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繪畫:國畫的花鳥畫基本畫法(二)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鳥類的觀察

  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禽、雉禽等類,各類的特微與習性如下:

  (一)涉禽:棲於淺水中捕食魚蝦,它的嘴、頸、腳都很長。例如鶴、鸛、鷺鷥等。

  (二)游禽:喜歡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腳短,趾間有蹼,多捕食魚蝦和小蟲。例如海鷗、野鴨、鴛鴦、雁、信天翁等。

  (三)猛禽:雙翅強而有力,嘴形如勾,腳夷尖銳,性情猛悍,專門捕食小動物。例如鷹、鷲、鶚、隼等。

  (四)攀禽:多數上嘴鉤形,下嘴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攀抓在樹幹上。例如鸚鵡、啄木鳥等。

  (五)鳴禽:喜歡鳴叫,一般小鳥多屬此類。例如鶯、畫眉、伯勞、黃鸝、八哥等。

  (六)雉禽:屬於棲地類禽鳥,身體較大毛色美麗,尾長,嘴形與雞類似,多生長於山林矮木叢中。例如雉雞、錦雞 、長尾雉、孔雀等。

  禽鳥是卵生,故其身體(不包括頭 、頸、腳、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環境與習性不同,其嘴、腳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與特微,一般而言,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長尾短,山禽(鳴禽、攀禽、雉禽)大多嘴短尾長,嘴勾者食肉,細尖者食蟲,嘴長者食蝦,食殼者嘴粗而厚,成圓錐形。能長途飛行的鳥翅膀大都較長,且發達,水禽中多長頸者, 以便迅速出擊,啄夾魚類。此外如頭形、眼精的顏色及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須把握其特徵。

   鳥類遍體生長羽毛,細密的綿羽有保溫的作用,此外也有半綿羽,以及許多形狀不清楚,層次繁多而疊列成一大片的感覺。另一種是羽片形狀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詳細的名稱,應仔細觀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狀及其疊列的關係,以求熟悉鳥類羽毛的組織與秩序。

  此外尚須明白禽鳥的雌雄,禽與獸絕大部份都是雄的較美,少數雌雄的羽毛一樣,但是雌鳥總比雄鳥略小,鳥的翼及尾 ,朝左或朝右是雌雄相反;雌鳥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鳥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鳥類的喜、怒、哀、驚,表現在翼、尾及姿態上,亦有不同。

  鳥類的寫生

  鳥類除了結構複雜外,又活潑善動,要以真鳥直接寫生,對初學者是一大挑戰,剛開始不妨寫生鳥類標本。畫標本的優點是可以從各角度詳細的觀察細節,甚至重要羽毛的數目也可慢慢的數清楚,尤其是畫工筆翎毛,標本的觀察助益頗大。然而畫標本的缺點是容易畫出動態生硬呆板,甚至形狀比例失真的作品。標本雖從真鳥剝制而成,但經人工填塞棉花於體內,容易變形,鳥的眼珠亦不依類別的不同而變化,通常裝上統一的人工替品。張開的翼及腳都用鐵絲支撐重量並維持形態,往往因為製作者疏於觀察及技巧不足,而使關節變化失真,生硬挺直,或重心不穩,羽毛凌亂等缺點。初學者瞭解這些極可能發生的症狀之後,不妨比較鳥類的參考書籍圖片,或前往鳥店、動物園甚至野外觀察,並可藉照相機的功能,凝固瞬間的動作,作為寫生的輔助參考資料。

  作過鳥類標本觀察之後,即可嚐試籠中鳥的寫生。最好到鳥店選購一種平時熟悉而溫馴的小鳥,最好價格不要太高,又容易飼養者,作為寫生的對象。首先要觀察其各種動態,如 踏枝、啄飲、搜翎、欲升、欲降、鳴啼、縮頸、飛翔..等不同的動作,並將其特徵記憶下來。寫生之前不妨仔細的觀察, 並發現它最常重複出現的動作,或持續最久的型態作為寫生的選擇,以鉛筆或毛筆做速寫,鳥的姿態改變時不妨依記憶修補,或等待其出現相同動態時,再迅速掌握,如做詳細的描繪較費時,需耐心的畫畫停停,分幾次描繪完畢,而創作時最好也能經常觀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鳥的神態。

