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临渴掘井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晏子(1)对曰:“不然(2)。夫愚者多悔,不肖(3)者自贤。溺(4)者不问队(5),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6)临难而遽(7)铸兵,临噎(8)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9)已。”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批注】
(1)晏子:即晏婴,春秋时代齐人,晏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2)然:如此。
(3)不肖:不贤。肖,音孝。
(4)溺:音逆,掉在水里。
(5)队:同隧,通路、要道。
(6)犹:音由,如同。
(7)遽:急忙。
(8)噎:音耶,喉咙被食物塞住,透不过气来。
(9)无及:来不及。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逃往齐国。齐景公问他:“你还这么年轻,就把国家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昭公回答说:“我年纪轻,有许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礼遇亲近他们;有许多人给我谏言,我也没有听从采用;所以演变成对内无人辅助,对外也无人支持,现在已经没有人真心帮助和扶持我了,讨好和奉承我的人倒是不少。这就如同秋天的蓬草,根部已经干枯,但枝叶仍然美丽,可是一旦吹起秋风,就会连根都被拔起了。”

齐景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告诉晏子,并说:“如果帮助昭公回到鲁国,他会成为贤明爱民的君王吗?”晏子回答说:“不会如此。愚昧的人常自满,不贤的人自以为贤能。掉进水里和迷路的人,原本就不曾去注意路径方向,直到溺水了才知道探水路,迷路了才会向人问路。这就如同国家面临危难时,才急忙去制造兵器,被食物塞住喉咙了,才急着挖井取水来喝,虽然快速行动了,但还是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就把晏子后面说的这段话,引申为“临渴掘井”这句成语。比喻事到临头才急忙准备应付,但已经来不及了。

【讨论】
(1)鲁昭王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他失去国家?
(2)晏子为什么不认为鲁昭王可以成为一个贤君?
(3)你自己或亲友曾做过的“临渴掘井”的事情吗?请说一说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我们凡事都应该有备无患,千万不要临渴掘井,措手不及。
例:台风来临了才要治水防灾,这无异是临渴掘井、于事无补。

【相似成语】
渴而穿井;江心补漏;急时抱佛脚;临阵磨枪;临渴穿井;临噎掘井

* * *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临渴掘井→井( )( )理→理( )( )壮→壮( )( )云→
云( )( )轻→轻( )( )急→急( )( )火

参考答案:
临渴掘井→井(井)(有)理→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淡)(风)轻→轻(重)(缓)急→急(如)(星)火

─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列子》中有一则寓言故事:从前在杞国有个人,成天担忧着天会下塌,地会崩裂,到那时他就无所寄托了,于是每天睡不着,也吃不下。
  • 范雎(1)曰:“汝罪有几?”曰:“擢(2)贾(3)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1)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2)自辱焉。” (《论语·颜渊第十二》)
  •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第九》)
  • 孔子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的坚贞,在所有的草木中是最后凋谢的。”
  •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在秦国灭了韩国后,张良就想用全部家产寻找谋刺秦王的勇士,为韩国报仇,甚至他的弟弟死了都不厚葬。这是因为从张良的祖父到父亲,都当宰相,共辅佐过五个韩国国君。
  • 邹忌(1)修(2)八尺有余,身体昳丽(3)。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4)美?”
  •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众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那还要再增加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还要再增加什么?”孔子说:“教化他们。”
  • 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勉人精进不懈。不论在进德或修业之事上都该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否则,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终究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 智宣子将要立瑶为后嗣,智果说:“智瑶不如智宵。”宣子说:“智宵残忍。”智果说:“智宵残忍表现在外面,智瑶的残忍在内心。心地残忍能败国,外表残忍不害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