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正向教育:化孩子头顶“尖刀”为阳光

文:崇德慧 图:采实文化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9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4年10月07日讯】少初来咋到的孩子妈妈和爸爸都有一个共识:加拿大教育优势中最璀璨的亮点,恐怕要数时下盛行本土的正向思维教育,而且不单孩子得到机会在这种教育中获得成功经验、从而强化自信心,就连家长也被爱屋及乌、得到各种学习正向教育的机会,譬如各非营利机构、教育局联合各社区、校区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举办的正向教育工作坊(Workshop)、免费讲座——明摆着,东道主就是想方设法协助家庭发挥功能、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正向环境嘛!

负面教训:婴儿头顶那柄尖刀

一些新移民可能会感到好奇:正向教育无疑是好的,不过为何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呢?对于这类疑问,在展望(Chimo)社区中心曾举办的一个正向教育主题讲座上,Dr.Art心理智能教育国际顾问公司(Dr.Art International Consultant Company )的刘思爱博士(Dr.Lau,Sze-Oi,Lucia Ed.D),为在座者作出了醍醐灌顶的答案……
  
刘博士用Power Point(微软幻灯片软件)展示了一名亚裔儿童的亲手制作的折纸作品:头顶插着尖刀的婴儿!当刘博士沉痛地介绍到这位亚裔儿童于若干年前、在其年仅一两岁时,曾亲眼目睹父母婚变过程中的家庭暴力,当她讲到小作者在完成这个作品之后嚎啕长哭时,全场一时间被震惊得鸦雀无声:负面影响竟然造成孩子如此巨大的心理创伤?!

天壤之别:正负向教育结果

具有20年教授艺术与精神心理健康临床经验的刘博士,曾在2011年荣获卑诗省列治文市(Richmond)颁发“艺术教育成就贡献奖”,获取李嘉诚“香港仁爱香港”基金,同年,于联合国第4届‘世界关顾自闭日’发表文章“艺术治疗与自闭症。刘博士用下列箴言启发家长们学习运用正向教育来爱孩子:

  在讥评中长大的孩子,苛于责人;
  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过分自责;
  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知晓忍让;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
  在激赏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重;
  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有正义感;
  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能够自爱;
  在安全感中长大的孩子,对人信赖;
  在接纳与友爱中长大的孩子,知道如何去爱。

正向心理:在哈佛最受捧

台湾心理学专家黄俊杰在《心理学新典范-谈正向心理学》文中谈到,正向心理学研究于1980年代开始在西方学界、教育界、企业界兴起,以全人发展为基点,提倡研究与找寻人类的优点和潜能,认为“个人、群体和社会充满生机和希望”(有别于以问题为中心、认为“人会产生问题和被动”的老派心理学)。许多心理学家不再从负面角度如忧郁、无助感、痛苦来研究心理健康问题,而是针对正向议题如爱、乐观、复原力(Resilience)、幸福感等正向情绪的发展来展开探索。研究发现正向情绪产生正向经验。2006年哈佛大学首度开设正向心理学课程,该课成为全校最受欢迎课程。
  
黄俊杰的论述显示:正向心理学在教学上能够协助学生发挥潜能、以及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通常是指学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后,会表现得更好的一种现象;也指人若内心常怀正面期望将会成功,反之将会失败。其命名来自希腊神话故事:雕刻家比马龙爱上了自己的象牙雕刻作品女神雕像,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雕像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女神)。

学习正向教育: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

其实很多家长内心都接受正向教育理念,却因为不懂得在行动上怎样付诸实施而止于纸上谈兵。日前看到大纪元网教育园地连载若松亚纪写的《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http://www.epochtimes.com/gb/nsc977.htm),从提醒家长“总是‘警告’孩子,教养只会绕远路”角度,启发家长用正面暗示代替负面暗示。文章图文并茂的很有说服力,忍不住推荐给大家。第一个小标语是:小孩“粗心大意”,只是被父母催眠了……

小孩子拿杯子装水时、把牛奶倒进空杯时,我总是忍不住要提醒他:“不要打翻了!”大人老觉得“不提醒孩子,他很容易把东西打翻”,真的是这样吗?我千叮咛万嘱咐,不断耳提面命的结果,孩子仍然把水打翻了。
  
这是为什么呢?一般人都会想像自己听到的话,我们不妨实验一下:“请不要想像柠檬。就是黄黄的、酸酸的,含在口中就忍不住分泌大量唾液的柠檬。绝对不可以想像喔!”
  
