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是自己的镜子

萧玉笙(台湾/ 国中一年级)
font print 人气: 861
【字号】    
   标签: tags:

人总是容易陶醉于自己的长处,而对自身的缺点视而不见或采取逃避态度。但是对他人,却总是鸡蛋里挑骨头,只看到别人的不足。批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充耳不闻、故步自封甚至怯懦地逃避。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必定是善于从批评中汲取营养的人。当别人提出建议时,不应该气急败坏的去反驳他,而是耐心的听完,最后再说声谢!不管是不是对的,有没有建设性,听一听,一点损失也没有不是吗?

人生难得,要把握住生命的每一个学习;常以人为镜,进而以史为镜,更以圣贤行径为镜。只要从纷扰的世界中静下心,就会很容易发现,别人恰巧是一面镜子,你的一举一动都反映在镜上。这块“人镜”不像普通的镜子般一目了然,要静心,也要勇气,才能面对镜子上的自己。

智慧者,以人为镜,把别人照自己。愚痴的人,以水为镜,在水里照自己的影子;以别人为镜,别人有优点,我们精进学习;别人有缺点,我们检讨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对别人不要苛责,对自己不要宽容。以原谅自己的心,原谅别人。以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和敢于直谏的魏徵,被公认为贤臣明君的典范,两人之间的君臣之情,在历史上也被广为传诵。魏徵对于太宗,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认为不恰当的地方,都会马上提出纠正。魏徵去世的时候,太宗悲伤不已,并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不仅是因为有魏徵这样的忠直之臣,更因为他有善于倾听的态度和面对错误的勇气。

倾听别人的批评,其实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没有这样的胸怀和觉悟,是很难集思广益、获得成功的。如果一意孤行,不听从他人批评和意见,肯定会蒙受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接收他人的良好建议,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

这样时时检讨,纵然不能转凡成圣,也可变化自我的气质,一天天地,使自我的气质升华。你会善用这一块“人镜”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感恩,是幸福的起点,也是奋进的源泉。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最大的受益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想起家父从小对我们的庭训,转述给孩子们听:“阿公在我们小时候总教我们‘吃人一两,还人一斗’,我们现在可以来想想看,如何延续这个老爷爷的好意啊?”于是,孩子们想出了“利他包”。我们开始计划日后出门时要带上“利他包”,包里面放一些零钱、小针线、纸笔还有一些OK绷。放在自己的书包或背包里,可以在朋友或陌生人有需要的时候救急。
  • 彰化县秀水国小6日下午举办读报教育教师研习,邀请陈彦玲教授主讲如何藉由读报教育提升阅读能力及品德教育,陈彦玲以医学角度和儿童发展及特殊教育方面为主题和现场教师分享研究心得,以美国为例,使用当地大报刊载新闻时事为例可作为提升道德的最佳教材。
  • 看到宇方的课本里贴了许多小朋友的名字贴纸,原来这些都是她的好朋友,我数了数,发现漏了一个孩子的名字。我问宇方为什么,她说:“我不喜欢他,因为他爱告状。因为他最喜欢说谁谁谁不守规矩……”我心想:“那孩子可能是热切需要朋友,但不知道自己用错了方法。”
  • 雨后,一只小蜘蛛很艰难的向墙上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但是它还是一次次的向上爬,尽管又一次次的掉下来……。
  • 闻过则喜,顾名思义,就是别人批评自己错误时依旧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欣然、虚心的接受意见。这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为与素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 孩子的天性善良天真,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翘课、抽烟、喝酒、说脏话等坏习屡见不鲜。孩子们善良的天性渐渐失去原有的纯真......。在学校,孩子们也面对着一个小型社会,他们的处事态度一览无遗。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规正孩子的思想,崇尚传统文化,塑造良好品格。
  • 人的功名录取是以什么来决定呢?博学多闻?还是聪明才智?又或者是……
  • (大纪元记者李芳如台湾云林报导)由新三才文化协会及大纪元时报主办,安庆国小协办邀,请到台大医学院硕士,美国儿童发展硕士及资优教育硕士陈彦玲讲师主讲,针对品德教育12日于安庆国3楼视听教室举办“分数和品德那个重要?”演讲,现场观众热络,许多关心孩子的家长带着自家小朋友听的津津有味,坐姿端正专心聆听这场难得的演讲。
  • (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北报导)国内频传校园霸凌事件,品格教育推展行动联盟于24日在台北市大同大学举办“以品格迎向未来─‘品格教育’的全面视野─谈品格、人权与法治”研讨会,分别从品格与人权、品格与法治、校园霸凌三方面,发表专题演讲并提出解决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