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 ─毕歆与王朗

如真
font print 人气: 46
【字号】    
   标签: tags:

华歆与王朗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都很有学识,德行也受到大家的称赞,不分轩轾。有一年,洪水泛滥,淹没了许多村庄和大片的良田,百姓叫苦连天。华歆和王朗的家乡也遭了灾,房子都被大水冲走了,盗贼也趁火打劫,很不太平。无奈,华歆和王朗只得和别的几个邻居一起坐了船去逃难。

船上的人都到齐了,物品也装妥了,马上就要解缆离岸出发。这时候,远处忽然奔过来一个人,他背着包袱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一边朝这边挥手一边扯开嗓子大叫道:“先别开船,等等我,等等我呀!”

好不容易跑到船跟前,这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船都被人叫完了,没有人肯收留我,我远远看到这边还有一条……船,就跑过来……求求你们……带上我……一起走吧……”
  
华歆听了,皱起眉头想了想,对这个人说:“对不起得很,我们的船也已经满了,你还是再去另想办法吧。”王朗却很大方,责备华歆说:“华歆兄,你怎么这样小气,船上还很宽裕嘛,见死不救可不是君子所为,带上人家吧。”华歆略微沉思片刻,答应了那人的请求。
  
他们的船平安地走了没几天,就碰上了盗贼。盗贼们划船追过来,眼看越追越近了,船上的人们都惊慌不已,不知该怎么办好,拼命地催促船家快些、再快些。王朗也害怕得不行,他找华歆商量说:“现在我们遇上盗贼,船上人多了没有办法跑得更快。不如我们叫后上船的那个人下去吧,也好减轻些船的重量。”华歆听了,严肃地回答道:“开始我考虑犹豫再三,就是怕人多了行船不便,弄不好会误事,所以才拒绝人家。可是现在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怎么能够又出尔反尔把人家甩掉呢?”
  
王朗听了这番话,面红耳赤,羞愧得说不出话来。在华歆的坚持下,他们还是像当初一样,携带着那个后上船的人,始终没有抛弃他。而他们的船也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摆脱了盗贼,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

故事寓意: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这样三思而后行,守信用、讲道义的德行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时候有个寓言故事,说几个小偷到人家去偷东西。各个争先恐后偷值钱的东西,没什么偷的了一个胆大的小偷看到那家有只驴拴在橛子上,上去把驴解下也牵跑了,最后一个小偷看实在没什么好偷的了,还不甘心,看只剩下拴驴的木头橛子,就上去要把它拔出来偷走。偷这东西可是最费时间、最危险、最不上算的事了。

  • 大司马是楚国的官员,有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80多岁,但打出的剑依然锋利无比,光芒照人。

  • 齐国的宰相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返国的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歇息。
  • 封疆官吏出任长梧的地方官。有一次,他碰到孔子的学生子牢。三句话不离本行,他与子牢探讨治理地方、管理长梧的方法。
      

  • 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郑人置履”的出典比“实事求是”要早几百年:前者是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所杜撰的寓言故事;后者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但这两个成语所包含的的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不约而同地暴露了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国人思维习惯中如下一个致命的缺陷:重经验、轻演绎,重事实、轻原则,重具体、轻抽象。正如许多论者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思维倾向极大地束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我认为这种思维倾向还应为国民劣根性的形成负责。
  • 卫灵公在位时,不常亲理朝政。一些有政治野心用腐蚀、献媚的手段取悦于灵公,从而换取宠信。在封建官场的争权夺利中,弥子瑕不仅使卫灵公对他言听计从,即使他为非作歹,灵公也不去过问。对此,很多人深感痛恨。

  • 有一个人拿着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要将之敬献给楚王。宫廷的守门官捧着药进宫去,碰上宫中的卫士。卫士问:“你拿的是什么好东西?”守门官说:“是不死的药。”卫土说:“是可以吃的吗?”

  • 有一位任公子,胸怀大志,为人宽厚。有一天他做了一个硕大的钓鱼钩,并用粗且结实的黑绳子把鱼钩系牢,然后用15头阉过的肥牛做鱼饵,挂在鱼钩上去钓鱼。
      


  • 东野稷十分擅长于驾马车。他凭着自己一身驾车的本领去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接见了他,并叫他表演驾车。只见他驾着马车,前后左右进退自如。而且无论是进还是退,车轮的痕迹都像木匠画的墨线那样的直;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旋转,车辙都像木匠用圆规划的圈那么圆。
  • 有一个人仿佛突然得了疑心病,走在路上总以为有一个黑影跟着自己,再瞧瞧地上,自己每走一步,还留下一个脚印,于是他心里十分惶恐。他走几步就朝后看,一串脚印一直连到他的脚下,一个黑影与脚印连在一起,他害怕极了,总想摆脱这个黑影和这些脚印。他紧走慢走,影子也紧跟慢跟,他怎么也摆脱不了它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