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一籌莫展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陛下慾盡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親、任賢、寬民,而其本莫先於講學。比年小人謀傾君子,為安靖和平之說以排之。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旨摒棄,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自非聖學日新,求賢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

蔡幼學是宋朝瑞安人,孝宗幹道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寧宗即位時,下詔徵求直言,蔡幼學即上奏,提到為君之道有三:事親、任賢、寬民,其中任用賢能是很重要的,他說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擠,因此有作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被認為是製造事端,因而不敢有所動作。與皇上親近的臣子本來就應當效忠,但卻因為直言上諫違逆皇上,而遭到遺棄。情勢演變到最後,皇上便毫無作為,朝廷之中縱使有許多王公大臣,卻也沒人提供一點計策」。

後來「一籌莫展」這句成語,就從《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文中的「一籌不吐」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辦法。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