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1) – 成湯興商 仁德治國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25日訊】
歷史走過了夏朝,走入了殷商。商湯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 朝。湯封 了夏的後代,在杞地把土地和爵位給予他們。三千諸侯歸順商湯,商朝正式建立,定都於亳(bo4),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

關於商朝歷史,早期其歷史同夏代一樣,主要靠《尚書》、《史記》等後代典籍來瞭解,缺乏當時的文字證明。但是殷墟遺址的發掘特別是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歷史「信而有證」,所以商朝被視為中國信史的開端。這些甲骨文也成為中國最古老的文獻記錄。

殷商的始祖是契,他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ong,松)氏的女兒,帝嚳的次妃。相傳簡狄等三個人到河裡去洗澡,看見玄鳥(即鳳)掉下一隻蛋,簡狄 就揀來吞吃了,因而懷孕,生下了契,《詩經.商頌.玄鳥》篇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的詞句。契長大成人之後,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於是任命契為司徒,讓他認 真的施行五倫教育,要本著寬厚的原則。後來,契被封在商地,賜姓子。契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興起,為百姓做了許多事,功業昭著,百姓們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後,由兒子昭明繼位。傳到第十一代,由主癸gui4繼位。主癸死後,兒子太乙繼位。這就是成湯(後也稱為商湯)。

從契到成湯,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於亳,這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誥》,向帝嚳報告遷都的情況。

亳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從商朝建立之前,成湯把都邑遷到亳,歷經6代11王,大約有150~200年之久,商都一直在亳。在商朝歷史上,定都時間最長的是殷,僅次於殷的則是亳。

《史記》記載,從商湯建國 到商紂亡國,共傳國十七世、三十代,前後共六百餘年。大約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商王盤庚geng1遷都到殷,所以後來又把商稱為殷,或稱商殷,或稱殷商。

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 也日益強盛起來。商朝是中國歷史上賢君比較多的王朝。根據《史記》,商朝在商湯之後,第四代大甲、第九代大戊、第十三代祖乙、第十九代盤庚和第二十二代武 丁,都是賢德之君。他們敬順天命,以仁德治理天下,因此國運昌盛,人民生活安定,諸侯盡來歸服。

商湯敬順天命,祭祀鬼神,而且他能任用賢臣。伊尹是個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隱士,商湯曾派人去請他,前後去了五趟,他才答應歸從,並向商湯講述了遠古帝王及 九類君主的所作所為。商湯委任他管理國政。商湯統治時期出現大好局面,得益於伊尹和仲虺〔hui悔〕這兩個賢臣的輔佐。商湯說過這樣的話:「人照一照水就 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眾就知道國家治理得好不好。」右相伊尹說:「真是英明啊!善言能聽得進去,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凡是有德行做好 事的人,朝廷都要任用。」伊尹管理國政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仲虺死後, 伊尹在政壇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湯至太甲時期重要的輔臣, 政壇的一位元老。

商湯為人十分仁德。一天他外出遊獵,看見郊野四面張著羅網,張網的人祈禱說:「願從四面四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羅網!」商湯聽了後說:「這樣的話,不就把禽 獸全打光了!」於是,把羅網撤去三面,教張網的人祈禱說:「想往左邊走的就往左邊走,想向右邊逃的就向右邊逃。不從命的,就進我的羅網吧。」諸侯們聽說這 事,都說:「湯的仁德真是到了極至,連禽獸都能受到他的恩惠。」

商湯打敗夏桀之後, 廢除了夏的政令,並且作了《湯誥》告誡諸侯要敬畏上天、修行德政、為民謀利。《湯誥》這樣記載:「三月,殷王親自到了東郊,向各諸侯國君宣佈:『各位可不能不為民眾謀立功業,要努力辦好你們的事情。否則,我就對你們嚴加懲辦,那時可不要怪罪我。』 這時,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說明君臣都應該有純一的品德;咎單作了《明居》,講的是民眾應該遵守的法則。

