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京劇欣賞】四進士

宋士杰是典型的維權律師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 ,

「四進士」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新科四位進士毛朋、田倫、顧讀、劉題因嚴嵩專權不予派官,後得海瑞仗義薦舉才得上任;四人出京為官時在雙塔寺盟誓,如違法瀆職情願自備棺木仰面返鄉。誓約經過時間、環境的推移而逐漸被遺忘。劉題當縣長,不顧人民死活,只顧自己好酒貪杯;田倫包庇家人為非作歹;顧讀為官勢利尖滑(收賄後把原告變成被告的那場戲可証);只有毛朋不改初衷,維護誓約,經手及見証了三位同期自食惡果仰面返鄉的悲哀。

這個結果原本在官場的掩護下,可以不發生;但因一位不畏權勢的訟師宋士杰堅持、幫助那位飽受打壓的弱女子楊素貞洗清冤枉,才揭發出這件牽連數位官員的弊案。此案的起因是田氏(田倫之姐)與丈夫謀奪家產,毒死丈夫的弟弟(楊素貞之夫),霸佔所有家產,最後還把楊素貞賣掉(強制改嫁他人)。

被害人楊素貞從家鄉上蔡縣得不到平反(縣長劉題不管事),只好越級來到信陽州「上訪」,投訴無門,遭無賴欺侮,發出「異鄉人命苦」的哀號,恰好給站在門口的宋士杰聽到,激起宋的俠義柔腸,與妻子萬氏趕走無賴,將楊素貞安頓在自家開設的旅館中,並且願意幫她申冤。


宋士杰與楊素貞非親非故,卻為她肝腦塗地,不考慮自身的安危。這與習慣於考量利害的世俗人比,宋簡直是個異類,但這種人代表了人類的良心,有他們的存在,才能維繫社會的生機,給生命帶來高貴感。就在目前中國,官場弊案如山,草菅人命的案例比比皆是,共產黨卻能利用媒體謊言掩蓋。一面濫捕濫殺原告,一面還自稱很有人權。縱然如此,仍存在有像高智晟這樣的維權律師們,他們不計利益、不畏強權,憑著法律的專業知識,幫助那些遭受冤屈的人。

維權律師花盡心力也許收效甚微,甚至自己反遭迫害、身陷囹圄。然而他們挺身而出的勇氣,讓那些使壞的官員喪膽。尤其共產黨多年以來,教育人民黨性壓倒一切,黨性取代人性,人的基本尊嚴都要在黨的前面低頭,許多律師也都低頭,任由黨官恣情肆虐,連基本的情理法都不顧,任意顛倒,還說「吾黨一貫正確」。

宋士杰或高智晟都不是「革命英雄」式的人物,他們通透人情世故,善用各種實戰技巧去扳回頹勢。沒有什麼浪漫、煽動性的東西,用人道、實證、法條,最務實懇切的這些做為,往往卻能起到最大的力量。「四進士」中宋士杰帶著楊素貞上信陽州衙門告狀,用最平常的理就讓顧讀受理此案、用最簡單的囑託讓衙役不敢買放田氏夫婦到案。這個法理可用水結晶實驗的著名學者江本勝的話來講:「世界上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好人,就能將世界變好」,可悲的是很多人相信壞人或流氓才有力量而好人沒用,人人怕著惡官惡黨,放棄正義,把法院看成是為政治服務的而無可奈何。

「四進士」這齣戲是在中國文化相信人本善的環境裡安排劇情,說來讓人不信,「四進士」的劇情給作惡的人留著情面,例如田倫並不願包庇姐姐,但姐姐說服母親向田倫施壓,田倫屈從孝道,只好向信陽州的道台顧讀賄賂;而顧讀並不想收賄,只是賄賂金被正要返鄉養病的師爺收下帶走,陰錯陽差,造成無法挽救的事實。而絕不是什麼階級仇恨,隨便給對方戴上舊地主、舊官僚的帽子就革了別人的命(樣板戲專來這一套)。

在共產黨的統治下,粗糙地扣上帽子,就可以亂編材料,無限上綱。逼死人還要踏上一腳,連一絲翻身機會都不給。與中國文化的含蓄、溫和,處處講究厚道的作風,相差何等遙遠。在當前貪腐嚴重的惡劣環境下,還能做維權律師,比宋士杰可難上好多倍。共產黨那種「我是流氓我怕誰」的蠻橫,讓正常人有理說不清。

近代演宋士杰最被人稱為經典的,當數麒麟童(七齡童,周信芳七歲就上台演戲因而有此名),因為宋士杰是口齒伶俐的訟師,而麒麟童最注重念白,他強調「千斤念白四兩唱」,他的唸白飽滿有韻味,正好表現一位有人道關懷的維權律師形象。

