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 亲子更麻吉(上)

杨俐容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十四岁儿子,一进家门扔了书包,就赶着出门跟同学打篮球,孩子比较爱同学、不像小时候那么爱我了?孩子都不跟我讲心事了,他会不会背着我做出不好的事?我能不能偷翻他的书包?

青春期是介于儿童和成年之间,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却也是人生中亲子关系冲突最大、最多的阶段。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阶段的亲子关系变化是蜕变成独立个体必经的过程;对父母而言,却是必得接受的适应课题。

甜蜜宝贝有了不能说的秘密?

儿童期的孩子,像个“甜蜜宝贝”,天天绕着你、什么事都告诉你,写作文的时候,还会写“我的偶像是爸爸(或妈妈)”。青春期的孩子,却俨然是个“外星人”,让人不容易理解,开始会说“这是我的隐私”,对待父母的态度,“父母说了算什么”的比例也逐渐多于“父母说了算”。

事实上,这是因为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与人际范围都在拓展,接触到更多人事物,逐渐发现原来父母亲只是个平凡人,并不像小时候以为的那么伟大。这些原因使得青少年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信服父母、心中的父母形象也逐渐“去理想化”。

这个“去理想化”的过程,是青少年开始掌握自主权、学习做决定的必要历程,青少年在情绪和行为上才不致于太过倚赖父母,并渐渐拥有独立的能力。随着青少年的自主性增强,对父母的依附感会减弱,再加上朋友的地位逐渐攀升,使许多父母感到失落,认为孩子比较爱朋友,而不像以前那样爱父母。事实上,对青少年来说,亲情与友情并非一端高、一端低的跷跷板,多数孩子不会因喜欢和同侪在一起,就减少了对父母的爱。父母必须有这样的体认,才能以持平、甚至喜悦的态度看待青春期的成长。

在青少年冲撞原有的界限、尝试独立自主的阶段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仍然有非常大的影响。父母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管教方式,并且朝理想的模式去调整。

教养孩子的四种典型

一、权威民主。此类型的父母比较接纳并尊重孩子原本的特质,对孩子的情感需求能给予温暖回应,对孩子生命的参与度也高。但父母仍拥有一定的威信,虽然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尊重他的决定,但在孩子能力范围外,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建立规范、划定行为界限。

在权威民主教养下的青少年通常拥有较好的自信、自尊,社会性比较成熟,学业成就也比较好,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承担后果、要负起责任,念书是为自己,追求的是自己的人生。

二、威权专制。威权专制的父母,比较容易以情感来掌控孩子,甚至会拒绝、贬低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较有强制性,经常采取处罚或奖赏的方式。这类型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应该听父母的,因此容易过度控制与干涉。

威权专制的父母多半不能体认到孩子渐渐在成长,比较不愿意聆听和尊重孩子,也比较难调整亲子互动模式。如果孩子顺从父母,学业表现可能会比溺爱型和冷漠型好一点,但孩子的弹性、创造力、调适力,就会比威权民主型差一些。如果碰上很有主见、不太顺服的青少年,亲子间就会冲突不断、对立紧张。

三、溺爱型。这类型的父母给孩子的情感非常丰富也很温暖,但对孩子真正的需要则不见得那么敏锐。他们对孩子过度宠溺,也不太对孩子要求,甚至即使孩子没有能力为自己做的决定承担后果,也放任孩子去做,再帮他收拾残局。这种娇宠所造成的问题是最严重的。被溺爱的青少年自我管理不好、学业表现不佳,容易违抗顶嘴、没大没小,任性而为。

四、冷漠型。比较少见,但很严重。这类型的父母也许因为自身的问题而显得很冷漠,不在意孩子,甚至排斥孩子。

有些父母因为管不动,就对孩子说,“随便你,我再也不管你了!”被这样对待的青少年容易变坏,因为他心里知道,“连父母都放弃我了。”欠缺父母爱跟关怀、经常遭受排斥和冷漠以对的青少年,通常情绪管理很差,容易有反社会行为,学业、自尊各方面的表现,都不理想。如何在亲子双方都安适的状况下,鼓励青少年独立自主,又能维系一定的亲密关系?

(待续)

转载自亲子天下双月刊,天下杂志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一边谢谢阿烈,一边协助他穿鞋离开。大家心里都忍不住嘀咕,这个阿烈,真的是四个月前那个动不动就发脾气、要打人的阿烈吗?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