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nichflug und Blumenuhr

花园的秘密语言

——彼得‧渥雷本的自然观察笔记
作者:彼得‧渥雷本(德国)
font print 人气: 214
【字号】    
   标签: tags: , , ,

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验,当看见燕子成群低飞、成群的蚯蚓钻地而出,心里头便有了底:即将要变天了!
其实,大自然将更多的秘密化作了一条条线索,藏在花园里。
南瓜在清晨五点开花,金盏花在八点打开花瓣,九点是玛格丽特,正午则是午时花。每一种花都有不同的绽放时间,且准确到能与时钟匹敌。所以,有人利用不同花朵的绽放时间,设计了花钟报时。

明天的天气如何呢?

当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气快来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会不断的凝结水汽,使体积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时我们会看到好像结成一大团的大雪片从天上落下,但可惜这种大雪纷飞的壮丽景象常稍纵即逝。

不论电视或广播,每次新闻播报最后都会以气象报告为结尾,而且预测的结果经常比想像中还准确。一般来说,一周气象预测的正确率会达到百分之七十,若是在二十四小时内,准确度甚至可达到百分之九十。

不过,这也表示,在每十次的预报中,会有一次的结果完全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主因来自于混乱的天气状况,让人根本无法预测天气。我常常对此觉得非常的气愤与失望,为什么气象报告不干脆老实的说出像是“由于目前的气候状况不稳定,今天的预告可能不准”之类的讯息,可惜你绝对不会听到。

因此,若你能走到户外看看,并从大自然的征兆检视一下云将飘向何方。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后,你就能从中培养出预知天气未来动向的敏锐辨识力。

积云与晚霞

有个大家常提到、跟夕阳有关的格言是这样说的:

“夕阳西下时,若有美丽的余晖,就是明日将有好天气的征兆。”

就跟俗语所说的一样:“晚霞映照,明天是个好天气。”(Abendrot – Gutwetterbot)

那是因为西方云层浅,使低照的落日晚霞穿越大气层,与往东方缓缓移动消散的云朵相互映照。这征兆所代表的意思是,当西边没有云时,未来迎接我们的还是个好天气,因为在中欧,坏天气大多是从西边来的。

然而早上若出现彩霞,所代表的征兆则刚好相反。就如同俗语所说:

“朝霞映照,代表坏天气就要来了。”
(Morgenrot – Schlechtwetter droht)

这样的说法的确有它的道理。因为旭日东升,晴空万里,红红的太阳照映着从西方逼近的云,云将迅速向东方扩散、满布天边。

不过,每则俗语也会有例外,如果风向不是从西边吹来,而是南边,甚至是东边,那么前面关于晚霞与朝霞的说法就不准了。

风向同样可用来预告天气。西风总是带着潮湿的海洋气流且伴随着云吹向欧洲大陆,并经常带来降雨。那云就像一个盖子将天空与陆地隔离,直接影响了地表的温度变化。若在冬天,温度不会剧降,因为在厚云的覆盖下,地表几乎无法冷却。所以,吹起西风时,经常会下雨。相对的,在夏天的季节,地表若有云层覆盖,则不会出现高温炎夏。

南风总是从地中海区或甚至从撒哈拉沙漠带来温暖。在夏天,吹南风会造成很炎热的气候,在冬天则会带来狂风暴雨。因为当温暖的南风吹越中欧地区,遇到从北方带来的极地气团时,将导致一场强烈的空气对流,使冷、热气团相互交会。因此当寒冷的北风吹来并跟冬天温暖的空气相遇,同样也会发生空气的对流与调节。

基本上,吹来东风表示天气状况稳定跟无云的天空。所以夏天时吹东风会带来高热,冬天时却会造成酷寒——地表少了云层的保护,春夏秋冬便会表现出最明显的气候特征。

为了决定风向,风信鸡这种古时用来预测风向的工具,如今再度受到重视。风信鸡被架在能轻松旋转的十字架上,十字交叉杆的末端标示着东、西、南、北方四个方向的第一个字母。依照每个人不同的需求,可以把风信鸡装设在花园或是住家的屋顶上。架子上的公鸡总是看着风吹来的方向,只要安装正确,它就能指出风向(还顺便指出气候的趋势动态)。

然而,云才是造成天气变化的真正主角。天气的好坏与否,要视云量多寡及其伴随的雨量而定。如果出现低气压区,空气会变得稀薄(就像轮胎泄气)。低气压被完全融入稀薄的空气中,就会上升凝结成肉眼看得到的云。

