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一心不可二用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7日訊】在古代,有一個叫秋的,他是整個國家棋藝最高的人,因為他善於下棋,所以人們也叫他弈秋。由於弈秋在棋手中的地位很高,在百姓中的影響也很大,於是有人對他打起了歪主意,想破壞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

有一天,當弈秋正在與人對弈的時候,這些人找了一個吹笙的來到弈秋對弈的地方,在旁邊吹起了笙。悠揚的樂曲,弄得弈秋心神不定,結果弈秋輸給了對手。過了幾天,在弈秋又與人對弈的時候,這些人又找了一個人,在弈秋身邊不停地「請教」似是而非的「棋理」,弄得弈秋一籌莫展,結果棋又輸了。於是,這些人開始散佈謠言,說弈秋的棋藝根本不行,是個騙子。對於這些謠言,弈秋感到非常惶惑,也非常痛苦。

有位智者瞭解到這種情況後,出來為弈秋辯護。他認為,弈秋最近棋藝的下降並不能說明他的棋術不行。他說,曾經有一位天下最擅長算術的人,鴻鳥鳴叫著在他頭上飛過時,他連一些簡單的算術題也答不上來。但這並不是他算術不行,而是受到飛鳥干擾的緣故。弈秋最近幾次對陣的失敗,也不是棋術的問題,同樣是受到外部因素干擾的緣故。他們都是因為心思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能集中在算術和棋術的結果。

生活在黑暗中小魚(瞽)雖然沒有眼睛,但它的耳朵非常靈敏,這是由於它專注於聽的緣故;甲魚沒有耳朵,但它的眼睛非常敏銳,這是因為它專注於看的緣故。像瞽和甲魚這樣低級的生命都可以達到聽覺和視覺的敏銳,仔細推敲起來,不外乎做事的專一。所以對於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人來說,就必須精勤專心,全神貫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則,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不專注,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對於人來說,心思不在學習上而朗讀,雖然聲音可以入耳,但並沒有入心,這就像掩耳盜鈴的小偷,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人們聽了智者的分析,就再也不懷疑弈秋的棋術了。而弈秋聽從了智者的忠告:「一心不可二用」。從此,弈秋百戰百勝,那些人詆譭弈秋的陰謀也破產了。

編輯整理/清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公父文伯退朝回家,去見他的母親敬姜,他的母親正在紡麻。文伯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母親還在紡麻,我恐怕會招惹我們季孫家族生氣,他們會以為我不能侍奉母親啊!”他的母親嘆息說:“魯國大概要滅亡了吧!朝廷讓你這樣不懂事的孩子做官,卻沒有把做官的道理告訴你嗎?”
  • 八德與八旦是孔子留下做人的標準,用八個字來說明: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叫八德也叫八旦,所以說缺八德不是人,忘八德不是人,因為你忘了做人的標準了,所以不是人了。因為八德第一個是孝,那也有人說,百善孝為先、百惡淫為首。
  • 誠信是自古以來就備受中華民族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真實無妄、誠實無欺。誠信是一種個人修養,又是一種道德行為。一個人只有內心誠實,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進而整個社會才會和睦。因此,誠信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生存之基。只有誠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擇善而從。
  • 知恥就是有羞恥之心。孔子曾讚賞「行己有恥」的士大夫精神,他還說,「知恥近乎勇」。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

  • 改過,就是改正過失或錯誤,這是古人很看重的一種道德修養,屬於自省和修身的重要方面。古人認為,即使是聖賢,也難免有過失。《左傳》上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孔子說:“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但“勇”不是一味的輕生好鬥,而是與道德修養密切相關的。孔子承認他的學生子路比較勇敢,但也教導他有勇更要有義,沒有是非觀念的“勇”是不足取的,見利忘義或“見義不為”,都談不上真正的“勇”。符合道義的“勇”是中華民族自古就非常推崇的一種傳統美德。
  • 「明志」就是明確志向。古人很重視人生志向的確立,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只有志向遠大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難和自身的弱點,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古人常常登高望遠,表明心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站的高才能看的遠,胸懷大志,不計一時的得失成敗,最終實現宏偉的志向。
  • 孔子看子路驚訝的樣子,接著說:“真正的祈禱必須不存任何雜念,而且要符合天地諸神的意旨,也就是要尊崇諸神、不違背天理,所以我才說我已經祈禱很久了。”
  • 孔子又說:“所謂的‘剛’,並不是指逞強好勝,而是一種克制自己的工夫。能夠克制住自己的慾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不違背天理,而且始終如一,不輕易改變,這才算是真正的‘剛’啊!”
  • 財富可以裝飾房屋,道德可以修身養性。人心寬廣平和,身體就能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心意真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