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前先學會看》閱讀筆記

文/祝家琦
font print 人氣: 143
【字號】    
   標籤: tags:

布萊恩‧彼得森座右銘──「攝影作品的真實感,來自於感動觀眾的能力。」

原本只是拿起來隨手翻閱的書,但一看下去,就讓人不忍釋卷,《拍照前先學會看》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大家都很想知道的技巧與方法,作者毫不藏私的在字裡行間流露,那種感覺,就像是傾聽一位好朋友說話,布萊恩‧彼得森把真摯的情感、家庭的紀事,與對人生的體會、藝術的沉思和實務的分享,全交融在書中。

事後回想,會很滿足閱讀時的專注感,攝影作品也好,作者流暢的文筆也好,那種在圖文間來回觀看、對照的閱讀經驗,讓人覺得自己像塊海綿,靜靜的吸收著,一方面對作者的認識加深了,同時對其作品與文章的理解也更知其所以然,而最讓人陶醉的是,這種變化會讓自己感到怦然心動,從而激發出對攝影的熱情與想像。

布萊恩‧彼得森樂於分享「雕琢拍攝主體」這門功課,與他如何透過相機來創作,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例證之一和幾串葡萄有關。他說,「我用三腳架固定相機與鏡頭,在晨光的正面照明之下拍攝這幾串葡萄。結實纍纍的葡萄確實很美,但我沒辦法去除背景的木桿,即便把光圈放到最大,依然很明顯,唯一的辦法就是遮住它。我拔了五、六片葉子,從工具箱拿出膠帶,將葉子貼在木桿上。你瞧,木桿不是消失了嗎!」

翻著書,很像在預習與溫習老師給的教科書,這種將自己歸類為作者弟子的心情,雖然一廂情願,卻也自得其樂。緊緊跟著老師的腳步,遍遊許多國度,也終能明白,一張好的照片從何而來。

特別是,如果作者不說,我無從得知這些照片背後的辛苦,或者說「樂趣」?布萊恩‧彼得森在介紹色彩主題的文章中是這麼寫的:我請鄰居的小孩當模特兒,因為可以下游泳池玩水,他很快就答應了。我站在3.7公尺高的梯子頂端,手上拿著相機調整鏡頭俯拍泳池,準備好之後,我大叫:「開始!」丹尼就依令跳進水池,肚子下面夾著鮮黃色的球。接下來的半小時內,丹尼又數度為我重新演出這個場景,確切的數字是108次!我取得好幾張成功的構圖,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

好照片除了出於老天之筆、高強者的慧眼巧手外,更多是出自於:人們主動的經營與布置。原來,我以為的渾然天成、匠心獨運,除了來自上天給予的條件,還加上了作者親力親為的心手合一、臨機應變,與事後的作業。如何達到這樣的成果,就像我前面舉的例子那樣,作者把他的觀念跟方法全寫進了書裡,你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或需要隨意閱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負責本書的編輯從默默擔心到完全著迷,也曾發出「怎麼有這麼好看的攝影書啊!」的由衷讚嘆,忍不住向讀者現身說法,「每幅照片,作者都慷慨地分享,他是怎麼樣發現拍照主體,如何從不同角度觀察、構圖,如何與入鏡的人(或動物)互動,在什麼樣的狀況按下快門。其中既有知識,又有故事,有趣又動人。而他也不愧是攝影教學專家,提出的觀點淺顯易懂,連我都心領神會,點頭連連,還對攝影產生了興趣。」

你看,已經有兩個人按「讚」了!

此刻,你是否想背起相機、抓著腳架出門拍個過癮,或打算到超市買一、兩包彩色吸管照著作者的方法來練習,還是,你決定哪兒也不去,今天就在家中閱讀《拍照前先學會看》,等時機一到,就要開始玩相機了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獨居一年的日子似乎消逝得太快,我對未來依然充滿疑問。夏天還沒過去,只要想到外子終將回到我身邊,焦慮的情緒便隨之升高,只好打電話向老瓊尋求安慰。

  •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學習能力、模仿能力特別強,而且起心動念很快,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們父母要知道,聰明與智慧是不能劃上等號的,所以,為人父母要懂得幫助孩子把聰明轉化為智慧,不要到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 日本人最喜歡努力了。 對人動不動就說「努力」,連自己都常把「我會努力」掛在嘴上。這是因為人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將「勤勉是美德,努力必有回報」這類耳熟能詳的話,當成心靈的依靠。
  • 閱讀確實可以增強國語文能力,但是請注意:效果的顯現需要時間。最忌諱的是父母時時擔心:「我家孩子最近光看課外書,成績一點也沒改善,到底有沒有效呢?」

  • 寂琦從小是我親自帶大的,有一段時期我因工作需要,給寂琦找到一個非常好的保母,但寂琦就是不肯接受保母。因此,不論我做什麼或到哪兒,總是帶著寂琦,或者由寂琦的爸爸接班照顧。
  • 針對「為什麼必須讀書」的問題,我一定會先回答「因為讀書是塑造自我的最佳方法」。自我形成的過程是非常快樂的,能夠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創造自己的世界。
  • 談到一般人跟新聞媒體的關係時,常會想到一系列不同的類型。在這些類型中,昏昏欲睡、蠻不在乎的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邊看電視、邊吃東西的人)是一個極端,而過度活躍的新聞迷(news junkies)則是另一個極端。可想而知,大部分的新聞消費者都位於中間地帶,尤其是在談到電視新聞的時候。在英美兩國,電視新聞很明顯的是最受人歡迎的新聞來源。
  • 適度、適當的中庸之道
    這個標題也是本書的主題。

    意思是說,如果想同時讓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就不該強迫自己凡事一定要得到滿分,而是維持適度的努力、保持適度的成功,這才是無上的祕訣。

  • 看著維莉的故事,又把我拉回當初我參加無國界醫生組織的那一刻:因為一個事件或一個畫面,讓我們埋在內心深處的憐憫被觸動。大部分的人在當下會感同身受,也許會難過、也許會捐一點錢,希望別人能因我們心中的痛有所救贖。但是願意成為那一個救贖的人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向前跨一步說:「我要到前線去服務。」這前面有著千百個理由可以讓我們逃開,大概只有傻子願意這麼做。
  • 人因為有需要,而變得貧窮。從出生開始,我們必須吃,必須喝水,需要別人給我們關懷,給我們愛。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Abraham.H.Maslow)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一生,隨著成長會產生不同的需求,包括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隸屬的需求,到自尊、自我實現及最高層次的靈性需求共六個層面,都需要被滿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