應該降價出售,不能隱瞞買主,不能說豬沒病,不能多賺人家的錢。」
  • 陶侃年輕時,做管理漁業的官。有一次,他把一壇醃魚,送給母親。母親檢視以後,把醃魚封好,交還給差人帶回去,並回信責備兒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