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出尔反尔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邹与鲁哄(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4)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5)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6)曰:“戒之戒之!出乎尔(7)者,反(8)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9)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

【批注】
(1)哄:争战、争斗。
(2)穆公:指邹穆公,春秋时代邹国国君。
(3)有司:官员。
(4)疾:憎恨。
(5)几:音基,接近、将近。
(6)曾子:即孔子弟子曾参,春秋时代鲁国人。
(7)尔:汝、你。
(8)反:同“返”,回报。
(9)尤:归罪、责怪。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邹国和鲁国两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个,却没有一个人民为他们牺牲的。要杀他们也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却又痛恨他们眼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援救,该怎么做才好呢?”孟子回答说︰“闹饥荒的年岁,您的人民,年老体弱的辗转死于山沟里,年轻力壮的四处流散逃荒,将近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充足,国库装满了财宝,您的官员们却没有向您报告人民的困境,这是他们不关切并且残害人民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小心啊!您现在对别人所做的,将来别人也会回报在你身上。”现在正是人民在回报他们。您不要归罪人民吧!您只要施行仁政,人民自然会去亲近在上位的人,愿意为他们的长官去牺牲了。”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原是比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将怎么对待你。后来,人们将其简化成“出尔反尔”这句成语,则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讨论】
(1)孟子认为人民为什么不肯为邹国效死?
(2)这个故事中“出乎尔者,反乎尔者”,虽然说的是国君对人民、官员对人民的关系,如果引申到我们平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是也存在这种关系呢?你跟别人互动的人际关系中,你是怎么做的?请说说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你尽管放心,他做生意最讲信用了,不会出尔反尔。
例:人和人交往,如果老是出尔反尔,那么很快就会失去朋友。

【相似成语】
自食其言;朝秦暮楚;言而无信;反复无常;朝三暮四

【课后时间】
请写三个和“出尔反尔”相反的成语。

参考答案︰
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说一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违背自己的良心活着,对古人而言,是生不如死的,与其这样,还不如隐居,但隐居对于道德修养不高的人也非易事,因为隐居对他而言,并非怡然自得,而是无尽的寂寞和饥寒。而现代人,也可不必隐居,很多人懂得拒看恶质的电视、报纸、电影、书籍等,它乱它自败,我自清不跟它乱......
  • 孔子说:“我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等的分别。”孔子将礼乐教化向所有人敞开,配合“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学有专精的有孔门四科十哲、七十二贤人,开中国古代私学、平民教育的先河,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 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那么要做到也就困难。”
  • 阙里有个童子,奉命给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和长者一同坐在成人的位子上,又看见他和长辈并行。他不是个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了很多,然后才一一记住了学问和道理的吗?”子贡回答:“是啊,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以一个至简至易的根本道理从上到下贯通到万事万物的。”
  • 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饰,就可以算是个完人了。”孔子又说:“当今完人何必得这样呢?看到钱财利益,能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这样也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 子贡评论人物的优劣长短。孔子说:“赐啊,你这样做是贤能的吗?我可没那个闲工夫。”
  • 有人说:“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怎么样?”孔子说:“那应该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合于道理的正直态度对待仇恨,而且别人如果用恩德对待我,我也同样用恩德回报他。”
  •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意思是说:多回过头来检讨自己的过错(反躬自省)而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怨恨了。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心性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样自然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
  • 孔子说:“君子贞而不谅” (《论语·卫灵公》),是说君子坚守正道,不会拘泥于小节小信。君子担当大任,要思量许多大事,就不会执著于小节小信的“言必信,行必果”,其实坚守正道将大事考虑周到、主次轻重缓急适当安排,这比把小节小信看得很绝对而必须遵守,是更重要、更合道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