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16):揭開簡化字問題與危害(1)

作者 : 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157
【字號】    
   標籤: tags: ,

在以前的文章〈漢字的起源〉中我們提到,漢字是神傳文字,史傳由蒼頡創造。因為是神傳,所以漢字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了超越於人類境界的智慧。這種智慧,造就了漢字許多獨到的優勢︰

優勢一︰意象合一

形象,是人類認知活動的起點與基礎。漢字以象形字為基礎,正抓住了人類認知活動的關鍵與根本。而且,漢字的「象形」是建立在「依類」即分類基礎上,所以是對事物的概念性表達,屬理性思維的產物。

因為以象形為基礎,所以漢字因形示義,以義御音,而不是以音定義,從而成為「形、音、義」的統一體,突破了人類信息傳播中的語音與時空限制。

優勢二︰系統、精密

在前面的文章〈漢字造字揭袐〉中我們揭示出,漢字是系統設計、模塊構建的;而漢字的具體造字方法是「六書」,這使漢字成為一種有理據的自洽文字,能夠按照規則、依據邏輯進行演繹與溯源。

優勢三︰全息表達

因為漢字是對世界基於分類基礎上的概念性表達,所以每個漢字都是一個高度濃縮的信息團,整個漢字系統體現了宇宙構成的基本因素,所以漢字能以有限的數量表達無限的世界。

漢字這些獨到優势,使其成為人類古老文字中,唯一承受住數千年歷史滄桑的考驗,一脈相承地傳續到今天,並仍在世界上為最龐大人群服務的文字。

漢字在這四、五千年的傳承演變過程中,不斷地凝結中華民族的人文、歷史、地理、民俗及歷代先賢的智慧精華,成為民族文化最寶貴的財富,及最具民族性特徵的代表。

面對漢字這一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標誌,中共及其御用文人們非但不引以為自豪,反而極盡詆毀、糟蹋之能事,不徹底破壞、消滅而不快。為此,中共確立了文字改革方針。所以,中共的文字改革是別具用心,「簡化字」是廢除漢字、實行文字拼音化的過渡性產物。為了給漢字拼音化創造條件,中共的文改專家們所奉行的漢字簡化策略是: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中國語文雜誌社編《簡化漢字問題》,中華書局,1956年,第98頁)

所以,漢字簡化毫無章法,簡化漢字混亂不堪。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簡化字不僅破壞傳統漢字系統,還同時注入中共的邪變因素,為害甚烈。因此,對於簡化字的問題與危害,有必要徹底揭露出來︰

一、簡化字破壞漢字原有的義理系統

1. 漢字是表意文字,漢字的基礎構件(象形字)通過其形體特徵來體現字義。簡化字徹底抹殺了這個特徵,使之成為莫名其妙的符號,或傳達著變異信息。如:

東(东),甲骨文( )像用竹木編紮的背籠形。表示巢居時代的上古先民,用以揹運所採集的野果等食物的負器。將「東」中置入光火即成燈籠,至今中國傳統燈籠的形制仍保持著「東」的輪廓,口語中的「圓鼓籠東」之說亦由此而來。

晚間,將用「東」製的燈籠掛於巢居的樹上,遠觀就如日出時日光從林際間射進之象,這就成了同音下借用「東」來表示太陽升起的方向——「東方」的因由,故後來的篆文寫作 。

簡化字將「東」由草書 楷化為「东」,「東」的形、音、義俱失,成了一個不明所以的「東東」。

車(车),甲骨文( )非常形象。篆文( )省簡,其意象不失。將「車」由草書 楷化為「车」, 「車」的形、音、義無存,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符號。

本來,草書只是記錄時為圖快的一種潦草寫法,具強烈的個性色彩,形體不定,因人而異,後來卻成為文人墨客賣弄的一種「藝術」,尤其唐代出現的狂草,他人基本無從辨認。簡化字用草書這種潦草的符號,取代歷代傳承的正體原字,弄成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況且,像「东」之於「東」,「车」之於「車」,在書寫上也沒有多大便利。

亞(亚),甲骨文( )為封閉的十字建築形,是遠古帝王陵墓的地下墓葬形式。簡化為「亚」,硬將兩側的墓道打開,破壞其原本的封閉性,也算是大陸堂而皇之地盜掘祖墳寫照吧,儘管美其名曰「考古」。

其他,如︰

貝贝、倉仓、飛飞、華华、樂乐、龍龙、馬马、鳥鸟、鹵卤、門门、頁页、魚鱼、長长…等。

2.漢字的部首,顯示出意義和讀音上的豐富信息。簡化字隨便替代,導致其字音義皆失,不知所云。如:

又,甲骨文( )是伸指力事的右手之象,泛指手。組字時,即表手意,如「及、叉、殳、反、支、取、受」等,或兼表聲,如「友、馭」等。

但在簡化字中,如「对(對)、轰(轟)、汉(漢)、仅(僅)、欢(歡)、观(觀)、劝(勸)、权(權)、凤(鳳)、鸡(鷄)、邓(鄧)、戏(戲)、树(樹)」等字中,「又」既不表意,又不表音,胡亂使用,直如兒戲。

