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第一書院 松洲書院

作者:路聖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松洲書院位於福建漳州薌城浦南鎮的松洲村,創立於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為「開漳聖」陳元光之子所創立,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被稱為「八閩第一書院」。據史料記載,松洲書院可謂中國最早書院。

松洲書院與松洲威惠廟在建築上合為一體,形成「前廟後校」,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後來松洲書院歷經各朝重修,一直保持這種「廟堂兼書院」的特點。

陳珦與松洲書院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漳州創置設州,首任刺史為「開漳聖王」陳元光。陳元光認為要治理漳州這片土地,「其本則在創州縣,其要則在興庠序」,建州伊始,他就在職官中設專司教育的「文學」官員,並倡導興辦書院。

陳珦是陳元光將軍的兒子,唐高宗李治調露二年(公元680)誕生,從小聰慧過人,少時沉靜寡言,不善交往,受學於別駕許天正,經書過目不忘,尤善詞賦。陳元光曾愛撫地說:「兒非戈戟士,乃臺院秀儒也。」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陳珦16歲,舉明經(相當於後世之舉人)授職翰林承旨直學士。

當時武后稱制,朝廷昏亂,他鬱鬱寡歡地任職12年,終於忍無可忍,藉口雙親年邁,上疏乞歸養。回到漳州後,景龍二年(公元708年)龍溪縣令席宏隆禮聘請他主持鄉校,開創書院於松洲,「與士民話說典故,子弟多有向方。」

這是中國第一所官辦書院,《龍溪縣志》有載:「松洲書院,在二十三、四都,唐陳珦與士民講學處」(漳州郡城外農村基層建制先以鄉、里設置,南宋末改為都、圖制之),其辦校旨在「為導民於禮樂,無混跡於漁樵」改變「海濱世無仕者」。

松洲書院包括書舍、廳堂、跑馬場,面積約15畝,既可教學,又可習武,具有相當大規模。陳珦把孔子「文、行、忠、信」融於一體,言傳身教,導士民於禮樂,開士子之茅塞,培育了大批人才。

陳珦在松洲書院只講學五年,就因為他的父親陳元光將軍不幸戰歿於大峙原,朝廷因嶺南多事故,令陳珦奪情代州事,陳珦上表懇請,等服喪後履任。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他在漳州刺史任上上疏乞休,重新回到浦南,再到松洲書院聚徒講學,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病逝。

松洲書院在貞元遷州後,前落改為崇祀陳元光及其部將的威惠廟,後進仍為書院講學處,這種「廟堂兼書院」的特點,歷經宋、元、明、清各朝重修,均仍保持「前廟後校」的舊構風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珠江又是一條充滿傳奇色彩的河流,碧水瀲灩、華燈閃爍,明珠鑲嵌的百里珠江,向人們展示著廣州城厚重的肌理,訴說著悠悠千古動人的故事。
  • 廣州古城,山環水抱,藏風聚氣,具有「三山五嶺雄,三江五河美」的山水格局,和「白雲越秀翠城邑,三塔三關鎖珠江」的優美環境空間結構。
  • 海珠石在今海珠廣場一帶,原為江中一巨石,事實上是一塊由白堊紀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大礁石,因聳起於江水之中,故又稱海珠島。
  • 廣闊的嘉峪關關城橫臥戈壁灘上,兩側城牆與山相連。巍峨朱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著祁連山如玉的雪峰,美麗如畫。
  • 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佈,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人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它位於甘肅敦煌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的古董灘附近,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故名陽關(注: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 白帝城,在現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的白帝山上,位居高山,形勢險要,雄偉壯觀。
  • 雁門關,又名雁門塞、西隆關。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
  • 居庸關是萬裏長城上最負盛名的雄關之一,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明代碑記中就稱其為「天下第一關」。居庸關位於距北京市50餘公里外的昌平區境內,南俯京師,北拒塞外,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所爭奪,所以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 天井關雄踞太行山的最南部,故又名太行關,地處晉豫交界的澤州縣晉廟鋪鎮境內。天井關,因關前有三眼深不可測的天井泉而得名,為山西省內的六大雄關之一,是利用太行天險而修築的重要關隘,晉豫兩省穿越太行之交通要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