因人为所造成的云——指从飞机尾翼排出的凝结尾(台湾俗称“飞机云”)——可当成天气是否会转坏的先兆。出现这种云时,如果它不会蒸发离散,就表示潮湿的空气正在聚集(处于低压带),天空很快便会被厚云层覆盖。

在此总结出第一项天候准则:当云所飘的方向和地面上风吹的方向不同,经常就象征着要变天了。尽管如此,准则归准则,当然还是有机会遇到好天气,好比当天空出现小小朵、绵羊状的卷云,便是透露出晴天快来的讯息。

云层不管厚、薄,都会显现出颜色:透过太阳的强光,平坦的云层看起来是白色,较厚的云层看起来呈现灰色,甚至黑色,因为云层里的水汽几乎不让光线穿透。

凝结的水汽越多,下雨的概率越大。水滴的形成必须经过两个程序。一个是蒸气里的小水滴互相撞击,慢慢凝聚成大水滴。这个过程相当缓慢,结果会形成下不停的毛毛雨,这是由平坦的云层所造成的典型状况。而大颗粒的水滴只会在高空的厚云层凝结,同时,冰也会一起加进来跟水滴混在一起。

云层的顶端很冷,会使水分结冰。当水汽冻结成冰晶(Eiskristalle)后,冰晶很快的又会将附近的水汽也凝聚冻结在一起。等到冰晶太重,便会直落到地面。在冰晶落下的途中,会再度融化变成水(下落时的温度比在高空时温暖),并成为大颗大颗的雨滴。你可以从此总结出:雨滴越大,表示天上的云层越厚,每分钟的降雨量也越高。

每颗大雨滴的前身都是一颗冰粒,或是一大片雪花。如果雪花在降落中未融成水,那就是下雪。严格来说,夏天也会下雪,只是雪花在高空就融化了。

顺便提一下雪。观察雪花的大小与密度,能看出一些天气的征兆。有一个基本准则:雪花越小,空气越干冷,白雪不易融化,留在地表也会越久,因为冷空气几乎不含水汽,雪花无法凝聚水汽而变大。

相反的,当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气(Tauwetter)快来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会不断的凝结水汽,使体积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时我们会看到好像结成一大团的雪片从天上落下,但可惜这种大雪纷飞的壮丽景象常稍纵即逝。

不过大部分又厚又密的雪非常潮湿,会带给我们极大的危机。这种雪降落后会沾黏并滞留在枝干或电路管线,累积成厚重的雪堆。这种带有大量水分的雪,经常会造成树木与电线杆断裂,甚至引起大型建筑屋顶倒塌的恐怖灾难。

堆雪人也可当作气象预报的指标。只有天气比较温暖时,雪变得黏稠,才容易滚成雪球、堆出雪人。除非下一波寒流马上报到,不然雪人正好适合用来迎接春天。

让我们再回头说明一下云。当你在地平线看见大片的积云,表示很快就要下雨(或是下雪)了。如果积云像棉球一样不断凝结变大,形成了砧状(Amboss-Form,云端扩大散开,看起来像一个铁砧台),就表示狂风暴雨快来了。在狂风暴雨的锋面来临前,风力甚至可达到飓风级。一旦云层打开水闸门,下起倾盆大雨,狂风便会在瞬间缓和减弱。

通常锋面在降雨过后比较冷,因为低气压(带着雨水)与暖锋(Warmfront)一起过境,暖锋后面还会跟着另一道冷锋(Kaltfront)。 当冷、暖锋面相遇,便会降雨,但锋面交接处的地区,却常会出现短暂的晴天。不过只要冷锋滞留不走,这短暂出现的晴天并不代表天气转好,接下来将是一场场的绵绵细雨,直到低气压离开,雨才会停止。

这里还要说明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雾(Nebel)以及雾的“小孩”──露(Tau)跟霜(Reif)。起雾时,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水蒸气无法溶解于空气中。冷空气的含水量低,相反的,热空气的含水量却很高。所以天气较冷的半年(九月到三月)特别容易起雾,相对的在夏天时,能见度都很好。这跟吹风机的原理一样:发隙间的空气被吹风机加热后,头发中的水分被热气吸收,头发就干了。

有时连续几个晚上温度剧降,天气会变得特别冷,冷空气无法容纳水分,水就产生“出汗”的现象,小水滴间便互撞凝结成露。如果这时温度正好低于冰点,水滴就会凝结成霜。

当你一大早看到家门前或是邻居屋瓦上面有霜,再加上气温骤降,表示那天会是一个晴天。温度计的指标如果剧烈下降,多半是因为少了云层遮挡,使空气变得相当干燥。云的效用就如一条棉被,当棉被被拖走,大地自然就冷却降温了。

