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佛雨──雕塑家黃映蒲(上)

嫣華、翠燕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5日訊】黃映蒲是專業的佛像雕塑家,今年52歲的他,說起和佛像的因緣,娓娓道來。在29年前,當他雕塑第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時,他翻遍了所有的書籍,積極尋找佛像的模樣,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把祂塑造完成。說也奇怪,接下來,一張張的訂單如潮湧來,總有做不完的佛像,所以他認為自己是有佛緣的。然而,除了佛緣之外,他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神佛的內涵,於是開始研讀佛經,後來,黃映蒲更成為一位虔誠的佛家弟子。就這樣,他更能用塑像傳達神佛的精神了。完全是無師自通的他,長期在這個特殊領域裡努力耕耘,塑像風格獨樹一幟。我們跟隨黃映蒲老師的腳步,去看看他難得一見的大型佛像雕塑展。

兩年前的8月,著名的雕塑家黃映蒲,在台中市舉辦一場大型的雕塑展,其中,最主要的項目,就是佛像系列的作品。這一系列佛像的展出,豐富的呈現佛像的各種樣貌,包括一整組的十六羅漢和不同造型的觀音像、佛像,以及很多不同時期的釋迦牟尼像。

當時展出的作品,一共有108件,不是刻意的,就恰恰好是108件。雕塑家黃映蒲當時說:我覺得雕塑佛像10年以後,整個創作的意念應該回歸一下,所以我把所有的佛像創作,全部拉回到古佛,重新讓自己再省思一次。

黃映蒲說:「我們注意看,印度的古佛的佛像的手有個蹼,像動物的蹼,這不是做錯了,或是沒做好,祂在三十二法相裡,就有一像是這個蹼像。」黃老師說:「還有作品是屬於犍陀螺時期的造型,祂的髮髻是螺旋上去的,而不是我們一般看到的一個一個的髮髻,祂呈現的是一個降魔觸地印,就是祂在菩提樹下得道時的造型。我想表現出祂在菩提樹下,悟證之後,古樸風塵的過程,呈現一種很寧靜的感覺,一位覺悟者的形象。」

風火雷電具象化

風、火、雷、電是屬於大自然的神奇,它們經過佛陀的教化以後,轉化成佛教的護法神。黃老師說:「在我們國內,甚至是國外,把風、火、雷、電具像化,放在佛陀旁邊的,應該是還沒有人做過,一般人都做四大天王,風調雨順,而不做風、火、雷、電。我個人的創作這樣做,我用祂的頭髮來表現『風』,盡量表現出『風』的速度感。在右手邊的是『火』,這尊看起來像『火』熾熱的感覺,也是屬於大自然現象的,當它被收伏以後,所呈現的法相。」


圖 / 四大天王之一

黃老師對雷、電如此詮釋:「『雷』的表現方式在這兩撮頭髮上面,把我的意念透過祂的樣子來呈現,有雷出現,打雷的那種感覺。最後一尊是『電』,『電』是一種很急速的閃光,用它身上的其它部位,都無法表現祂的速度,所以我就直接讓眉毛向上衝,表現祂的速度感。風、火、雷、電是大自然在佛陀的教化下,護持佛法具像化的表現。」風、火、雷、電,被記載於佛經中,黃映蒲用藝術創作的角度,用心的把祂們詮釋出來,讓代表大自然的神祇,重新有了具體的塑像。

雕塑佛像首重虔敬的心

黃映蒲走的是宗教藝術的路線,除了展場中的那些作品之外,在工作場中的這些大型的神佛雕像,都是接受寺廟訂單之後,才開始著手製作的。來到他的工作場,滿眼看到的,都是各種等待完成的佛像。他是專業的佛像雕塑家,他的作品遍及台灣全省的廟宇,甚至也有遠從印度、東南亞地區來訂製的。

因為雕塑佛像必須完全對稱、平衡,所以紮實的基本功一定要苦練。密宗的佛像都有律動感,它在遊移的線條當中,還要尋求平衡,這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人形塑像是所有雕塑藝術中最難的,因為除了美感以外,還要講求視覺上的平衡。然而,黃映蒲說,佛像的雕塑,除了要具備深厚的基本功之外,還要有特殊的韻律感,所以真是難上加難。那我們就來聽聽,看它到底有多難。