麒麟童艱辛的演戲生涯中,一向秉持為人著想的心、幫助同行;他不願與黑道打交道(在解放前的環境裡是很難做到的),他憧憬正義,誤將共產黨的理想當作嚮往。因為認識不到共產黨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在文革時他十一歲的孫女給紅衛兵虐待成瘋、妻子被活活打死,他還以為是人的錯,而不是共產黨的錯。共產黨後來開除他的黨籍,他還維護共產黨,認為張春橋沒資格開除他,拍桌子怒吼。立刻被安上嚴重違逆黨意的罪名,怎麼被鬥死的,至今含糊其辭,而他的唱片、影片卻還在幫共產黨賺錢。

浩然正氣永遠長存,共產黨的謊言必然「邪不勝正」,藉此文同時向高智晟等維權律師們致敬。@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典小說名著「西遊記」,有許多人說它其實是一本講修練的書。例如西方取經路上歷經八十一難就是闖關、過關的歷程。而人的妄念就像猴子,一刻也停不下來,我們常用心猿意馬來形容,孫悟空在書中就被簡稱心猿。京劇裏有許多「西遊記」的戲段,《安天會》是經常演出的一齣,戲裏包括偷桃盜丹,以及神仙齊集抓拿孫悟空的神仙大排場也就是所謂的安天會。
  • 《四郎探母》大概是有京劇以來,演出率最高的一齣戲,儘管台灣禁過、大陸也禁過,但在觀眾的極度渴望中,還是解禁。大家愛看總有個原因,從清朝咸豐年間名老生余三勝擅長此劇算起,一百五十年來依舊緊緊牽繫觀眾的心。禁演的理由,是用政治問題考慮的:楊延輝被俘擄卻沒自殺,政治立場可議。
  • 楊貴妃在宮內備受寵愛,一個月圓的晚上,她在御花園百花亭設盛筵,等待君王共渡浪漫的夜晚。出乎意料唐玄宗卻往西宮梅妃那裡去了,她自己無法排解,賭氣而喝得醉醺醺,最後吐得一片狼籍。
  • 打魚殺家描寫一對漁家父女的生活,一葉扁舟,悠然河上。舞台上靠著唱詞與身段,虛擬出在船上打魚、招待客人、夜裡渡河等情境。著墨不多的細節,刻畫出父女默契(如打魚時合作無間)、心電感應(如父親告官,女兒彷彿聽到官府打人的聲音)、關懷與支持(女兒膽小卻要去為父親壯膽)。
  • 杜文學的「好」朋友鳳承棟,一見杜家遭嚴嵩陷害,立即轉變立場,巴結嚴家,落井下石幫嚴家大主管嚴年去奪杜文學的妻子;而周仁赴湯蹈火救好友、救嫂子,匪夷所思用自己的太太去頂替,卻不知是掉入鳳承棟的陷阱,遭來所有好人的誤解,把他和鳳承棟,看成賣友求榮的一丘之貉。
  • 《虹霓關》很早就揚名海外,1924年梅蘭芳劇團應邀赴日演出,受歡迎之餘,日本「寶冢」電影廠拍攝了《虹霓關》中「對槍」一段電影。1935年梅蘭芳到蘇俄的莫斯科演出,著名電影導演愛森斯坦(1898-1948)也拍攝了《虹霓關》中「對槍」 這一段電影,不過這次不是默片而是有聲片。愛森斯坦與梅蘭芳結成好友,他稱讚梅蘭芳是「最偉大的造型大師」。「對槍」是男女對打,可是更像是男歡女愛的求偶舞,身段之優美、唱腔之動聽,連外國人都目眩神迷,愛慕不已,還以當時最時髦的電影拍錄保存。
  • 《五花洞》又叫《掃蕩群魔》,由小丑、小旦(花旦)擔綱演出,是所謂的「小戲」形式。京劇裡有許多小戲,例如打花鼓、打櫻桃、小上墳、小放牛、鋸大缸、探親相罵、荷珠配……,都是小戲的形式,通常是醜男、美女的組合,一俗一俏,相映成趣。市井小民的鮮活描繪,讓人感覺輕鬆與舒服;尤其那種麻俐的對話,現代人甚至無法相比。現代人埋首電腦、應對退化,情緒容易煩躁與消沉,表現不出乾淨利索;而小戲那種樸素的對手戲,卻具有聰明伶俐的挑戰與交流,是更真實的人生。
  •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剛在京城考完試的范仲禹,與妻小一行三人,在山上突遇猛虎,慌亂過後,妻與兒不見了。范仲禹山前山後尋找半月,一無所獲;整個消息好像被封鎖,一點也打聽不出來。「瓊林宴」是專業演員才有辦法演出的一齣戲,要將遭逢巨變,心理失常、瀕臨瘋狂的狀態詮釋出;同時在線索出現後,因著急不理智,將情況搞得更糟,越陷越深、越做越錯以致喪命的過程,更要交待得具有說服力。
  • 京劇「五臺山」演的是分別多年的兄弟在神前會面的故事。
  • 《烏盆記》是出典型的老戲,開場「行路、避雨」雷祖帶領風婆、雨師、雷公、電神及雲卒上場。雷祖吩咐布雲作雨完畢即下場,短短兩句話的過場,帶出詭異的氣氛。從前人相信鬼神就存在於與人間比鄰的平行空間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