  籠中鳥的行為動作與在大自然中的禽鳥略有不同,就如同在監獄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動作有別一樣,為了表現『好鳥枝頭亦朋友』的自然情趣,瞭解每一種鳥的生活環境與棲息之態,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實地的觀察,配合望遠鏡賞鳥更佳。每一種鳥的習性與姿態不盡相同。如燕子與鴿子是不站在樹枝上的,鶴與鷺鷥是踡一足而睡,烏鴉與喜鵲的動態絕不相同。若不仔細觀察,張冠李戴,就不合乎物態,物理與物情。此外,鳥類棲宿或飛翔時,頭必迎風,如背著風,羽毛必定掀起來,這也是應該注意到的現象。

  速寫時可先畫出鳥的主要形體(蛋型),再根據頭部的動態(如伸頭、縮頸、扭轉等)添加頭部(頭部大致也成蛋形), 再添加翅、尾與足部。爪在平地時需踏得穩,在枝上需抓得緊。飛翔時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不可兩者同時伸展。最重要得是身體要有重心,型態力求生動活潑,才能表現出生命力。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執筆法 中國畫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像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所以,中國畫中怎樣用筆是畫好中國畫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中國繪畫執筆同於書法,雖然各人喜好不同,執法也無定式,但初學必須要掌握基本要領。拿毛筆時用大指、食指把住筆桿,呈「龍眼」或「鳳眼」狀,中指緊隨食指把住筆桿。執住筆後,一般筆桿不超過食指的第一指節。指實、掌虛、腕平、五指齊力,運轉收放要自然。書法執筆較嚴謹,繪畫執筆較靈活,可直掌可橫臥,執筆可略高一些,筆鋒轉動才能靈活,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動轉方能得力。
  • 中國畫運筆方法十分講究,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像「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山水畫的線條的提倡: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
  •   畫樹法

      樹在山水畫裡也稱為林木,在傳統山水畫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即使只畫樹,也能成為一張完整的作品。畫樹宜先觀察樹的整體特徵,再觀察樹枝,因樹木種類繁多枝的生態也不盡相同。初學者應從枯樹或冬天的落葉樹作為練習的對象,沒有葉子的樹枝結構清楚,姿態鮮明,容易瞭解各種樹的生長規律與基本結構。

  •   畫山石法

      山的外形可分為丘、壑、峰、巒、崗、嶺、巔等,又有坡度起伏連綿不絕的形勢或因朝暉夕陰,風雨雲霧變化流露出來的自然美,故畫山之前必先遠觀其勢,然後再近看其質。山 因地質的不同可分為水層巖、火成岩與變質岩等。山石的質地不同,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紋理也不相同,中國山水畫家累積數百年來觀察與剖析的綜合體驗,逐漸發展出多種皴法,用筆墨線條來表現不同紋理的山水感受。

  •   畫雲法

      雲(包括霧、煙、嵐、靄、霞等)是山水畫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構圖上有以虛襯實景的作用,畫了雲,山才顯得神採飛揚,活潑而秀媚。古代青山綠水多用鉤雲法,用淡墨依雲的形態鉤成起伏的曲線,再以硃砂赭石加鉤,並以白粉渲染。水墨畫盛行後多用染雲法(烘雲法),染雲法不宜露出筆跡而失掉雲的輕柔之態,染雲法通常用淡末散鋒層層擦染,雲要畫得流動不滯,雲彩的大小和方向要有變化,切忌厚重或呆滯。

  •   花卉的觀察

      學習畫花卉,除了要多觀賞及臨摹古今名畫以外,還要對實際的花卉深入的觀賞與寫生,瞭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態,茲從花朵葉與枝幹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