乂(ㄧˋ yì),像張開的剪切樹枝雜草的剪刀形,表示剪割修治之意。組字時,或表意,如「刈」,或表音,如「艾」。

但簡化字中,如「区(區)、风(風)、冈(岡)、赵(趙)」等字中,「乂」既不表意,又不表音,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符號。

3.隨意肢解漢字,破壞漢字的表意理據與系統性,導致音義皆失,不明所以,或造成意義扭曲、錯亂。如︰

兒(儿),表示囟門未閉合的嬰孩。簡化為「儿」,成了沒有腦袋而且肢體不健全的怪物。也許是為後來的強迫墮胎、殘害胎兒而立此存照吧。

侖(仑),以今(即「吟」,長聲語)、冊(簡冊)會意,今也兼表聲,義為長語(吟誦簡冊)如簡冊編聯有序,即言語有條理。簡化為「仑」,既不表意,又不表音,無以語(「今」即「吟」變異),亦沒有內涵與條理(「冊」消失),倒也是大陸社會現實的寫照──根本不與你講理,直接動刀(暴力,強制)。

後文論及的簡化字變異與大陸社會現實的對應關係,其因果不一定囿於文中的表述,因為有時是基於行文方便。

相應的,表示人與人之間有序禮義關係的「倫」簡化為「伦」,倫常毀棄,刀匕相向。所以,大陸文革期間,父子反目,同胞敵列,夫妻相訐;後來,家庭中以子為大,以婦為上,整個社會陰盛陽衰,整個民族乾道不振;至今,未婚同居、未婚先孕、離婚、越輩亂倫,已習以為常。

另外,車體下連綿滾動的「輪」簡化為「轮」,成了轮下藏匕。轮下藏匕是要人命的,所以,2009年,大陸以世界3%的汽車保有量,製造了全球16%的車禍死亡率,連續十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新華網-新華汽車,2012年07月12日,〈中國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習(习),以羽(鳥類展開的雙翅)在白(白天)上會意,表示小鳥於白日練飛,最終達到在天空自由翱翔之境。簡化為「习」,「羽」折其翼,暗無天日(「白」消失),「習」傳神而豐富的意象喪失殆盡。

學(学),上部是雙手措置交錯的算籌,表示習數以獲知之意,可謂「知行合一」。簡化為「学」,學習的意象喪失,成了家中多子。

親(亲),因「親」近而常「見」,因常「見」而「親」近。簡化作「亲」,去掉了「見」——永不相見,何親之有?

4. 破壞漢字結構,造成部首歸類錯誤與混亂,表意錯位。如:

聽,以耳、悳(ㄉㄜˊ dé,心念純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文「真」字兩邊的兩條對稱的曲線就表示一座煉丹爐,「真」字上面的「匕」是變化的意思。「匕,變也.................
  • 「悟,覺也。從心,吾聲。(五五心),古文悟。」(《說文解字》)所以,「悟」就是「覺」..............
  • 傳統正體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精湛典雅,是悠久文化藝術的結晶,美不勝收,是中華民族之寶。簡體字積非成是,詬病連連,唯一的訴求優點就是簡化方便快速,文字過於簡化造成語意混淆,甚至於完全抹煞了原本造字六源的涵義精髓..........
  • 平坐的、是平等的(「婦與夫齊者也」)關係,丈夫應該非常愛護自己的妻子,應該把妻子看得很珍貴(「古文妻從貴、女」)。「妻」字的本義就是一位女人(「從女」)手(「從又」)持一把掃帚(「從屮」)。
  • 漢字有深厚的文化道德內涵,因為漢字與萬物之間有對應關係,因此有人說漢字裡面藏著天機。而早期的漢字更是被廣泛用於占卜和祭祀。中國民間有根據人名來算命的事例,也是對早期漢字的占卜功能的延續。
  • 中國人的方舟—「斻」,其實就是一種「並船」,就是一種「連船」,它是將兩條(也可以更多)船並連著用繩索或鐵鏈綁在一起,用木板釘在一起,這樣就造成一隻「斻」了。「斻」在中國古代曾經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 不管「下雪」也罷、「下雨」也罷,中國古人將其視為「天」的行為,而不是象西方那樣將其視為 「客觀」的現象。
  • 這個「緣」是許多生命之間一種跨世代、超時空而又連續不斷的關係,而「緣」其實是一位無形的神,由她來管理和決定生命之間的因緣果報關係。
  • 一口一田一衣為福,我們從這裡看出古人對福字的理解是多麼的樸素和樂觀。田,人吃的糧食來源於田。
  •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神傳的文化,「孝」就是其中之一,是神傳與人的,用於規範人的行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