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編:雷轟薦福碑

靈薇
font print 人氣: 311
【字號】    
   標籤: tags:

范仲淹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一句話。他為人正直、敢言,善於舉薦人才。

一天,他離開汴京,來到了潞州長子縣張家村。來這地方一是為了替朝廷選拔人才,二是為了尋找幾年未見面的義弟張鎬。看此風景秀麗,就四處的觀賞。在一棵大樹旁邊,有一間私塾,走近一看,房子很破舊,朗朗的讀書聲,吸引著他。便在門邊望了望。一看,那教書先生竟然是自己的義弟。馬上進去。開口即道「賢弟,可識愚兄?」

張鎬放下書。「放學了!你們各自回家吧!」仔細打量了一下他,立即拜曰「哥哥,近來可好?許久未得您的消息了!」

「承蒙聖上錯愛,我已榮升為翰林學士。你別來無恙吧!」

「一言難盡,我現在是窮困潦倒啊。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哪及得上哥哥。」

「以賢弟之才學,為何不考取功名呢?」

「我是想考,可是沒有盤纏在身,如何上路呢?」

「哦!原來如此,可有做官之意?」

「我這樣的能行嗎?」

「朝廷現在是用人之際,不如你寫一篇萬言長策吧!我向聖上舉薦,你如何呢?」

話語還未落,就看到張鎬立馬把筆墨紙硯準備好,提筆就來。像有神助似的,一下子一篇萬言長策交給了范仲淹。

范仲淹一看,連忙叫道「好!賢弟如此才華必定能得以重用。」看了看私塾破陋不堪,便說:「賢弟這怎麼能是你安身的地方呢?要不我寫三封信給我的朋友,我相信他們會好好款待你的。」說著就提筆寫了三封信,一封是給洛陽黃員外,第二封是給黃州團練副使劉仕林,第三封是給揚州太守宋公序。交待清楚後,「愚兄還有要務在身,就不在你這駐留了。後會有期。」


范仲淹 / 繪圖:素素

張鎬心喜,直道「哥哥慢走,後會有期。」

過了兩天,張鎬把私塾解散。準備好行囊後,也獨自上路了。經過一陣子的折騰,好不容易來到了洛陽黃員外家。看到正在出殯。便問了一位婦人「恕晚生冒昧,不知府上何人去世?」

夫人答曰「我家老爺黃員外。」

張鎬聽此一說,感歎道真是「天有不測之風雲啊!」找了個僻靜的廟宇,停歇了一晚。第二天又開始趕路去了黃州。天氣炎熱,也不敢停歇,怕用盡了盤纏,儘量的省著。心想,那麼熱還是找個人問問吧!正好路過一行人,張鎬行了個禮,問曰「這位仁兄,黃州怎走?」

行人手指著路「沿這條路走便是。」

「謝謝」張鎬說完,又走了。看到有個小和尚,正在敲鐘,便問「這位師傅,請問劉仕林家在哪?」

小和尚「看,那條街末的大房子便是。」

張鎬看了看天,問「哦!明白!為何現在敲鐘呢?」

小和尚一邊撞著鍾一邊答曰「這叫無常鐘,有人去世。便敲此鐘。」

「去世者何人?」張鎬問。

「黃州團練副使劉仕林」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電擊在了張鎬的心上。垂頭喪氣的走了。走著走著,看天即將下雨,於是想前面有所破廟,就在那休息吧!還沒等他走到一半時,便下傾盆大雨。嘴還不停的嘟囔著「這該死的天氣。」

走進廟裡一看原來供著的神像是龍神啊。看到神台便有一個籤筒。於是就跪拜龍神來,嘴裡「求求龍神,幫助幫助我吧!我的仕途請給我個上上籤吧!」可是無論他怎麼搖都是下下籤。他氣急敗壞了!把珓兒一扔,對著神像罵道「這披鱗的曲□,帶甲的泥鰍!你敢戲弄我!看我怎麼出的這口惡氣?我就題詩在這,看你奈我何?」於是拿出筆墨在椒壁上寫下四句詩:雨暘時若在仁君,鼎鼐調和有大臣。同捨若能知此事,謾將香火賽龍神。折騰了一天,就在廟裡一角睡著了。

