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一、楚莊王得誰之救?

春秋時代的楚莊王,有一天晚上,邀宴群臣宴會,宴會進行到一半,蠟燭突然熄滅了。有位臣子喝醉了,就趁著黑暗,拉了一下楚莊王愛妾的衣服,想趁機對她非禮。婪莊王的愛妾,立即就把這個臣子的帽纓拉斷,做為證據,立即向楚莊王,作了報告。

楚莊王聽了之後,卻說:「我賜宴群臣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喝得盡興;現在有人喝醉了,犯了過失。如果要我突顯愛妾的節操,而彰顯了臣子的過失,這種的事情,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於是,楚莊王命令左右的侍者,不准點火,並且傳話:「與寡人飲宴,若是不把自己的帽纓拉斷,就表示你今天晚上,沒有盡興啊!」

群臣聽了楚莊王的話以後,全都把自己帽纓給拉斷了,也都盡歡而歸。

後來,楚國與晉國軍隊作戰的時候,楚莊王被晉軍團團圍困,戰況激烈,形勢十分危急。這時候,楚莊王看見一位勇士,毫不怕死,拚命的向前與晉軍作戰,從而解除了楚莊王被困的危機。楚莊王經過查詢,才知道這位勇士,就是那天夜裡喝醉之後,被自己的愛妾拉斷帽纓的那位臣子蔣雄。

二、歐陽修與蔡襄,都會做人

宋朝的歐陽修,文章寫得非常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文學家。可是他在客人面前,卻總是多談朝廷施政的事情,而不談及文章,不誇己長。

另有一位蔡襄(1012-1067),字君謨,擔任太守時,就有政聲,官至端明殿學士。他精通政事。但是蔡襄對待客人,卻是多談別人熟知、擅長的話題,而不談及政事。

這兩位先生,都是非常的善於韜光養晦,不去在別人的面前,炫耀自己的長處。所以,他們在歷史上,都能夠享有盛名,而且,為官也很清正有威望。

三、文壇四傑之比較

唐朝永淳年間,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這四位名士,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初四傑」,這四個人,都是以文章而享有盛名。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們四個人的才華蓋世,而且年紀又輕,將來從政做官,一定可以做到非常顯貴的地位。

可是斐行儉,接觸了他們四個人之後,卻在私下裡分析評論、告誡自己的親友說:「讀書人,以後能不能夠發達久遠,鴻圖大展;應該是先要看他有沒有寬宏的器識,其次才是他的文章!王勃他們四個人,文章雖然好,但是多顯得浮躁淺薄,喜歡炫耀自己的才華。這可不是享有爵祿、福報的根器啊!楊炯這個人,還稍微顯得沉靜收斂一些。他能夠善終,也就算是十分的幸運了!」

後來,這四個人的命運,果然如斐行儉所說的那樣。盧照鄰、王勃、駱賓王這三個人,都是早死。只有楊炯活得比較久些。

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出,「才能不如學術,氣節不如德量,文章不如行誼。」從前的人,早就把這種道理,說得很清楚了。所以,炫耀自己的長處,是君子所不為的。尤其是現代人,常常把「值得驕傲」這句話掛在嘴邊。大家聽了,也習以為常,並且不認為是錯誤的,要知道:滿招損,謙受益,惟有謙虛的人,才能夠真正的享有福報啊!

(以上均據《集福消災之道》)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晉孝武帝將要宣講《孝經》。謝公兄弟(指晉孝武帝時,官至宰相的謝安及其弟謝石)尚不知道這個消息,他們與其他一些人,也在私下裡,準備開庭講習《孝經》。
  • 宋代的曇秀,到惠州去見蘇東坡,幾天以後,將要回去時,蘇東坡問他說:「山中人見你回去,必定向你求給土特產,你拿什麼去應酬呢?」曇秀說:「鵝城的清風,鶴嶺的明月,我將這些,送給他們每一個人。只怕他們沒有存放的地方。」
  • 文天祥面白如玉,眉清目秀,眼大而有神,顧盼生輝。
  • 明代文學家屠隆,字長卿。他對親友感悟的說:「人們一想到生病時,則貪婪之念,便會逐漸減少;人們一想到死亡時,則求道之念,便自然而生。」
  • 明朝的都御史,名字叫高明,他奉旨討賊,迅速的把賊亂平定之後,他便上奏朝廷,請求回家休息。
  • 許衡少年時,曾在一個夏天的中午,揮汗如雨的趕路,口中乾渴難忍。
  • 一個月前的某天,剛回國沒多久的我,念叨著「越快越好」,搶了張最早出發的航班票,迫不及待地離開了生活了幾十年的中國(Fotolia)
    有一天,魯國國君問柳下惠:「我很想討伐齊國,你認為怎麼樣?」柳下惠講:「現在哪有這個必要呢?」
  • 蘇瓊回答說:「是設立官位的政府機關,去求賢良的人,來擔任官職;而不可由個人,去求上官給自己一個官做。」
  • 張霸擔任會稽太守時,有一次帶領士兵,下海去追捕盜賊。突然天氣晦暗,狂風大作,波浪洶湧,士兵們個個嚇得面色灰白。
  • 庾亮在擔任護軍的職務時,囑托廷尉桓彝,為他物色一位好的官吏。過了一年,桓彝遇到了徐寧,並且瞭解了他,便將徐寧推薦給庾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