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不胫而走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晋平公(1)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2)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1),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平公曰:“吾食客门左千人,门右千人;朝食不足,夕收市赋(4);暮食不足,朝收市赋。吾可谓不好士乎?”盍胥对曰:“夫鸿鹄(5)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6)尔,背上之毛,腹下之毳(7),益(8)一把,飞不为加高;损(9)一把,飞不为加下。今君之食客,门左、门右各千人,亦有六翮在其中矣,将皆背上之毛,腹下之毳耶?诗曰:‘谋夫孔多(10),是用不集。’”《韩诗外传·卷六》

【批注】
(1)晋平公:春秋时代晋国国君。
(2)船人盍胥:划船的船夫盍胥。盍胥,音合需。
(3)昆山:即昆仑山的简称,是西部地方的大山之一。绵延于新疆和西藏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南为藏北高原,北为塔里木盆地。
(4)赋:税收。
(5)鸿鹄:音红胡,此指大鸟。
(6)六翮:指鸟的两只翅膀。翮,音合。
(7)毳:音翠,鸟兽的细毛。
(8)益:增加。
(9)损:减少。
(10)谋夫孔多:指谋划计策的人很多。孔,很。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有一次晋国国君晋平公坐船游河玩乐,说:“要如何才能寻得贤士,和他们共享这美好时光,宜人景色啊!”划船的船夫盍胥听到后,跪下回答说:“这是大王不喜爱贤士啊!海里的珠宝和山里的玉石都没有脚,大王却能得到,这是因为您喜欢。而贤士有脚却不到您身边来,这完全是因为大王并不喜欢他们,难怪您会得不到贤士了。”

晋平公说:“我门下食客有好几千人,他们早上如果吃不饱,我晚上就到市集收税来供给他们;他们晚上要是吃不饱,我早上就到市集收税来供给他们。这样还能说是我不喜爱贤士吗?”

盍胥回答说:“大鸟展翅一飞可以千里,就是靠着它的一对翅膀,而背上的毛或肚子下面的细毛,不管是增加或减少一点,都不影响它的飞行。现在大王门下左右食客各千人,他们都是像双翅般可用的人才,还是像细毛般可有可无的人呢?《诗经》上说:“谋划计策的人虽然很多,但都不是贤能人士。”

后来人们就把盍胥说的“无足而至”,引申成为“不胫而走”这句成语,比喻事物不用推展,也能快速流传。

【讨论】

(1)船夫盍胥认为六翮虽少功用却大,毛毳虽多但却可有可无,所以求贤在精不在多。因此,他以为晋平公为什么得不到贤士?他用什么来比喻贤士?

(2)晋平公门下食客虽然很多,但是他并没有让他们适才适用。试想如果一个团体或政府用人无法唯才是用,你想会发生什么情况?

【造句练习】
例:现在信息发达,任何消息都会不胫而走,无法封锁。
例:他考上大学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亲友都纷纷上门来祝贺。

【相似成语】
无胫而至;无胫而行;不胫而驰;无胫而走

【课后时间】

请完成下面的成语接龙︰

不胫而走→走( )( )花→花( )酒地→地( )天长→长驱( )入
参考答案:
不胫而走→走(马)(看)花→花(天)酒地→地(久)天长→长驱(直)入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本质,合乎礼节地实行,谦卑地表达出来,诚实无欺地达成目标。这就是君子啊!”
  • 孔子说:“同流合污以媚于世,而被乡人认为忠厚,实际上却不能区分善恶、好坏、是非的老好人,就是败坏道德的人。”
  • 颜渊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历,乘殷朝的木质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舜时的乐舞,禁绝郑国淫荡的乐曲,远离有口才但心术不正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淫荡,佞人危险。”
  • 韩信是秦汉时淮阴人,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小官,项羽看不起他,不肯重用他。但是韩信却是一个才略极高,又精通兵法的人,尽管他在年少的时候,曾受过胯下之辱,也曾向在河边洗衣的妇人乞食过,但这些他都没放在心上,也一点都不影响他的伟大志向。
  •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原是比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将怎么对待你。后来,人们将其简化成“出尔反尔”这句成语,则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 “作法自毙”这句成语就是由此演变而来,是说立法的人因自己触法而自害,即比喻自作自受。
  • 子路夜宿在石门,掌管城门开闭的人问:“你来自什么地方?”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不可行,却仍挺身去做的人吗?”
  • 子张问怎么做才能行。孔子说:“说话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敬慎。虽然到了四方未开化民族的国度也能行。说话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敬慎,虽然在自己的乡里,能行得通吗?站着,仿佛看到“言忠信,行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倚靠在车辕前端的横木上,念兹在兹,这样才能行。”
  • 尝有二雕(1),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2),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玃(3),遂一发双贯(4)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5)近之,以学弹射。《北史.卷二二.长孙道生列传》
  • 子曰:“莫我知(1)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2)。下学(3)而上达(4),知我者其(5)天乎! ” (《论语·宪问第十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