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故事(二):孔子論「孝」 閔子騫行之

濁世清蓮
font print 人氣: 131
【字號】    
   標籤: tags:

孝有層次深淺之分。一般所認為的孝順父母,只是孝淺層次的含義。 孔子所認為的全孝,才是其深層次的含義,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閔子騫是孔子的賢德門徒之一。閔子騫曾請教孔子道與孝的關係。孔子回答說,道是自然的妙用,孝是人道的至德。用於萬物為道,用於人則為孝。事親孝,事君忠,交友信,臨下敬,盡力向善,即使獨處室中也不懈其誠,謂之全孝。至誠之至,即通乎神明,孝成於身,則道合天下而天神助之。當年虞舜大孝,庶母惑父,屢屢加害於他,他恭敬而無怨。謀而使舜掘井,而下土填井,天神感舜之孝而導舜出井。文王為太子,誠孝以事父母,天神助之而商紂不能害。

閔子騫聞之,退而歸家,上孝父母,下順兄弟,動靜盡善,三年而父母兄弟交口稱讚,賢德稱於天下。

季氏聞之,請閔子騫作他采邑費地的長官。因季氏專權,對魯君不忠,閔子騫依義不食污君之祿而辭之。他對來人說,好好替我辭掉它,如若再來召我,那我一定會逃到汶水之北的齊地去。

我理解,孔子所說的全孝,乃是全面的踐行天道。換言之,把天道的規律落實在處理各種人事關係的實踐之中,謂之全孝。

現今的中國大陸,完全喪失了人最基本的道德標準,連最起碼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尤其是年輕人,更談不上全孝了。

(事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集語》)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9/18/54887.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次,魯哀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向東邊擴展住宅,不吉祥。真有這回事嗎?」
  • 孔子說:「我對有些人感到羞愧;對有些人很鄙視;對有些人感到很危險...
  • 有一回,子貢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說:「戰戰兢兢地,像用一條朽爛的繩子拉馬那樣,去對待百姓。」
  • 縱觀歷史上的君王們,他們在繼承王位之初,都希望自己與日月齊明,與天地同輝,與五帝、三王同垂青史。
  • 荀況(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著有《荀子》三十二篇。他在一篇文章中,論述了不忍而好鬥的危害。
  • 漢和帝的皇后鄧綏,姥在和帝死後臨朝聽政,是為鄧太后。她六歲時即懂《史書》,十二歲時通曉《詩經》、《論語》。十六歲入宮後,一開始為貴人,後來因為知書達理,德高望重,而被立為皇后。她雖然位列至尊,卻仍不忘讀書,在後宮中,曾師從曹大家學習經書。
  • 孝道是人倫的重要基礎,神對真正行孝的人也是非常看重的。清乾隆年間以博學而聞名的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 有一回,魯哀公問孔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

    孔子說:「國政當中最急迫的,就是要讓百姓富裕和長壽。」

  • 吳保安,河北人。任遂州方義縣尉。他的同鄉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郭仲翔很有才學,郭元振打算幫助他成名和做官。趕上蠻敵侵犯,朝廷派李蒙做姚州都督,帥領軍隊去征討。李蒙臨走時,與郭元振告辭,郭元振就把郭仲翔介紹給他,並說:「郭仲翔是我弟弟的獨子,還沒出名和做官,你暫且帶他去軍中鍛煉。如果能破敵立功,使他也能享受一點微薄的俸祿。」李蒙答應了他。 他見郭仲翔確很有才幹,便任他做了判官,讓他處理軍政事務。他們一起到了蜀地。
  •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曾做過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板橋性格灑脫寬厚,在任知縣的十二年間有惠政,在他治下的縣境,牢獄曾幾度空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