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康熙六次南巡主要為一件事

作者:劉曉
《康熙南巡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33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清王朝一代聖主康熙大帝在位六十一年間,曾六次到江南巡遊,時間分別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一說到皇帝下江南,很多人受現代人拍的古裝電視劇影響,第一反應大概是江南的美景和皇帝的吃喝享樂,順便體察民情。然而,史書和清宮檔案卻顯示,勤政的康熙帝南巡最為主要的目的是治理黃河與淮河。

清初,黃河從西向東,大運河從南往北,匯聚在洪澤湖以東的清口。那裡水情複雜,河流交錯,極易發生水患。是以河南、安徽、江蘇、山東等省水災不斷,而這也直接影響了南糧北運。因此,康熙在親政初期,便「以三藩及河務、漕運三大事,書宮中柱上」,作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康熙首先將目標瞄準了擁兵自重的吳三桂等三藩,並以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將他們的反叛平息。1677年,在平叛戰爭仍在進行時,康熙即命河道總督靳輔制定治河工程規劃。靳輔上任後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調查研究,形成了一個全面治河的方案,他向康熙帝呈交了《經理河工八疏》,闡述了自己的治河方案,即五項工程和三項保證措施。

五項工程分別是:疏通下遊河道;引淮刷黃,治理上游淤積;修築洪澤湖一帶的殘決堤岸;修理黃淮各處決口;疏浚清口至清水潭之間二百三十里運河,並用清理出來的泥土加固東西兩岸的堤壩。三項保證措施分別為:保證工程的經費,治理黃河共需銀兩兩百一十四萬八千兩,須預為籌劃;裁汰冗員,調用賢能,嚴明職守;設河兵五千八百六十名守衛堤壩。

因朝中大臣反對,同年十二月,靳輔再上《敬陳經理河工八疏》,對此前的方案中有關人力、工期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調整。1678年,康熙正式批准了靳輔的治河方案。同年二月,康熙下令撥錢糧250多萬兩,限工期三年。靳輔先後修造了導黃入海工程、清口工程、高家堰工程、清水潭工程、歸仁堤工程和皂河工程等,治河效果顯著。

康熙帝南巡圖卷,治黃河。(公有領域)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1684),三藩平定,台灣收復,中國統一局面基本鞏固,康熙決心對黃河、淮河進行治理。他說:「今天下無事,治河最重要。」康熙開始了他治理河道的第一次南巡。

在山東登泰山祭祀後,康熙詢問黃河情形,並與靳輔討論治河方略。他以「黃河屢歲衝決,欲親至其地,相度形勢,察視河工」為由,南下江蘇,在桃源檢查河工,慰勞縴夫,告誡當地官吏不要侵擾漁業。其後,他又來到高郵,彼時當地正鬧水災,農田、房屋都浸泡在水中。康熙棄舟上岸,沿路訪察十餘里,詢問百姓疾苦。他並痛斥兩江總督等當地官員,置百姓安危於不顧。

離開高郵,康熙又巡視了揚州、丹陽、常州、無錫、蘇州、江寧(今南京)等地,每到一處,都不忘百姓疾苦,不忘治河治水。如在江寧,他命大臣伊桑阿、薩穆哈視察海口,並下口諭道:「海口沙淤年久,遂至壅塞。必將水道疏通,始免昏墊。即多用經費,亦所不惜。」

十一月,康熙一行再經山東曲阜、拜孔廟後回到北京。回京後,康熙召集大臣,提出了自己治河的兩項措施:一是開浚下河入海口,將下河河底深挖,使黃河之水勢東下,水引沙刷,永不壅決;二是控制減水壩。

然而,康熙的主張首先遭到了靳輔的反對,他認為下河地勢低洼,若再深挖,海水必然倒灌,而他建議「築堤束水以注海」,即通過建造大壩,蓄滿河水,頂住海水倒灌,從而使上游之水源源入海。因為靳輔的固執己見,康熙暫時罷免了他的官職。

為了印證哪種方案治理黃河更為妥當,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康熙帶領靳輔、于成龍等大臣第二次南下,對黃河沿線再度進行考察,足跡到達江蘇蘇杭、寶應等地。三月,康熙一行回到紫禁城。

