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无价

──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家事
李如心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有一年吃完年夜饭后,我问家里几个孩子:“有没有人要洗碗啊?”十岁的侄女正在看电视,抬起头来问:“帮忙洗碗,有没有多一个红包?”我微皱着眉摇了摇头,就到厨房去洗碗了。

前阵子看到一则新闻说,英国的小孩越乖,父母花的钱越多。因为每做一样家事、每有一个好的表现、乖一点,父母都要“付费”的。

拜年时跟一位长辈聊天,她提到小时候母亲的管教很严格。小学四年级,家中繁重的家事都要她扛,煮饭、洗碗、手洗全家衣服(她有一个大姐、三个哥哥),而且要做得一丝不苟、干净俐落─ ─厨房的抹布要洗得干干净净、拧干、铺得整整齐齐……

她说她曾经不能理解,也在心里怨过母亲对自己太过严格。但随着年纪慢慢增长,她深刻的感受到:就是因为曾有过这样严格的教养,艰辛的童年生活,让她能够在人生的大风大浪中坚强的走过来。她学会了吃苦、学会了付出、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教育小孩‘无偿的付出’很重要。”长辈说。是啊,只有学会“无偿的付出”,生活才会快乐,人生才会顺遂。

当父母辛苦的工作、理家时,小孩却连自己唯一力所能及的一点事─ ─家事都不肯分担,他无形中已经养成了自私、自我的习惯。而自私的人,他永远索求多于付出,所以就算外在的环境再好、再成功,他也永远不会快乐、满足。

因为生活毕竟还是从身边的人、事这些小小的东西堆积而成,事业和学业的成功,只不过是一顶戴在头上的皇冠,并不能取代一个人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心情、心境,甚至健康。

记得有一次在《大纪元时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个小学补习班老师。她说有个孩子总是不能适应补习班,无法融入团体的生活。她就给了孩子一个任务:每天回家前把书柜擦干净。她让孩子做这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但这个事竟像产生“化学变化”一样,小孩很快便融入这个环境。作者认为,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工作,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当他对这个环境有了某程度的责任感,他就不会感到自己跟环境格格不入了。

有时候让小小的幼儿做家事,麻烦大于帮忙。但在这个过程中,让他知道,这个家不只是爸爸妈妈的,也是自己的,就像自己的玩具,也是要去维护好、保护好、照顾好的;让他学会,他是家中的一份子,要为这个家承担,而不是凡事只想自己,认知中只想得到自己。

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只是为了一点方便,或所谓的“鼓励”,用金钱或利益换取小孩做自己份内该做的事,我们已经用很廉价的方式,买走了小孩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剥夺了小孩学会“无偿付出”的机会。而一个主动做家事的生活习惯,让孩子自然产生了责任感和归属感,学会了承担与付出。谁说,这小小的家事不是无价的呢?@

--转载自《维德》双月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生命的体验显现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日日都在进行的,因此针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与动力,是父母在执行家庭教育及教养的重要课题。孩子年幼的时候是奠定生活能力的最佳时期,生活好习惯的养成要靠父母的把关及涵养,因此父母要经常在职进修、充实自己的亲职知能,以传达正确的教养信念、知识,并且展现有助孩子正向发展的亲职行为。

  • 有一点可能会让你感到比较安慰,那就是这些研究(以及在这之前的许多研究)的结果均发现,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并不是凭直觉就可以拥有的能力;事实上,教养孩子对很多父母来说都是很困难,而且很吃力的事。大部分父母都很需要鼓励与资讯来帮助他们把孩子教得更好。事实上,父母可以培养出教养孩子的能力,也能学习更有效的教养方式与对策。
  • 许多研究都曾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方式指的是你与孩子相处时的表现,你们之间的互动模式,你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以及你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什么。前面我曾经提过,教养方式可分为三种:权威型、独裁型与放任型。
  • 有非常多公共的免费资源,只要家长多用点心,不花钱的教养方式反而可能有最好的效果呢...
  • 由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与家扶共同推动的“幼儿启蒙方案”已有四年时间,共帮助了826位经济弱势的学龄前贫童,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期,提供资源协助,使贫童奠定良好的成长基础,而家扶扶助的贫童人数持续增加,需要大众踊跃捐款,让更多贫童受益。
  • (shown)我明白养育孩子这段过程对我而言并不是牺牲,而是因着减法得到的加法,甚至也许是乘法。因为愿意“舍”,而换来更大的祝福与生命的品尝。
  • 中县梧栖国小举办亲职教育讲座,邀请方信智老师主讲“解开幸福密码---谈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透过幽默风趣上课方式,许多论及小孩教育的问题,往往触动教师及家长们的心,精辟内容让大家都觉得上了宝贵的一课。
  • 总是难以克服“让孩子自己做”的盲点?以下四个观念,或许能有效帮助你跨越障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