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朱元璋的《教民榜》

作者:陳必謙

酌古鑒今。(小玉/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78
【字號】    
   標籤: tags: , ,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時,那場元末戰亂給他留下的是一片飽經創傷的景況:到處是荒蕪的田地,流亡的饑民和無人收埋的屍骨……

文武新貴們可以彈冠相慶了,攻克元大都的捷報和一陣陣「萬歲」的呼聲,也著實令人陶醉。但是,作為開國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卻冷靜地考慮到了他所面臨的嚴峻事實,「安民」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對於這位貧苦農家出身的皇帝來說, 農民的生活並不陌生,他也知道農民需要的是什麼。

「四民之中,農最為勞。」他經常這樣告誡太子及官吏們,「當春之時,雞鳴而起, 驅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種,又須耘耨,炎天赤日,形體憔悴。及至秋成,輸官之外, 所餘能幾?或水旱蟲蝗,則舉家皇皇無所望矣!」「(農民)其所居,不過茅茨草榻 ;所服,不過練裳布衣;所飲食,不過菜羹糲飯。而國家經費,皆其所出。」農民承擔了國家最基礎的經濟生產,明太祖認為要使國家富強,就必得讓農民安居樂業!

有這樣的想法和理念還不夠,同時還必須有一套措施,來保證農民能夠安心從事生產 。原則只有一個,那便是讓農民和土地結合起來,所謂:「有土有民,何患不足?」辦法也很簡單,荒蕪土地多了,招募人來開墾;無主田地多了,遷徙農民來分種; 沒有農具糧種,由官府撥給;無力交納賦稅的,暫免徵收……這都是人所共知的利農之舉。但是,如果以為僅憑這些朝廷頒布的原則,就能讓農民安居樂業,那就錯了。還得要有行動,有措施。

戰爭給人們留下的創傷,不僅是家園的破壞,親人的喪離,還深深地傷及了人們的內心,戰亂的慘狀給人留下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當時人記述說淮右之軍以人肉為軍糧,恐怕不僅是殺人取樂,也是實在顆粒難得了。百姓除了餓死,便是淪為軍口之食。那些軍口餘生的百姓,對於新朝的利農之舉自是求之不得,但是要安於耕作,卻也並非易事。弱不禁風的生產能力,一旦有風吹草動便無法維持。說是新墾之田一年免徵,可是官吏徵不俟期,百姓便棄田流亡。流亡成了農民對付官府的一種習慣性手段。

不過在這一點上,明太祖朱元璋比別人更有辦法,因為他本人便曾是個最貧苦的農民。在朱元璋時代所建立的從上至下的封建秩序,還能督促農民從事生產。但要想使那些利農之舉得到落實,就必須有一大批能夠執行皇帝命令的基層官吏。從府州縣官吏到鄉間老人,明太祖朱元璋都作了具體安排。

每當府州縣史來朝後,辭退時朱元璋總要訓話一番:「天下新定,百姓財力俱困 ,如鳥初飛,如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然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貪者必腹人以肥已,爾等戒之!」但這還不夠,他還把這種精神貫徹到基層的鄉里。每個鄉里都要置一個木鐸(木鈴),選派一些年長之人,每月六次邊走邊宣講「勸農務本」的道理。各鄉里還都置有一面鼓,凡到農忙季節,每天清晨擊鼓催農民下田。有懶怠不務正業的,由鄉里老人督責,里老若不勸督,則要責罰。各村鎮鄉里都張貼著《教民榜》,上面寫著:

一、河南、山東農民中,有些人懶惰,不肯勤農務,以致衣食不給。朝延已嘗差人督教耕種。今出號令,此後指示各該里敬請老人勸督。每村置鼓一面,凡遇農種時月,五更擂鼓,眾人聞鼓下田,該管老人點閘。若有懶惰不下田者,允許老人對其責決。務要嚴切督導,見丁著業,毋容惰夫遊食。若是老人不肯勤督,農民窮窘,為非犯法到官,本鄉老人有罪。

二、如今天下太平,百姓除本分納糧當差之外,別無差遣!各宜用心,以足衣食。每戶務要照依號令,如法栽種桑、株、棗、柿、棉花。每歲養蠶所得絲綿,可以做衣服。棗柿豐年,可以賣鈔使用。遇儉年可以當糧食。此事有益爾民。鄉里老人平常應提督點視。敢有違者,予以家遷化外。(把懶惰之家遷至荒漠,作為懲罰。)

「教民榜」的內容,詳明而嚴厲,易為農民所理解接受,而且這些耕種的規定, 都有法律賞、懲為後盾。在這層層督教之下,各地出現了一幅幅雞犬相聞、耕牛遍野,繁榮的勞動和生活景象。

朱元璋的《教民榜》,在勸農安民為面,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有的史學家在談到這些情況時說:「對農民吃飯穿衣問題的關切,與歷史上的帝王們,加以比較,朱元璋確實是很突出的。」

(事據《明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後,在鳳陽建皇陵。丈量地界時,主管的官員上奏,認為在旁邊的民家墳墓,都應該遷走。
  • 洪熙五年(1430),明仁宗朱高熾,感到國家的財政管理很不完善,有漏洞。特別是江南地區,更為嚴重。僅蘇州、松江兩個府,就欠應交中央政府的稅賦糧食八百多萬石。他希望能找到一個能幹的官員,到那裡去監督整頓這件事。他問朝臣們,誰能勝任這個任務?大學士楊榮,推薦了周忱。
  • 方孝孺,明朝著名文學家,曾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即便是一些長輩學者,也自嘆不如。明太祖時,召見了方孝孺,見其舉止端莊,學識淵博,十分欣賞,便命其為陝西漢中府教授。後太祖的兒子蜀王朱椿聽說他很賢能,就聘為世子師。建文帝即位後,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並處處聽從他的建議。可以說,建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
  •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是開國大將、中山王徐達的長女。《明史》載,她天資聰穎,幼年時便貞潔嫻靜,喜歡讀書,堪稱女中儒生。明太祖朱元璋聽聞後,便將徐達召來說道:「朕與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來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親。你有這麼好的女兒,朕想將兒子朱棣與她相配。」徐達馬上叩頭拜謝。而朱元璋將開國大將之女許配給朱棣,顯然讓朱棣得到了更多的助力,這樣特殊的待遇在其他諸王(朱元璋的其他兒子)身上並沒有出現。
  • 明成祖朱棣著袞龍袍像。(公有領域)
    明成祖永樂年間,不僅派鄭和下西洋、陳誠去西域諸國,宣揚其「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和天朝特有的禮制體系,展示燦爛的中華文明,而且對於周邊的近鄰日本、朝鮮、南亞諸國,同樣採取友好的對外政策,使其內心賓服。
  • 蹴鞠圖,畫像石
    最早的足球運動來自中國,起源於齊國臨淄,古代叫做「蹴鞠」
  • 大報恩寺塔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並列,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也被視為「天下第一塔」。
  • 貪贓枉法的擾民官結果反被民所治,這在傳統的社會秩序中,不能不算是一件新奇事。這是朱元璋的一大創舉。
  • 為甚麼已經勝利在望的李自成要與崇禎議和呢?甚至提出割讓西北為王,犒銀百萬、主動撤軍等條款?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北京這座城池...
  • 9月16日CNN在其官網首頁大篇幅報導了中國南京大报恩寺内的琉璃塔。今年9月,CNN记者特地到南京來參觀重建後的塔,並撰文详述其的历史、重建过程以及重建后的樣貌。文章稱此塔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為什麼琉璃塔的重建讓西方人如此興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