明白了吧?即使叮咛你“不要想像柠檬”,你的脑中还是会不由自主浮现柠檬的影像、口中自然分泌唾液。如果我什么都没说,想必你连柠檬的“柠”字也不会想到。
  
同样道理,爸妈说的“不要打翻”,反而会勾起小孩“打翻东西的想像”。原本只是想提醒孩子,却事与愿违地让他联想到“可能会打翻”。孩子脑海中,会浮现打翻牛奶的情境,以及妈妈爆跳如雷、勃然大怒的神情。
  
你看吧!人们常说“心想事成”。你对孩子说的话,他们都会依照预言实现想像。孩子本来都没想过“打翻饮料”、“可能会打翻”这些事,经爸妈提醒后,反而会很在意。
  
这些提醒其实形成了负面暗示。“可能会打翻”的联想,引导想像走向事实。我一再耳提面命的叮咛,完全徒劳无功。其他类似的状况如下:“不可以大声吵闹”“不要跑!”“不要靠近!”
  
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孩子吵闹、暴冲奔跑、靠近危险场所的画面?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逆转这种状况呢?
  
假设你现在放好杯子,倒满饮料打算端起来喝。由于表面张力,看到几乎要溢出杯缘的饮料,你不禁喃喃自语:“啊~好幸福!”
  
杯里的饮料只要稍微倾斜,就会洒出来。这时候如果有人在旁提醒,你希望他怎么说呢?是不是像下面这种状况? ◇
责任编辑:邓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张若霆多伦多19日专电)加拿大虽是一个欢迎移民的国家,但今天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教育程度高的移民,在这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 最近Harris-Decima的民意调查中近半数参与调查的加拿大民众认为加拿大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年轻人适应现代的经济体制方面令人担忧。
     
    Harris-Decima的副总裁沃克(Jeff Walker)表示这显示加拿大
  • 加拿大的所有大学都是公立的,入学门槛高且要求严谨。现在加拿大约有88所大学,学生人数自几百人到五万人不等,约60多所学校采英语教学,20多所学校采法语教学,有6所采英语和法语的双语教学,而这88所大学均为台湾的教育部所承认。
  • (中央社记者张若霆多伦多11日专电)由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主办的第九届“台加高等教育科技会议”17日将于渥太华揭幕,中华民国高等教育代表团29人将参加。
  • 前段时间,带小宝上了几个月的亲子班。经历了两个老师,一位是黑人一位是白人。这两位老师,让我感觉到非常的值得尊敬。上周,小宝上了全天的幼儿园 Daycare,但是总还是要念叨着两位老师。
  • (大纪元记者邵飞多伦多编译报导)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把加拿大与法国和意大利两国家庭中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加拿大青少年认为其父母是最为自由民主的,意大利的父母是最严厉的。
  • (大纪元记者徐杰多伦多综合报导)经合组织(OECD)9月7日发表的最新教育统计报告指出,加拿大人的受教育程度比10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跃居全球首位。但是,加拿大高等教育费用高,开销位居全球第2,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女性的教育程度高于男性,但收入比男性低。

    基于加拿大联邦政府教育部的数据库,OECD对加拿大的教育水平及收益和学校开销等综合指标进行了详细广泛地调查和研究,并把调查结果与经合组织地区的其他30个国家的教育情况进行了比较。

    根据OECD的报告,加拿大的高等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的普及程度在经合组织地区的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OECD的报告数据显示,加拿大大约一半(50%)的成年人持有大学学院(university or college)文凭。而在受调查的经合组织的31国家中,成年人持有大学学院文凭的(平均)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35%)。

  • (大纪元记者李平多伦多编译报导)加拿大许多大学每年都为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中生设置20万到75万不等的奖学金,门槛每年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多,竞争愈来愈激烈,申请人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开办自己的公司,为慈善机构募集大量资金,或创建社区服务项目,甚至到北极去做研究考察或到泰国、巴西等异国做大量义工,致使许多有志拿高额奖学金的学生从9年级开始,就要开始为将来的入围制定攻克奖学金计划。
  • (大纪元记者周行多伦多报导)在中国,看到儿女成绩好,最终能上大学,就读一个有利求职且高薪的专业,就是父母最感安慰的事情。这种想法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移民来到加拿大后,很多华人家长还是这样的观念,不仅得不到本地社会的认同,也会遭遇在西方教育下成长儿女的抵触,有时可能导致预想不到的结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