植物中的气象预言家

高气压形成的好天气逐渐远离,低气压紧接而来,空气中的湿度慢慢增加。不过很多植物并不喜欢这种状况,因为坏天气带来的降雨会延缓植物的传宗接代。许多植物靠着微风吹送带有绒毛助飞的种子,让它们远行离开原生地。有时种子的绒毛沾了湿气飞不起来,然后一场雨又把种子全部直接打落在原生母株生长的地上。所以,这场雨便让植物注定无法再开拓新的栖息地。

同样的状况也会发生在盛开的鲜花上:被雨水冲刷后的花粉再也无法被蜜蜂携带而授粉。所以当空气中的湿度增加,表示快要下雨了,有些花朵便会自动开启“保卫措施”:从内在产生自卫反应,闭合花瓣。

无茎的银蓟(Silbedistel)就是典型的代表。它们的花瓣大又具装饰性,我们可以从它的花朵明显看出上述的天然现象,因此银蓟又俗称“天候蓟花”(Wetterdistel)。就连干燥的银蓟都能预报天气,对它来说,那只是一种纯机械式的触动感应,因为花瓣受到不断增加的湿气所滋润,便自发性地将花瓣竖直再闭合。

过去人们习惯在门前挂朵现在已被列为自然保育植物的银蓟,就是为了及时预知雨天的到来。

还有很多植物的花,例如龙胆花(Enzian)与睡莲(Seerose),都能感应气候的转变。有个异于其它开花植物的简单构造,其只对空气湿度的变化有反应:像永远浮在水面上的睡莲要怎么办呢?

莲花竟能可靠的显示出天气变化的征兆。不管是气压的差异(高气压区或低气压区),或是满天积云使天空渐渐变暗,可以确定的是,睡莲的花瓣将合起来,而且常发生在下雨前的几个小时。

接下来有一个我特别喜欢推举的候选人:雏菊(Gänseblümchen)。

基本上,雏菊的踪迹到处可见,如果你的花园里还没有这些迷你植物,我建议你为它们保留一片小小园地。只要瞄一眼黄、白相间的花瓣,你就能知道今天是否可以把衣服晾在户外,或最好是晾在室内。

如果等会儿就快要下雨,甚至是一场雷阵雨,雏菊就会先闭起花瓣,有些雏菊还会垂下花苞,不让任何水滴流入。晴天时,雏菊则会维持盛开状态。

不过上述状况只在白天发生,一旦夜暮低垂,雏菊也跟其他的花一样,会合上花苞。

大家都知道,雏菊花瓣的开、合,就是应用感温运动。我们可以用科学的角度来说明单一片花瓣上、下部分的生长差异。

高温时,上端的生长快过下端,所以雏菊在温暖的太阳下会打开全部的花瓣。一旦乌云来了,由于花瓣能预先感应温度的下降,下端会长快一点,花瓣自然自动关闭,这跟它平日的闭合运作很像。

为了使花瓣能持续感温,雏菊必须稳定不断地缓缓增长,这一小段增加的长度也能帮你辨认新鲜雏菊与老雏菊的差异。

有些能够预示天候的花,并不像雏菊这样反复开合,雨天时任随花粉与花蜜暴露在外。有些花可能是人工养殖的花,它们已丧失天然感应的宝贵能力,有些花可能只想提供花粉给一些独行侠类型以及较不畏风雨吹打的昆虫,然后自己从中得到传宗接代的良机。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秘密,这一切还有待我们探索。◇(节录完)

——节录自《花园的秘密语言》/地平线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简介】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在德国莱茵法尔兹邦(Reihland-Pfalz)森林管理局任公职长达二十年,之后,调任到他的“梦想林地”:埃佛(Eifel)地区胡默尔(Hümmel)小镇旁的原始森林区担任林区管理工作。

在林区内,他坚持栽种原始林树种的阔叶树森林,并以马匹取代吨磅重的伐木机器,同时完全废除使用化学药剂。

他于二○○六年辞去终身公务员的稳定工作,转任胡默尔小镇的约聘人员——森林看守人,并以自然保育家的身份,定期开授急难求生与造筑林中木屋等主题的森林导览课程。同时他也到各处演说,并书写如何以温和方式来利用森林的书籍。

责任编辑:李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