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魏文侯尊賢禮士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 ,

魏文侯,名斯,戰國初魏國的建立者,尊儒重道,是儒家道德所標榜的榜樣之一,其用人之道可謂古代君主中以德治國的典範。他禮賢下士,師事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的故事流傳至今。

魏文侯深知要治國安邦就要任用賢人,他聽說子夏是孔子的學生,賢名於世,就親自前去拜他為師。子夏被魏文侯的誠意所感動,來到了魏國西河。子夏培養的學生是經世濟民之儒,他來到西河後,很多士人紛紛到西河學習,人們對西河都很嚮往,魏國因此學風濃厚,人才濟濟。魏文侯多次恭敬的向子夏請教經書和禮樂之事,子夏常向他傳授仁政愛民的為君之道,給他分析了古樂與今樂之別,並以樂喻道,勸其躬行堯舜之治,親賢臣,遠佞人,作為國君要謹慎自己的好惡。

田子方也是魏文侯慕其賢名而親自請到魏國來的。魏文侯一次與田子方飲宴,席間樂人奏鐘樂,他聽出鐘聲不協,指出左邊音高。田子方當即批評他不該將心思才智用在這些細小的地方,而應當專心致力於治理國家,並嚴肅的指出:「君今審於聲,臣恐君之聾於宮也。」魏文侯虛心的接受了田子方的意見。魏文侯之子也常受教於田子方,曾將田子方所說的富貴者不得驕人的話告訴了魏文侯,魏文侯聽後感歎的說:「如果不在賢士身邊,哪裡能聽到這樣的金玉之言?」

魏文侯禮遇段干木的故事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段干木品德高尚,學識深湛。魏文侯想讓他做官他不應詔。魏文侯親自登門拜訪,他竟翻牆而走。魏文侯更加敬重他,每經過段干木居住的草房時,總要起身扶著車前的橫木以示敬意。他的侍從問:「段干木不過一介草民,您何必如此?」魏文侯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賢者,他在權勢面前不改變自己的節操,有君子之道。他雖隱居於貧窮的里巷,而賢名卻遠揚千里之外,我經過這裡怎敢不對他表示敬意呢?他因有德行而榮耀,我是因有土地而榮耀;他有的是義,我有的是財。地不如德,財不如義。這正是我應該學習、尊敬的人啊!」魏文侯再三求見,段干木才與他見面,魏文侯聽他談治國的大道理,站的很久很累也不敢坐著休息一下,就像畢恭畢敬的學生一樣。

魏國人聽說國君如此禮遇賢者都很高興,大家一起歌頌道:「我們的國君愛好正直的人,對賢者很尊敬;我們的國君愛好忠信的人,對待賢者的禮節很隆重。」魏國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沒過多久,秦國想興兵攻打魏國,司馬唐雎向秦國國君進諫道:「魏君禮賢下士,尊崇道德,天下沒有不知道的。像這樣的國家,恐怕不是能用軍隊征服的吧?!」秦國國君覺的有道理,於是立即撤兵,不去攻打魏國。

魏文侯具有儒家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其寬厚端嚴,虛懷若谷的品質為後人所敬仰。縱觀賢才得失與國家安危的歷史,為官做人之道貴在真正的重德修德,擇善而從,才能使政通人和、國家長治久安。如果一意孤行,親小人而遠賢人,必將失去民心,終被民眾所唾棄,為歷史所淘汰。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6/24/53485.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晉代陳壽撰《三國誌》史書後,裴松之加以補註。補註本第十一卷引述《先賢行狀》中,敘述了一位名叫王烈的先賢事蹟,至今讀來,仍令人肅然起敬。文中寫道:
  • 宗楚客(?-710),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濟縣西)人,是武則天堂姐的兒子。他生的「明皙美鬚髯」,而且明達聰慧,甚有才華,唐高宗時考中進士,善作詩,《全唐詩》錄存其詩六首,詞藻典麗,對仗精工。他考中進士後累遷戶部侍郎,武則天時期曾官至宰相,曾力主鞏固國家邊防,有一定的政績。
  • 西湖
    宋代有個人名叫沈持要,為人正直老實,家住湖州安吉(今屬浙江),於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前往京城臨安,探望親戚范彥輝。范彥輝當時是國子監考試官,范家的親戚們,知道沈持要正直信誠,也很有才華,想幫助他,要他參加今年的秋試。
  • 季羔擔任衛國的士師,主持刑法部門的工作。他曾經給一個人施過刖(讀月,古代斷足的刑法)刑。不久,衛國發生了蒯聵之亂。對立面中,有人要抓捕季羔。
  • 第三天清早,晨曦初露,曙光乍現,小沙彌急急起床會同老師父一塊兒沿線找去。找到一處草叢間,線就沒了蹤影。他們取來鐵鏟按址小心翼翼的挖去,果然...
  • 有一次齊景公請他的部下來赴宴會。酒後他在一起比射箭比武,齊景公拿起弓來,一箭射去沒射中,他的部下卻一齊喝采道:「好呀,射得好呀!」
  • 孔子從衛國返回魯國,在一座橋上停下車子,觀看眼前正在出現的一幕非常驚險奇特的景象:
    有一匹巨大的瀑布,高達三十仞(古代的長度單位,周制以八尺為一仞),下面翻騰著回旋的水流,長達九十里。魚鱉不敢從這裡過去,鱷魚不敢在這裡停留。
  • 包拯,又被稱為「包青天」,以其剛正不阿,清廉公正的為官風格被傳揚了千年。他在民間與關羽並稱為「文武二聖」,其在鄉村草野的地位能與孔子在廟堂大殿上的地位相媲美。
  • 趙抃平素生活清幽簡樸,公務之餘不是讀書吟詩, 就是焚香彈琴, 或是觀鶴起舞,十分自得其樂。連他的白鶴也一樣「高潔清廉」,從來不會啄食官塘裡的魚蝦,也不吃別人的餵食。神宗時,趙抃從四川被召回京城,仍舊只帶著一琴一鶴。當時皇帝都不由得向大臣們讚歎他的高潔品質。
  • 清代獻縣有一個官員,姓王,簡稱王官。此人能說會道,工於刀筆,常用文字陷人於罪。又善用心機,聚斂財富。但他每貪得一筆贓款後,就會遇到一件意外的事,耗去他相應的錢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