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從天空捉到電的人

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氣: 122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14日訊】富蘭克林即將300歲了!雖然他作古已久,大家應該對他的長相並不陌生(就是百元美鈔上那位長髮飄逸的老伯啦!)。不過他的生平事跡,就很少人能說的全了,因為他幾乎是全才,集諸多相互之間八竿子打不著的天賦才能於一身:他是參與美國《獨立宣言》起草工作的政治家、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傑出的外交官、教育家、暢銷書的作者、擁有多項發明的科學家、成功的報社老闆,同時還是一名音樂家,甚至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樂器「玻璃琴」,這種樂器曾經在歐美風靡數十年。

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1706年出生在北美的波士頓,因為家境拮据,他只上過兩年學,12歲便到印刷廠當學徒,但憑著努力與好學,在22歲就自己開印刷廠當起老闆了,一年後成為報紙發行人。1931年他在費城創立了美國第一間公共圖書館,而後創辦賓夕法尼亞大學。42歲他從印刷廠退休,著名的風箏實驗則發生在他46歲的時候(看來也是個老頑童,都快到五十知天命的年紀了,還在風雨交加中放風箏,不過也多虧他在這個試驗中發明了避雷針,後人才能少被雷劈到。)。

51歲時富蘭克林任殖民地代表(那時的北美還是英國殖民地),70歲時起草並與其他55人共同簽署《獨立宣言》,並作為美國第一位大使出使法國,歷經美國獨立戰爭,81歲時簽署美國憲法。長壽的他見證了美國的誕生,並被列為美國的開國元老之一,他的一生事跡可以列出一條長長的單子,但樸實的他,只願讓人在自己的墓碑刻上「印刷工富蘭克林」。他被後人譽為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從他的自傳裡,人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傑出成就源於忠誠、嚴謹、勤儉、中庸等等德性,並且好奇心與求知慾十足,無論做甚麼,他都盡心盡力且愉快的去完成。

政治家富蘭克林

雖然因緣際會成就了富蘭克林在政治上的豐功偉業,但他並非天生反骨的「美獨」份子。如同美國同時代的多數政治領袖一樣,他們或他們的父母大多是從英國移民過來的,同文同種的感情使他們在很長時間裏是反對獨立的,對宗主國的訴求也只停留在請求英國政府停止以強制手段統治北美而已。

但在自由的環境中生活的人們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對自由平等民主等精神的堅持,已經使英國的專制政權無法理解,也接受不了。如果一邊理所當然的認為「民主」就是「人民是主人」,而另一邊的腦袋裡想的卻是「你是民我是主」的話,雖然使用同一種語言與文字,卻是雞同鴨講,價值觀的再無交集下,感性的鄉土情懷自然漸漸的讓位給理性的對生活方式的選擇。

當時的大英帝國是號稱「日不落國」的超級強國,而美國還只是其中的一個弱小的殖民地,從現實情況看,爭取獨立意味著面臨武力的攻擊,實際上,英國也真的動武去「解放」 美國。如果沒有外援,美國無疑是兇多吉少的。隨著大環境從「大英國情結」到支持「美國獨立」 的演變,富蘭克林的外交使命也從與英國的談判擴大到向其它國家爭取結盟,這在宗主國眼中,無異是種與「國際反英勢力」勾結的通敵行為,但在美國人心中,卻是忠誠愛國的表現。

他在出使巴黎的九年當中,受到了法國人民的持續愛戴,也為美國和法國締結了結實的同盟關係(當時應該還沒有「戰略夥伴」或撒錢外交的概念吧)。1783年在承認美國獨立的英美巴黎和約上,富蘭克林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個偉大的外交成就,推翻了所謂的「弱國無外交」的說法。

附帶一提的是,300年前反目成仇的英美兩國,從上個世紀以來卻一直是鐵哥一夥,共同領導著世界潮流,成為別國追趕的對象。如何一笑泯恩仇,實在可以讓我們學學。

發明家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放風箏發現電的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但少有人知道,在他所有的發明中,帶給他最大滿足的並不是這個冒著生命危險做的實驗,而是他命名為 「Armonica」 (玻璃琴)的樂器。

富蘭克林出使倫敦時,聽到了用手指摩擦不同玻璃杯杯緣而產生的音樂演奏,深深為之著迷,熟悉音樂及物理學的他決定設計一種新樂器,以改進因為杯子體積太大而不便演奏的缺點。他將杯化碗,依大小橫列於架上,以傳動軸連接到腳踏板,設計出一台類似老式縫紉機的樂器。演奏者一邊踩著踏板,一邊用沾濕的手指接觸玻璃碗的邊緣,就可以發出人們形容為天籟的音色。

