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智與真理之路】

南方來的鄉下人——六祖惠能

石朝穎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惠能(西元632——713年)是唐朝時代一位大思想家。為什麼稱他叫六祖呢?因為他是佛教傳到中國後「禪宗門派」的第六位正統繼承者。

六祖惠能俗姓廬,「惠能」是他出家後的法名。由於他的父親在他年紀很小時就過世了,他和母親兩人過的是清苦的生活,於是他便隨著母親搬到南海(今天的廣州市)住。

六祖惠能在少年時代,因為家貧並沒有讀書寫字的機會,只能砍柴為生。

二十四歲那年,有一天六祖惠能送柴到一家旅店。就在他收好買柴的錢,準備回家時,看到旅店門外有一位旅客,正在讀誦一本經書。惠能就好奇的問:「請問先生,你正在讀的是什麼書?」旅客見這名年輕人好像很有求知慾的樣子,就說:「我讀的是《金剛經》。」

於是惠能又接著問:「請問先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你讀這本《金剛經》有什麼益處呢?」旅客知道這個年輕人很好學,就告訴惠能說:「我是從黃梅縣的東禪寺那裡來的,這個禪寺的住持是五祖弘忍大師。大師常勸我們,要時時的讀誦《金剛經》,就可以體會到自性的智慧,並且直截了當的成就佛道。」

惠能聽完這段話後,心中豁然開朗,覺得自己也許有佛緣,所以就決定要到黃梅縣參見五祖大師。

惠能得到善心人士的資助,獲得十兩銀子,全數交給母親,做為往後生活的費用。安頓好母親,他就安心的去黃梅縣,向五祖大師學習佛法。

等到惠能有機會見到五祖時,五祖就問他:「你是哪裡人?到這裡來想學什麼?」惠能很誠心的回答:「學生是嶺南新州人,來這裡想向大師學佛,不想追求其他的東西。」

五祖大師聽這個年輕人的口氣可真不小,便有意要試探惠能,於是不客氣的說:「你是一個南方來的鄉下人,怎麼也想成佛呢?」

惠能雖然是一個南方來的鄉下人,但智慧並不低,便回答說:「人雖然有南方與北方的不同,難道佛性也有南方與北方的差別嗎?」接著惠能又進一步的說:「我是鄉下人的身分,和您的身分雖然有差別,但佛性難道也有差別嗎?」

從上面這段五祖大師與惠能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惠能這個「南方來的鄉下人」,也能說出很有智慧的話。也正因為如此,後來五祖弘忍大師,就把禪宗法脈衣缽傳給惠能。這也就是「六祖惠能」被稱為「六祖」的原因。

據說,五祖大師在決定傳衣缽給惠能後,便為惠能講解《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當下就體悟到宇宙間的一切萬法,都離不開我們自己的本性。

六祖惠能的「禪宗智慧」,影響到後來的「宋明理學」。尤其是陸象山與王陽明的「心學」。所以說,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大約到六祖惠能的改革後才使印度的佛教變成中國本土味很濃的禪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哲學能做什麼呢?這是一般人常問的問題。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讀「哲學」沒有多大的實際用處,例如:「讀哲學又不能當飯吃!」
  • 柏拉圖大概是兩千四百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的老師就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在「西方哲學史」的地位,就像孔子在「中國哲學史」的地位一樣。柏拉圖這位哲學家,自從受教於蘇格拉底之後,就對「天空」產生神奇的看法。為什麼呢?
  • 笛卡兒(西元一五九六──一六五O年)是法國的哲學家,人們稱他為西洋哲學的「近代哲學之父」。他的「哲學方法」就是所謂「懷疑的方法」。他認為雖然我們「懷疑」,但又必須有所行動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最好就是堅持以當初開始的態度,一直持續到底。
  • 在十八世紀的德國科尼士堡(Konigsberg)的公民,每天大概在下午三點三十分的時候,都會很準時的看見德國大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生於1724—1804年)出門散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