康熙南巡歸朝圖,局部(公有領域)

第二次南巡,康熙對治河有了新的認識。從考察的結果看,他認為靳輔的措施更為有效,也聽到了百姓對他的稱頌。康熙遂重新啟用靳輔為河道總督,修改天妃閘一帶工程。

靳輔被重新啟用後,盡心盡力辦理河務,並寫就《治河方略》一書進呈康熙。可惜的是,因勞累過度,靳輔在任上去世。康熙十分悲痛,降旨厚葬,諡號為「文襄」。清朝鼎鼎有名的清官于成龍隨後被任命為河道總督。

康熙三十八年(1699)二月至五月,康熙第三次南巡,親自部署治河工程。他在視察洪澤湖的高家堰、歸仁堤、爛泥淺等工程時,發現黃河水位比洪澤湖水位高出許多,致使黃河水在清口處倒流進洪澤湖,導致湖水泛濫成災,蘇北七州縣農田、房屋被淹。

於是,康熙帝頒《修浚清口詔》、《巡視河湖酌定應辦工程詔》,制定了新的治河方案:一、深浚河身;二、築挑水壩;三、開陶莊引河;四、浚直河道,即令于成龍將彎曲的黃河河道改直,道直則流急,流急則導致泥沙被沖走,河底自深,水位會降低;五、拆除攔黃壩。以上措施將使黃河水不會倒灌洪澤湖。

康熙還作《閱河》詩示河臣:「淮黃疏浚貴經營,跋涉三來不憚行。幾處堤防親指畫,佇期耕鑿樂功成。」

當年八月,康熙帝以河道總督于成龍所繪河圖示大學士等,他指出:「今四海太平,最重者治河一事,朕前巡視,知水之不治,由洪澤湖水勢過大,既不能泄,又加黃運兩河合併,勢愈浩瀚,以致泛濫。」「靳輔、董安國、于成龍但知築堤御水,至於改河身使北,俾清水通流,並未言及。若不令清水通流,雖修堤築岸,黃水終致倒灌,焉能御之?」因此,康熙作出了改修河道,使黃河河身稍向北移、淮水得以暢流的決策。

1700年,于成龍病故,康熙又任命兩江總督張鵬翮為河道總督。張鵬翮切實落實康熙新的各項治河方案。他首先拆除攔黃壩,深挖入海河道。十天時間,河床就深了三丈、寬了二十多丈,河水滔然入海。到1701年底,其它各項工程也陸續完成。

1702年夏,黃河再次發生了特大洪災,這次大水是對新修的諸項工程的嚴峻考驗,康熙尤為關注。大水旬月不下,康熙命張鵬翮日夜守在河堤上。令人欣慰的是,各項工程堤壩有的雖然發生了險情,但都沒有發生決堤,經受住了大洪水的考驗。康熙帝非常高興,這也證明了其決策的正確。

大清五寶之康熙南巡圖局部5( 歷史博物館提供)

康熙四十二年(1703)正月至三月,康熙用兩個月時間進行了第四次南巡,主要目的是檢驗治河工程。康熙對所見十分滿意,遂賜張鵬翮御書《河臣箴》一詩,詩曰:

「自古水患,惟河為大。治之有方,民乃無害。禹疏而九,平成攸賴。降及漢唐,決復未艾。漸徙而南,宋元滋溢。今河昔河,議不可一。昔止河防,今兼漕法。既弭其患,復資其力。矧此一方,耕鑿失職。澤國波臣,恫鰥已極。肩茲巨任,曷容怠佚。毋俾金堤潰於蟻穴,毋使田廬淪為蛟窟。毋徒糜國帑而勢難終日。毋虛動畚築而功鮮核實。務圖先事盡利導策,莫悔後時飭補苴術。勿即私而背公,勿辭勞而就逸。惟潔清而自持,兼集思而廣益。則患無不除,績可光冊。示我河臣,敬哉以勖。」

