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繪畫:國畫的畜獸畫基本技法(三)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雙鉤填彩畫法
  
西漢馬王堆十號漢墓出土的帛畫可說是中國古代雙鉤填彩畫法的代表性作品,該畫上部(天)所表現的神話傳話題材,佈滿了蟾賒、玉兔、龍、豹、蛇身人首等怪獸,也有金 烏、鶴、鴻雁等仙禽及人物,鶴用白描畫法為主,其餘人獸皆填重彩(礦物性顏料為主),有些地方略加暈染,色彩格外鮮明。唐代繪畫及卷軸畫中可以看到唐畫多以雙鉤填彩畫法為主。元代畫家任仁發的「二馬圖」,繼承了唐代韓干與北宋李公麟畫馬的寫實風格,線條纖細,賦彩淡雅典麗,採用薄而多層次的罩染方法,特別注意明暗面的暈染以期把握毛膚的色澤和質感,是寫實表現法的典型,與清朝朗世寧融合西畫光影的表達方式相比較,任仁發的馬更具有傳統的風味。
  
雙鉤填彩的畫法和設色的步驟,大致與花鳥的畫法近似。不過畜獸的設色,要特別注意其骨骼與肌肉的結構所呈現出的陰陽凹凸關係,要表達出肌膚之彈性與筋脈血液流動的活力感。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花卉的觀察

      學習畫花卉,除了要多觀賞及臨摹古今名畫以外,還要對實際的花卉深入的觀賞與寫生,瞭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態,茲從花朵葉與枝幹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

  •   鳥類的觀察

      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禽、雉禽等類,各類的特微與習性如下:

  •   白描畫法

      白描畫法是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在人物、畜獸畫方面也有白描畫法,譬如兩幅最早的戰國楚墓出土的帛畫,即以白描法表現,中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的李公麟是這種畫法的代表性人物。

  •   沒骨畫法

      沒骨畫法是不用墨線鉤勒、直接以色彩繪畫物像的畫法。沒骨畫法相傳為北宋徐崇嗣所創,此後畫者極少,清初的惲壽平是復興此畫法的大師,影響近代甚大。

  • 澳洲原住民的文化瑰寶每年為澳洲帶來數百萬美元的財富,慕名的觀光客踴躍購買大量製造的回力棒與原住民傳統繪畫,然而,絕大部分的獲益卻是由非原住民籍的商人所壟斷。不僅是財富分配,長期以來,澳洲原住民在醫療、就業等皆受到不公平對待。唯一的原住民籍聯邦參議員李吉爾威表示,雪梨原住民暴動彰顯原住民的疏離感,暴動的真正原因遠比一名十七歲少年之死更為深刻。
  •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意態,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依據畫史上的記載,唐朝吳道子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潑墨,可能已具有寫意的形態,傳世的畫跡中北宋蘇軾、文同的墨竹,釋仲仁的墨梅已經可以歸入寫意畫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筆墨,在宣紙上畫出淋漓痛快的大寫意。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金石畫派都給寫意花鳥畫拓展了不少的領域。

  •   人物畫基本技法

      無論中外,在早期繪畫的發展史上,都以人物畫為主。從近年來陸續發掘的古代帛畫或壁畫中,可以見到古代的帝王、功臣、聖賢或文人們的面貌,也有古人信奉的佛、菩薩、羅漢等釋道人物,甚至更早的神話傳說,尚可見到描寫現實生活百態的風俗畫、表現宮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畫及戲曲中的人物故事畫等,各種不同形式與題材的人物畫,都有細緻的感情描寫,和唯妙唯肖的形象刻劃,給觀賞者帶來深刻的美感。

  •   工筆重彩畫法

      工筆重彩畫法是一種造型工整細緻,色彩濃艷而略帶裝飾性的畫法,畫工筆重彩法適宜使用熟紙或絹,通常可分成六個步驟:

  • 寫意畫法

    五代石恪的「二祖調心圖」即以狂草的筆意,畫出深具禪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畫家梁楷發展減筆人物畫,開拓新風氣,而且創造了大筆潑墨法,成為寫意人物畫的代表性畫家,其 作品「潑墨仙人圖」、「李太白行吟圖」等皆運用豪放而簡潔的筆墨,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神韻。近代自揚州八怪以來,也有不少擅長水墨寫意人物畫的畫家,逐漸形成中國人物畫的一個主要潮流。

  • 畜獸又稱走獸是中國畫中較難表現得好的一門,宋朝沙門德洪即指出:「畫工能為神鬼之狀,使人動心駭目者,以其無常形,無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為貴。惟犬馬牛虎有常形,有常形故晝者難工,世之人見其似,則莫不貴之。」由此可見畜獸有常形,即每一種動物都有一定的體型、比例與動態,稍不謹慎,觀察得不夠仔細,即容易流為笑柄。常畫的畜獸有馬、牛、虎、獅、鹿、羊、猿猴、貓、犬、狸、兔、馱、騾以及象徵權勢的龍等,每一種走獸各有不同的特徵與習性,作畫前必先詳細的觀察與寫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