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墨宰相、淡墨探花

許平和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朝書壇有一句話叫「濃墨宰相、淡墨探花」,濃墨指的是劉墉;淡墨是指王文治,二人都是清初書法名家。

劉墉,號石庵,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士、東閣大學士,職同丞相,其書法以濃墨著稱,因此時人喻為「濃墨宰相」。王文治,號夢樓,乾隆二十五年考中探花,字跡清淡秀逸,因此被喻為「淡墨探花」。

清初書法由於康熙對董其昌的大力推崇,因此大部份書家的書學歷程都受到董字深刻的影響,劉石庵和王夢樓也不例外,但兩人發展出來的風格卻南轅北轍,形成強烈的對比。

劉石庵取法董其昌後,又專研顏體,因此鍛鍊出飽滿的線條,這些線條在濃墨的外襯下,使得劉墉的書法益加渾厚而具量感。另一方面,劉墉結字挺拔,勁力內聚,堅實地架住豐潤的線條,因此贏得「如棉裹鐵」讚譽。

王夢樓楷書以褚遂良為根基,行書學《蘭亭》及《聖教》,但主要還是承襲了董其昌平淡雅秀的基調,一派端莊,而又風神瀟灑,煥發出濃濃的文人才氣。

然而,無論濃墨劉石庵亦或淡墨王夢樓,他們所代表的清初書法水平,畢竟與明末董其昌相差甚遠。一代翹楚劉石庵、王夢樓如此,其他大家如梁詩正、梁同書、梁巘「三梁」情況亦然,更遑論那些沉迷於求媚的「館閣體」的八股書匠了。

一、二百年來,清朝書壇始終無法出現具代表性的人物來引領一代風潮,以致書家脫離二王、歐、虞、褚、顏、柳、宋四家、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一脈傳統,書學家稱之為「帖學」,轉而從此時大量出土的石碑文字尋覓創作靈感,造成另一股書風,書學家稱之為「碑學」,乘勢而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鐘繇從小就喜歡書法,十一、二歲年紀輕輕就隨著老師到山東抱犢山臨摹秦、漢摩崖石刻,長大後對書法的喜好程度更是只能用「癡」來形容.........
  • 王羲之熱衷書法,總是廢寢忘食苦練習字。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不辭辛勞尋找與拓印歷代碑刻,因而累積大量的書法資料。他還在家中的書房、院子、大門邊等各處,擺好桌椅,上面放著筆、紙、硯、墨,一有好的字體構想,隨即下筆書寫。由於不斷的勤學苦練,他的書法造詣才能達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作品也被千古傳頌,流傳至今。
  • 王羲之任性率真而不做作,喜歡即興書寫。據《晉書‧王羲之傳》記載,《蘭亭集序》就是他酒後的即興書寫佳作。還有有一次,他到學生家裡,看見人家有一張棐木製的桌子,桌面光滑潔淨。王羲之就在上面寫字,一半楷書,一半草書。
  •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一生經歷陳隨及唐初,在隋朝就已名震寰宇,高麗(韓國)都曾派大使前來求書。歐陽詢未曾因盛名而驕,書藝亦未被盛名所絆,反而老來筆健,其傳世的名作如「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溫彥博碑」都是晚年之作,其中「九成宮醴泉銘」更有「楷書極則」之譽。
  •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是蘇東坡耐人尋味的書法語錄之一,意思是書寫前沒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
  • 宋四家蘇、黃、米、蔡,各有自己的風貌,而四家當中最具藝術創新意識的當推黃庭堅。黃庭堅寫字非常用功,年輕時雖然書法就已經相當出色,但他仍對自己的字不滿意,原因是.......
  • 米芾(西元1051~1107年),初名黻,後改名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他的母親曾入宮服侍英宗皇后,米芾也得此恩蔭而當了個縣官,但他「全無富貴願,獨好古人筆札」,為了藝術,丟官也不在意。
  • 一日米芾悠悠醒來,見四周林木茂盛,芳草鮮美,幽靜中泛著鳥語花香,彷彿置身桃花源。不遠處有涼亭一座,依稀傳來聲響,於是緩步走向涼亭......
  • 一切藝術的內涵與關鍵,都是氣韻問題。是以要了解中國藝術,必自中國人所講究的氣韻或藝術靈感之源泉始。假定氣韻是有世界的通性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