龍神一看,便說「好無禮的張鎬!你自己的命賤福薄,時運未至,卻怨恨俺,這辱罵神靈,可曉罪過不輕嗎?念你是一介儒生,不和你這凡人一般計較,俺今兒就來點化你,願你今後能明白善惡有報,敬神積福。」

話說另一頭,范仲淹將萬言長策獻給了當今聖上後,皇帝很賞識張鎬,便要讓他做個縣令。只可惜派去的人認錯了人了。把張鎬弄成了張浩。因張浩祖上留有餘蔭。所以就坐上了縣令。而張鎬因誹謗了神靈,再加之時運未到。所以只能在受些磨難。張鎬心想:我去哪家哪家死人,乾脆我自個兒回家算了。可是盤纏用盡了,又如何能回去呢?走著走著,來到了薦福寺。方丈看到愁眉不展,就問他「施主,這是怎麼了?」

「盤纏用盡了,不知如何是好!」

「我這寺中有一通碑文,我拿數千張紙,沾點墨汁,你寫出臨摹出上面的字。然後我叫小和尚把你臨摹的給發出去,賺點銀兩給你做盤纏,你看如何?」

張鎬答曰「好!只可惜今日天色太晚,明日再寫吧!」說完,大雨傾瀉。方丈看此情景,「以前從未見這裡下過如此大的雨。」驚雷轟隆一鳴,石碑也裂了!龍神在雲霧上翻騰。有詩為證:

莫欺瞞天地神祇,
禍福如同燭影隨。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爭來早與來遲。

第二天,張鎬正想去看碑文,已被雷劈,今顯出幾個字來「誹謗神靈,因有此報。」於是,張鎬立即跪在地上叩拜「謝,神靈提醒,以後再也不敢謗神了。」張鎬在薦福寺中靠幫人題字,賺了些盤纏,回家教書去了……

過了沒多久,范仲淹發現帶到皇上身邊的人,不是自己的義弟張鎬。就秉明聖上,「此人非張鎬也!」因張浩冒名頂替張鎬,犯了欺君之罪,被處於死刑。范仲淹來到周家莊,看到張鎬正在教書。還教學生敬神之禮。范仲淹讓張鎬接旨,從此他便成為了吉陽縣令,還當上了揚州太守宋公序的女婿。(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文人因為屢試不中而棄儒從醫者固多,就是仕途亨通者中也不乏精於醫理的人才。如蘇軾和沈括合著的《蘇沈良方》就是一例。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曾經說過:「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曹雪芹雖未仕途亨通,但某方面來說也可算的上是個良醫了。就如紅樓夢第三十四回裏的敘述,寶玉挨了賈政一頓毒打之後,口中「只嚷乾渴,要吃酸梅湯」--這是襲人回王夫人話時說的。「望梅止渴」,已是老古話了,可是「酸甘化陰」卻是地地道道的中醫理論。
  • 明代安正文《岳陽樓圖》 。(公有領域)
    范仲淹主管慶州(今甘肅省慶陽縣)的時候,有人託他寫碑銘,范仲淹就為他寫好了,卻因此暴露了一位死去貴人的人所不知的隱惡。

  • 宋朝人張載少年時喜歡談論兵事,范仲淹知道他前程遠大,勸他說:「你讀書會有大作為,何必去談論兵法呢?」張載聽從了,認真去做學問。
  • 范仲淹,宋朝人,太宗端拱二年(西元989年)在徐州(今江蘇徐州)出生。兩歲時,父親病逝。母親貧困無依,只好抱著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東朱姓人家。范仲淹也改從朱姓,取名說,在朱家長大成人。
  • 范仲淹立即也回寫了一首同樣題目的《靈烏賦》給梅堯臣,他在賦中斬釘截鐵的寫道,無論如何他都要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他始終都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的這句名言,和他的另一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一樣為世人所千古傳頌,范仲淹的這種精神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 蒼頡觀察萬物而創造了文字,虞卿困居大梁而著書傳世。
  • 九江郡暴虎為患,宋均擔任太守時,勤政愛民,除貪官,提拔忠良,撤柵欄,老虎陸續渡江離開。李白騎驢經過華陰縣,縣令制止,李白表明身分,縣令大驚謝罪。
  • 楊季達不欺暗室,其妻夢見神明告知,他將考中狀元。李翱的女兒讀盧儲文章,大為讚賞,預知他會高中。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