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故事(二):孔子论“孝” 闵子骞行之

浊世清莲
font print 人气: 131
【字号】    
   标签: tags:

孝有层次深浅之分。一般所认为的孝顺父母,只是孝浅层次的含义。 孔子所认为的全孝,才是其深层次的含义,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闵子骞是孔子的贤德门徒之一。闵子骞曾请教孔子道与孝的关系。孔子回答说,道是自然的妙用,孝是人道的至德。用于万物为道,用于人则为孝。事亲孝,事君忠,交友信,临下敬,尽力向善,即使独处室中也不懈其诚,谓之全孝。至诚之至,即通乎神明,孝成于身,则道合天下而天神助之。当年虞舜大孝,庶母惑父,屡屡加害于他,他恭敬而无怨。谋而使舜掘井,而下土填井,天神感舜之孝而导舜出井。文王为太子,诚孝以事父母,天神助之而商纣不能害。

闵子骞闻之,退而归家,上孝父母,下顺兄弟,动静尽善,三年而父母兄弟交口称赞,贤德称于天下。

季氏闻之,请闵子骞作他采邑费地的长官。因季氏专权,对鲁君不忠,闵子骞依义不食污君之禄而辞之。他对来人说,好好替我辞掉它,如若再来召我,那我一定会逃到汶水之北的齐地去。

我理解,孔子所说的全孝,乃是全面的践行天道。换言之,把天道的规律落实在处理各种人事关系的实践之中,谓之全孝。

现今的中国大陆,完全丧失了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连最起码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尤其是年轻人,更谈不上全孝了。

(事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集语》)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9/18/54887.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向东边扩展住宅,不吉祥。真有这回事吗?”
  • 孔子说:“我对有些人感到羞愧;对有些人很鄙视;对有些人感到很危险...
  • 有一回,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说:“战战兢兢地,像用一条朽烂的绳子拉马那样,去对待百姓。”
  • 纵观历史上的君王们,他们在继承王位之初,都希望自己与日月齐明,与天地同辉,与五帝、三王同垂青史。
  • 荀况(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著有《荀子》三十二篇。他在一篇文章中,论述了不忍而好斗的危害。
  • 汉和帝的皇后邓绥,姥在和帝死后临朝听政,是为邓太后。她六岁时即懂《史书》,十二岁时通晓《诗经》、《论语》。十六岁入宫后,一开始为贵人,后来因为知书达理,德高望重,而被立为皇后。她虽然位列至尊,却仍不忘读书,在后宫中,曾师从曹大家学习经书。
  • 孝道是人伦的重要基础,神对真正行孝的人也是非常看重的。清乾隆年间以博学而闻名的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 有一回,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

    孔子说:“国政当中最急迫的,就是要让百姓富裕和长寿。”

  • 吴保安,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打算帮助他成名和做官。赶上蛮敌侵犯,朝廷派李蒙做姚州都督,帅领军队去征讨。李蒙临走时,与郭元振告辞,郭元振就把郭仲翔介绍给他,并说:“郭仲翔是我弟弟的独子,还没出名和做官,你暂且带他去军中锻炼。如果能破敌立功,使他也能享受一点微薄的俸禄。”李蒙答应了他。 他见郭仲翔确很有才干,便任他做了判官,让他处理军政事务。他们一起到了蜀地。
  •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做过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板桥性格洒脱宽厚,在任知县的十二年间有惠政,在他治下的县境,牢狱曾几度空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