黃老師告訴我們:「當我們要雕塑佛像的時候,一定要秉持莊重、虔誠的心,這是第一先決條件,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這個道理。你雕一尊菩薩,一定要了解這尊菩薩的因緣,在腦子裡模擬祂的樣子,因為你光是看圖片,只是看到外形輪廓而已。比如說,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是屬於大智,祂是屬於智慧的啟發,本身要是不了解,那就很難雕塑出祂的神韻了。」佛像的雕塑,和一般的藝術創作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造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塑造過程中,還必須時時抱持著虔誠禮敬的心。

談到宗教藝術時,黃老師說:「在《佛說造像量度經》中,裡面對佛像有尺寸的文字說明和平面的構圖。如果把它放在立體上來講,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差距。如果說,雕淨土宗的神像,那你就參考它的對等,淨土宗的衣飾,有時會因為朝代的不同,而稍作改變;做藏密的神像,每一尊都有它特定的樣子,這是上師傳承下來的,密宗是絕對不能改變的。」不能因為看不見,就認為神佛不存在。就像千年前,在敦煌的石窟中,為神佛塑像的匠師們一樣,如今的雕塑家,同樣抱持著虔誠的心在為神佛塑像。

正信正念造佛像

雕塑佛像的人,應具備什麼條件,才能雕出最莊嚴的佛像呢?黃老師說:「除了抱持虔誠禮敬的心之外,他必須對要雕塑的佛像有充分的認知,最好有正信的宗教信仰。這樣子的話,他在塑造佛像的時候,腦子就是一片寧靜,沒有雜念產生,拿起雕刻刀,就能雕出神佛應有的莊嚴法相了。」黃老師嚴格禁止同仁在工作場上抽煙、喝酒、嚼檳榔,他希望以最純淨的心製作神佛的雕像。他要求所有的同仁,在行為舉止上,都必須嚴格規範,所以他說,在這裡工作,多半的時候,氣氛是相當嚴肅的。

黃老師說:「塑佛金身者,累世不下地獄之報,塑佛一尊,功德罪滅河砂。所以想走雕塑佛像之路的人,一定要先想清楚。我們來看一看近代雕塑佛像的人,如果沒有一片赤誠的心,沒有認真的造佛像的話,你這輩子就很難有非常完美的下場。」按照佛教的說法,懷抱著敬仰的心塑造佛像,讓信仰祂的人們可以得到神佛的庛佑,這樣塑像的人便有無量的功德;但是,如果缺乏那顆虔敬的心的話,黃映蒲認為,還是不要塑造佛像比較好。

雖然不是人人都從事藝術工作,不能夠知道雕塑的具體過程,不過,聽完了黃映蒲老師的話,我們了解到,雕塑佛像不只是講求技巧的高超而已,更重要的是,為神佛塑像的人,一定要有一顆對神佛虔敬的心,這樣才能雕塑出祂們莊嚴、慈悲的法相。

心誠意正 相由心生

1956年出生,為人開朗的黃映蒲老師,在他的畫冊中,印著滿滿的經歷,可見他不只是虔敬的佛像雕塑者,也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黃老師笑談自己多年來的創作,他說:「二十幾年來,我大部分都走佛教藝術路線,過程中影響了我的心智、心念,包括影響外在的。一、二十年前的朋友,站在我面前,卻不認得我。他們說,我跟我雕塑的佛像長得很像,其實不是這樣,是我做完以後,認真的跟他長得很像。佛像雕塑得很莊嚴,我朝這個目標學習前進,竟然不大像以前的我,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吧!」黃映蒲天天在想佛像、造佛像、看佛像,這樣二十幾年下來,竟然有了一張和從前不一樣的面貌。


圖 / 雕塑家黃映浦和他的學生

在展覽會場中,黃老師為我們導覽地藏菩薩雕像,他說:「在《地藏本願經》裡面,地藏菩薩的願力大得不得了,祂到處奔波,救苦眾生。我一直想把祂內在的能量表現出來,所以我選擇一個很特殊的表現方式,不再是傳統的,站得很正的法相,我讓祂的兩手打開,把它那一種大願力,透過這好像一把火焰這樣子,呼——的往上衝,讓它整個意念表現出來。」剛開始的時候,是因為要了解佛像的內涵而去研讀佛經,到最後竟然成了自己的信仰。在黃老師的詮釋下,地藏菩薩的塑像,不但充滿故事情節,而且它的造型更具足動感。

