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故事 第一单元〈2〉

立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57
【字号】    
   标签: tags:

课文 1.2
苟 不 教 ,性 乃 迁 。
gǒu bù jiào xìng nǎi qiān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译文) 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改变。教育好人的根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专心致志,始终不懈。

(注释) 1.苟:如果;假如。
      2.不:不是;不做。
      3.乃:于是。
      4.迁:迁移,改变。
      5.教:教育。
      6.道:方法,道理。
      7.贵:可贵;珍贵。
      8.专:专心致志。
(故事)      
铁棒磨成针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

  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蔼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原文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三字经》里有“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说的是生于东汉末年的孔融,性情宽厚容上,他四岁的时候,就懂得礼让兄长的道理。
  • 孟母因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为不良环境的影响,在行为上有了偏差。为了让幼年的孟子能将心思放在学业上,曾经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有益的幼儿教育故事。
  • 《三字经》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是中国古老的儿童启蒙用书。它流传了数千年,已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这本书凝集了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传统的伦理文化。近几年,《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文教组列入了《儿童道德丛书》。
  •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辞辛劳的周游列国。这一年,他正准备到楚国去,却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被两国的军队包围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粮食耗尽了。
  • 只见孙武威武的站在原地,他严肃的对宫女说:“战场上,士兵纪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接着他沉默了一下,继续说:“但现在已经解说的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