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前先学会看》阅读笔记

文/祝家琦
font print 人气: 143
【字号】    
   标签: tags:

布莱恩‧彼得森座右铭──“摄影作品的真实感,来自于感动观众的能力。”

原本只是拿起来随手翻阅的书,但一看下去,就让人不忍释卷,《拍照前先学会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大家都很想知道的技巧与方法,作者毫不藏私的在字里行间流露,那种感觉,就像是倾听一位好朋友说话,布莱恩‧彼得森把真挚的情感、家庭的纪事,与对人生的体会、艺术的沉思和实务的分享,全交融在书中。

事后回想,会很满足阅读时的专注感,摄影作品也好,作者流畅的文笔也好,那种在图文间来回观看、对照的阅读经验,让人觉得自己像块海绵,静静的吸收着,一方面对作者的认识加深了,同时对其作品与文章的理解也更知其所以然,而最让人陶醉的是,这种变化会让自己感到怦然心动,从而激发出对摄影的热情与想像。

布莱恩‧彼得森乐于分享“雕琢拍摄主体”这门功课,与他如何透过相机来创作,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例证之一和几串葡萄有关。他说,“我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与镜头,在晨光的正面照明之下拍摄这几串葡萄。结实累累的葡萄确实很美,但我没办法去除背景的木杆,即便把光圈放到最大,依然很明显,唯一的办法就是遮住它。我拔了五、六片叶子,从工具箱拿出胶带,将叶子贴在木杆上。你瞧,木杆不是消失了吗!”

翻著书,很像在预习与温习老师给的教科书,这种将自己归类为作者弟子的心情,虽然一厢情愿,却也自得其乐。紧紧跟着老师的脚步,遍游许多国度,也终能明白,一张好的照片从何而来。

特别是,如果作者不说,我无从得知这些照片背后的辛苦,或者说“乐趣”?布莱恩‧彼得森在介绍色彩主题的文章中是这么写的:我请邻居的小孩当模特儿,因为可以下游泳池玩水,他很快就答应了。我站在3.7公尺高的梯子顶端,手上拿着相机调整镜头俯拍泳池,准备好之后,我大叫:“开始!”丹尼就依令跳进水池,肚子下面夹着鲜黄色的球。接下来的半小时内,丹尼又数度为我重新演出这个场景,确切的数字是108次!我取得好几张成功的构图,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好照片除了出于老天之笔、高强者的慧眼巧手外,更多是出自于:人们主动的经营与布置。原来,我以为的浑然天成、匠心独运,除了来自上天给予的条件,还加上了作者亲力亲为的心手合一、临机应变,与事后的作业。如何达到这样的成果,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那样,作者把他的观念跟方法全写进了书里,你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或需要随意阅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负责本书的编辑从默默担心到完全着迷,也曾发出“怎么有这么好看的摄影书啊!”的由衷赞叹,忍不住向读者现身说法,“每幅照片,作者都慷慨地分享,他是怎么样发现拍照主体,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构图,如何与入镜的人(或动物)互动,在什么样的状况按下快门。其中既有知识,又有故事,有趣又动人。而他也不愧是摄影教学专家,提出的观点浅显易懂,连我都心领神会,点头连连,还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你看,已经有两个人按“赞”了!

此刻,你是否想背起相机、抓着脚架出门拍个过瘾,或打算到超市买一、两包彩色吸管照著作者的方法来练习,还是,你决定哪儿也不去,今天就在家中阅读《拍照前先学会看》,等时机一到,就要开始玩相机了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独居一年的日子似乎消逝得太快,我对未来依然充满疑问。夏天还没过去,只要想到外子终将回到我身边,焦虑的情绪便随之升高,只好打电话向老琼寻求安慰。

  •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而且起心动念很快,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我们父母要知道,聪明与智慧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所以,为人父母要懂得帮助孩子把聪明转化为智慧,不要到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 日本人最喜欢努力了。 对人动不动就说“努力”,连自己都常把“我会努力”挂在嘴上。这是因为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将“勤勉是美德,努力必有回报”这类耳熟能详的话,当成心灵的依靠。
  • 阅读确实可以增强国语文能力,但是请注意: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最忌讳的是父母时时担心:“我家孩子最近光看课外书,成绩一点也没改善,到底有没有效呢?”

  • 寂琦从小是我亲自带大的,有一段时期我因工作需要,给寂琦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保母,但寂琦就是不肯接受保母。因此,不论我做什么或到哪儿,总是带着寂琦,或者由寂琦的爸爸接班照顾。
  • 针对“为什么必须读书”的问题,我一定会先回答“因为读书是塑造自我的最佳方法”。自我形成的过程是非常快乐的,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创造自己的世界。
  • 谈到一般人跟新闻媒体的关系时,常会想到一系列不同的类型。在这些类型中,昏昏欲睡、蛮不在乎的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的人)是一个极端,而过度活跃的新闻迷(news junkies)则是另一个极端。可想而知,大部分的新闻消费者都位于中间地带,尤其是在谈到电视新闻的时候。在英美两国,电视新闻很明显的是最受人欢迎的新闻来源。
  • 适度、适当的中庸之道
    这个标题也是本书的主题。

    意思是说,如果想同时让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就不该强迫自己凡事一定要得到满分,而是维持适度的努力、保持适度的成功,这才是无上的秘诀。

  • 看着维莉的故事,又把我拉回当初我参加无国界医生组织的那一刻:因为一个事件或一个画面,让我们埋在内心深处的怜悯被触动。大部分的人在当下会感同身受,也许会难过、也许会捐一点钱,希望别人能因我们心中的痛有所救赎。但是愿意成为那一个救赎的人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向前跨一步说:“我要到前线去服务。”这前面有着千百个理由可以让我们逃开,大概只有傻子愿意这么做。
  • 人因为有需要,而变得贫穷。从出生开始,我们必须吃,必须喝水,需要别人给我们关怀,给我们爱。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Abraham.H.Maslow)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生,随着成长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包括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隶属的需求,到自尊、自我实现及最高层次的灵性需求共六个层面,都需要被满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