不久後,康熙帝在過清江浦,幸清宴園,又御筆題寫「澹泊寧靜」匾額賜予張鵬翮。張鵬翮將其泐石成碑,今碑石尚存。

一路巡視下來,康熙帝見河工初步告成,甚是欣慰,又作《覽淮黃成》一詩:「殷勤久矣理淮黃,幾度風塵授治方。九曲素稱天下險,四來實為兆民傷。使清引濁須勤慎,分勢開流在不荒。雖奏安瀾寬旰食,誡前善後奠金湯。」

此後的康熙第五次和第六次南巡,重在考察工程效果。1705年二月第五次南巡中,康熙在楊家莊等處新開中河閘口及附近堤岸,見黃河已順軌安瀾,非常高興,欣然賦詩二首,名曰:《楊家莊新開中河得順風觀民居漫詠二首》,其中「春雨初開弄柳絲,漁舟唱晚寸陰移。廟堂時注黃淮事,今日安瀾天下知」反映的是其愉悅的心情。

康熙南巡圖,局部(公有領域)

在考察黃淮關鍵之處清口時,康熙再度警告官員不要掉以輕心,要防範黃河暴漲暴落和倒灌問題。果不其然,當年七月,黃、淮同時暴漲,部分堤岸被衝垮,一些地方發生水災。康熙令張鵬翮戴罪立功,張上書請求開鑿出一條新河,減輕水勢,並請求皇上親臨指導。

雖然年事已高,不放心河工的康熙還是在1707年開啟了他最後一次南巡之旅。幾度考察現場後,康熙對張鵬翮嚴加斥責,下令停止原定工程,並修改圖紙,將洪澤湖出水之處,再行疏浚,令加寬加深,此外在對上流、中河、下河做了統一處理後,才返回北京。

勤政愛民的康熙帝通過親自考察河務,欽定治河方略,終於在幾十年治理後,使兩河水患減少,黃河、淮河兩岸人民安居樂業,漕運無阻,其歷史功績與其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擊敗俄羅斯等相比,同樣彪炳青史。

當然,在六次南巡中,康熙帝還順便查訪了江南的吏治民情,會見了當地士紳、名士,獎勵義學,還謁明陵、祭孔子等,亦體現了其一代胸襟廣闊的聖君的風範。

在每次南巡中,康熙帝都儘量從簡,往返供儀都是從內務府支取,還曾要求「預飭官吏,勿累閭閻」,嚴禁地方官豪華接待。其沿途行宮也比較儉樸,隨行護從僅三百多人。

追昔一代聖君足跡,怎不讓人心嚮往之?@*#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本紀》
2. 《清史稿‧河渠志》
3. 《解讀新清宮檔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4. 《中國水利史》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金農《山僧叩門圖》
    南北朝時有個僧人叫杯渡,也叫「杯度」,因為他常常乘著木杯渡水,所以得名。沒有人知道他的俗家名字。
  • 唐朝人寫的《酉陽雜俎》記錄了這麼一件神奇事:開元年間,一次秦中大旱。唐玄宗便請當時很有名氣且精研數術的一行法師祈雨。一行法師同意了,但向玄宗要一件有龍的器物。玄宗就讓法師自己去府庫中找。
  • 說到「交杯酒」,人們的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在婚禮儀式上,新郎新娘各執一杯酒,或手腕相扣,或手臂相繞,之後各飲一口。在現代人眼中,這代表著夫妻相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這與古人的「交杯酒」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寓意上都是有些差異的。
  • 在中世紀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創作的《神曲》第三部「天堂」中,經歷過地獄、煉獄目睹了種種罪惡的靈魂後,詩人終於見到了幸福的靈魂的歸宿:他們是行善者、虔誠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學家和神學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眾位天使,這其中就包括他在第四層天堂遇到的意大利中世紀最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死後被封為「天使博士」(或天使聖師)的聖托馬斯‧阿奎納(St.Thomas Aquinas)。阿奎那的一生,都在努力證明神是真實的存在。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 康熙帝在位期間廣施仁政,布恩德於四海,使得天下出現了「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為中國帝制後期最為聖明的君主,康熙對後代的教育亦是歷代帝王中最為勤謹的一位,故其後代皇子王孫多文武全才,實為中國歷史上極為成功的教育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