玻璃琴問世後受到歐洲各國人民的喜愛,富蘭克林經常在社交場合中親自演奏,包括莫扎特,貝多芬等大師都曾為這種樂器譜曲;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甚至讚歎它的音色為「天堂的聲音」。據說有次富蘭克林趁著太太睡覺的時候,在閣樓彈奏自己的發明自娛,富太太被琴聲驚醒,恍惚中還以為自己已經死了,到了天堂聽到了音樂呢。

富蘭克林與中國

作為一個「曾經存在於美國的最突出的心靈」的人,富蘭克林接觸中國文化並從中得到啟迪是件自然的事情。孔子的中庸,關於德性、忠義等的思想對他的影響之巨,在他的自傳與數量龐大的著作中,在他一生的身體力行中處處可見。

他有著灼知遠見,意識到讓人民學習其它文化,可以促使美國成為世界其它地區的照明燈,而幾個世紀以來的歷史也已證明了這個觀點的正確性。他撰文介紹中國文化的正面因素,並且試著借用中國技術改進在北美洲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努力為美國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生日快樂!!富蘭克林

1月17日是富蘭克林300歲的生日,博學多才的他為後世留下了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使紀念他的方式可以從各式各樣的角度進行。紀念活動在大西洋兩岸與他關係密切的城市如費城、巴黎等地展開,他生前長居的費城,更將以舉辦超過120場的活動來盛大慶祝這位費城人的驕傲,其中不乏一次又一次的生日派對(可惜主角一律缺席到底)。富蘭克林神靈有知,不知將作何是想?(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著發明大王之稱的鄧鴻吉,從小喜歡拆組零件,從事發明,歷年來已榮獲五次世界發明展高科技電子類金牌獎。由於他熱心公益,義務投入國內各大專技職院校發明教學,榮獲國家公益獎,他表示發明新物品,是他最大成就感,也希望將自己的發明專長,教導年輕人,讓台灣更具競爭力。
  • 【大紀元1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八日電)因為發明創作榮獲多次國內外發明大獎的福彥電子公司董事長鄧鴻吉,公暇義務前往各大專院校輔導學生從事創作,在他的輔導下,許多學生也在國際發明展中展露頭角,鄧鴻吉的付出,再為自己獲得第五屆國家公益獎,今天他與親友分享獲獎喜悅,明天將接受陳水扁總統表揚。
  • 【大紀元12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九日電)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張榮森這學期開設「發明與創作」課程,透過催眠激發學生創意,一學期下來有三十七位學生提出八十一項具有專利水準的發明,其中幾項已在申請專利中,學校預定明天舉行記者會,說明科學催眠與創意開發的關連性。
  • 【大紀元12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十日電)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張榮森結合科學與催眠開設﹁發明與創作﹂課程並於今天舉行成果發表會。主持發表會的中央大學研發長劉振榮肯定這門三學分的課程透過科學催眠激發學生許多創意,上學期三十七名學生有八十一件發明,學校未來可考慮產學合作,幫助企業研發。
  • 【大紀元12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十日電)學者以暗示指引的語言引導接受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並做聯想,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張榮森以這樣的實證課程﹁發明與創新﹂獲得催眠可以激發創意的成果,並有數據佐證。雖然催眠的科學性至今仍令許多人半信半疑,中央大學研發長劉振榮卻認為可以有新的啟發。
  • 提到﹝催眠﹞技術,很多人馬上浮現神秘難解的印象,不過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教授利用催眠技巧,成功激發學生潛能和創意,一個學期下來,全班三十七個人一共提出具有專利水準的發明。透過腦波分析,可以看得出來經過催眠之後,腦波果然有點變化,至於催眠和創意的關聯,實際被催眠的人說,被催眠之後會比較專心、經過老師的方向引導,比較容易天馬行空發明。(羅皓恩報導)
  • 【大紀元1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一日電)富蘭克林投顧表示,去年美股在利率、油價及颶風等變數困擾下乏善可陳,步入2006年,預料美股變數影響鈍化,投資氣氛將逐漸好轉,建議投資人從基本面、價值面與題材面切入。
  • 270年前,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窮人理查的年曆》(Poor Richard's Almanac)一書中說過:「看見容易,預見不易」(“Tis easy to see, hard to foresee”)。他說的真對,即使是最有學問的專家,預測對他們而言也是很冒險的嘗試。儘管如此,商業周刊(BusinessWeek)與商業周刊線上(BusinessWeek Online)的工作人員還是樂於預測2006年將發生或是至少可能發生的幾件事。
  • 現在很多年輕人使用髮膠讓自己外表更酷,但髮膠不是現代發明,古代就有男人使用髮膠。
  • 現在很多年輕人使用髮膠讓自己外表更酷,但髮膠不是現代發明,古代就有男人使用髮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