商朝初年,發生了一場旱災,延續了七年。使河乾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莊稼無收,白骨遍野。灼灼逼人的旱災,震撼著整個商王朝。商湯就在郊外設立祭壇,天天派人舉行祭禮,祈求天帝除旱下雨。這就是「郊祭」。

郊祭最初的儀式是:燃燒木柴,用牛、羊、豬、狗等家畜作上供的物品。祭祀時,史官手棒三足鼎,鼎內盛有牛、羊等內作供品。史官虔誠的向天地山川禱告說: 「是不是因我們的王政事無節製法度?是不是使人民受了疾苦?是不是因官吏受賄貪污?是不是因小人讒言流行?是不是有女人干擾政事?是不是宮室修得太大太 美?為何還不快快下雨呢?」史官受湯之命,說了六條責備自已的事以求天帝鬼神賜福降雨。然而,祭祀沒有效果。儘管商湯命史官天天祭禮,苦苦哀求,天帝依然 無動於衷,沒有賜福降雨。

大旱持續到第七年的時候,商湯命史宮們在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上,選了一個叫桑林的地方設了祭壇,他親自率領伊尹等大臣舉行祭祀求雨。但是祭祀之後也未見下 雨,商湯就命史官占卜。史宮們占卜後說:「祭祀時除了要用牛羊作犧牲外,還要用人作祭品。」 商湯稍稍沉吟後說:「我祭祀占卜求雨,是為了人民,怎麼能焚燒我的子民呢?就燒 我來祭天吧!」 然後,將自己的頭髮、指甲剪掉,沐浴潔身,命令左右把祭祀的柴火架起來,向上天禱告說:「我一人有罪,不能懲罰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不要以我一人 的無能,使天帝鬼神傷害人民的性命。」禱告完畢,商湯便坐到柴上去。左右正要點火,突然烏雲四合,大風乍起,人們盼眼欲穿的大雨驟然而至。這就是歷史上的 「湯禱桑林」。

人們都認為正是湯的為民犧牲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才使得天降甘霖,旱情解除。

商湯臨政之後,還修改了曆法,把夏歷的寅月為歲首改為丑月為歲首,又改變了器物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朝會。

轉自 希望之聲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454/44048-1.asp(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有著最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了,其間呢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艱辛,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豐富燦爛的文化,演繹著動人心弦的歷史。
  • 從上一集節目中我們知道,女媧造人補天,被稱為中國人的始祖母神;燧人氏非常的聰明,他發現了鑽燧取火, 從而讓人類能夠真正的得到火;伏羲呢視野最為遼闊, 他仰觀俯察, 創造了易經八卦,從而給了人類一個遵循天意的方法。
  • 黃帝公孫軒轅打敗了蚩尤,又戰勝了炎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以兵征天下,臣服諸侯的帝王。在此文中,我們將回顧黃帝在位一百年的業績。
  • 黃帝軒轅一百年在位,為中華文明奠定了盛世典範的開端,最後他在橋山圓滿回歸。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嫘祖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另一個叫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名叫昌僕,生下高陽,高陽有聖人的品德。黃帝升天後,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
  • 堯在位七十年禪讓給舜,因為年事已高,就讓舜代理天子之政事,二十年後因年老而告退,讓舜代行天子政務。堯將帝位禪讓給舜後,藉以觀察他做天子是否合乎天意。對於堯選賢繼位的做法,孔子贊堯是一個以天下為公的楷模。
  • 堯讓位給舜, 二十八年後逝世。百姓悲傷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內,四方各地沒有人奏樂,為的是悼念帝堯。堯瞭解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不配傳給他天下。
  • 五帝時期,天下的共主,黃帝、帝嚳、顓頊、堯和舜,都是因為賢德而為各個部落所尊崇和擁戴。五帝對天下的治理都是以德為上,管理較為鬆散。在挑選繼承人方面,五帝基本遵循「傳賢」的原則,廣泛徵求大家意見的情況後,把帝位傳給符合賢能條件的人。
  • 啟繼位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啟很賢德,天下人心都向著他。啟繼承了大禹的事業,並以德化來治理天下。夏朝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王」。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