他接著說:「一個創作者把自己的理念表現出來,只要不是抱著譁眾取寵的心態,都值得鼓勵。在臨摩學習過程中,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就應開始走自己理念的創作路線。你如果能夠隨時都在腦子裡研討你所看過的東西,所看過的書籍,經過學習後,把它融會貫通,再透過你的技法表現出來,那就是真功夫了。」

黃映蒲鼓勵想要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他認為在創作理念上,有無限寬廣的空間可以遊藝,要放大眼界,放寬心胸。他認為每尊佛像都有各自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而他在塑像時,也都抱持著心誠意正的態度,恭敬的表現出神佛的偉大面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數量高達數千個的秦俑,據說找不到兩個面貌相同的。這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萬萬沒有想到,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他們早就用精準的寫實技法塑造兵馬俑了
  • 曾經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就這樣記錄在一塊石頭裡面,然而這也是石頭讓人著迷的地方,它可以保持固定的形象,千萬年不變。
  • 愛彌爾.賈列的作品被尊為玻璃藝術中的極品。在百年前,藝術家為了要成就這些讓人嘆為觀止的藝術,是要做出極大犧牲的,包括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於為之付出生命。賈列在53歲鉛中毒死亡,因為沒有兒子,使他的工藝技法沒有人得以傳承,所以很多技法就失傳了。
  • 一般而言,多數的藝術都是從視覺上去感受,但是木雕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特有的氣味。蔡館長談到:「樟木有樟木的氣味,檜木有檜木的氣味,那種獨特的氣味是要上千百年才有的。上千年的才能散發出較多的芬多精,是十分香郁迷人的」。
  • 經過七年,兵馬俑再度來台,第一站抵達台中市科學博物館;策展人何傳坤博士表示,兵馬俑具有兩千年的歷史,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計算。
  • 黃媽慶善長用細膩的刀法刻畫「小小的世界」,除了物象質感的詮釋,在動態的掌握上更能表現得栩栩如生,而且在景物佈局以及剪裁的呈現上,也有深厚的功力。以細膩的雕工及優雅的風格見長,在視覺上,他的作品好像突破了木材的材質,具有彈性、柔軟的感覺,尤其在花鳥蟲魚的刻劃上,不但看起來栩栩如生,更呈現出如詩如畫的意境
  • 台灣是一個敬天畏神的地方,大部分的人們都有宗教信仰,在人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著敬神、禮佛的思想和習慣。信徒們為了虔誠的禮敬神佛,他們依循古時候的規矩、禮制,去建造及裝飾祭拜神佛的殿堂。這其中包括木質的建築結構、木雕、彩繪、石雕、泥塑、交趾陶和剪黏等等,這些工藝被保存在廟宇裡,有的甚至長達數百年不變。
  • 在敦煌洞窟裡的壁畫,就是用膠來當作黏著的媒介,調和礦物質顏料所繪製的,至今仍然保持著美麗的顏色,讓現代人可以從中看到壯觀雄偉的神佛世界,以及古人優雅端莊的形象,同時這些壁畫也讓我們見識到,原來使用天然顏料的畫法,經得起千年時光的考驗。
  • 這張畫是我三度到長江三峽去遊覽,看到長江三峽兩岸的大山而畫下的,山都是非常奇特、非常奧妙的,非常雄壯。畫出來要有意境,要有精神,要厚重,不是輕飄飄的。大山有千萬噸之重,看起來有重量、有意境,又瀟灑生動。謝赫六法裡面,氣韻生動占第一位,氣韻生動要把它表現出來。猶如李白詩作『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再現。
  • 看到施工時所使用的各種工具齊下,像是圓鋸、切刀、鑿子、電動研磨、砂布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欣賞美麗的石雕作品時,所難以想像的。有人說,石雕是藝術界的重工業,這句話用在石雕上面,十分貼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