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大暑民間送大暑船吃仙草 送瘟進補清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今年的大暑從7月23日11:30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三伏天」入「苦夏」冬病夏治體現中華古老智慧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它是按照中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三伏天」雖然悶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夏季流行病,但同時也是進補養生的好時節。
抓週,又稱拭兒、拈周、試周。相傳這一習俗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在江南一帶流行。古時孩子滿週歲時要行週歲禮,家人要為小孩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由於古人相信天命,所以週歲禮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八仙桌上擺放各種物品,讓小孩爬上去抓取,大人則根據小兒抓取的物品來判斷小孩將來的志向。
夏至陽氣至極 帝王祭地祈求風調雨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四個節氣之一。夏至之日陽氣至極,陰氣始生。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所以古時候又把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動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不僅是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古時候人們稱夏至為「夏節」、「夏至節」。這天是帝王祭地的日子,為了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以祈求消災年豐。
端午節吃粽子懸艾葉鬥百草習俗 各有內涵
每年的黃曆5月初五是華人的端午節,是華人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五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也有說是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的內容。端午節在各地有各種傳統別稱,包括「端陽節」、「重五」、「龍舟節」、「龍船節」、「雙五節」、「肉粽節」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同小異。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華人的隆重節日。
從古至今,在中國宮廷之外的民間,也流傳著許多美妙的舞蹈,我們稱之為「民間舞蹈」。其中最有氣勢的舞蹈當屬「鼓」舞。
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夏初養生「未病先防」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入夏後的第二個節氣。《曆書》中記載:「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此時草木開始繁茂,夏熟榖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故稱為小滿。今年的小滿是5月21日16時45分。
春夏之交雨生百穀 穀雨時節喝穀雨茶賞穀雨花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20日或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度為穀雨。今年的穀雨是在4月20日17:4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生長。
古代文化天上來 服飾璀璨譜春秋(下)
代女裝上衣是三領窄袖,身長三尺有餘,露裙二、三寸,即所謂「花冠裙襖,大袖圓領」。
長壽的人瑞各有各的長壽秘訣,目前全世界最長壽人瑞韋弗的妙方為何呢?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逐漸變成祭祖和掃墓的重要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清明節有對祖先的悼念和感恩,也有對嚴冬過去,春天來臨、迎接新生的喜悅,清明節將死亡與再生、歡樂與傷情融為一體。
古代文化天上來 服飾璀璨譜春秋(上)
中國歷朝歷代的文化各有千秋,多彩多姿,蔚為奇觀,令人驚嘆。由服飾可見一斑。
神針(3)
醫生聽了德婦的話覺得詫異,忙問她那贅疣怎麽好的?她即將黃石屏如何打針的情形,詳述了一遍。醫生搖了搖頭問道:「那打進肉裏去的針,是空心的呢,還是實心的呢?」
春分恰逢二月二龍抬頭 拜龍神祈春雨
傳統意義上的華人新年,自臘月初八就開始,直到來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才算結束。在民間,二月初二,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古人相信神佛的存在,相信天地萬物都有神明掌管,包括降雨也是如此。人們認為在天上主掌人間下雨的是龍神。龍抬頭了,意味著龍神正準備行動,履行他給人間降雨的職責。今年龍抬頭日剛好是春分。專家表示,「春分日」恰逢「龍抬頭」預示著新的一年會有一個好收成。
神針(2)
圓覺點頭道:「三位公子我都見過,只四公子不曾見過,大約是不在此地。」黃局長嘆道:「我就為四小兒是個白痴,絕不許他出來見客,並非不在此地。」圓覺笑道:「這有何妨,可否請出來見見。世間多有痴於人事而不痴於學術的。」
黃曆正月十五,是華人傳統的元宵節, 又叫「燈節」、「燈夕」,因為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夜晚放燈或放焰火。千姿百態的綵燈爭奇鬥豔,再配上各種燈謎,更增添了雅興,使得這項活動具有雅俗共賞、 萬民歡樂氣象。
神針(1)
凡是能造成一門絕藝的人,必有一種與尋常人不同的特性;或是性情極恬靜,或是意志極堅强,都是造成絕藝的元素。這篇所記述的是一個民國初期的人物,當時的上海人知道得最多。其人其事,實在有可記述的價值。
2015年流年運程分析
2015年流年乙未,天干為乙木,地支為未土,五行上是一個木土之年,生肖屬羊,又叫羊年。從六十甲子納音上來看,乙未屬沙中金。
「一年不趕,趕年三十晚」年夜飯牽著兒女心
中國新年是中國曆法中年頭歲尾的節日,俗稱「過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傳統意義上的過年,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上元節結束,部份地方也會把整個正月納入過年的範圍。「一年不趕,趕年三十晚」整個過年最重要的要屬年夜飯。在這一天,無論漂泊到哪裏的遊子都要趕回家。
團圓除夕守長歲 接神祭祖拜大年
除夕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團圓飯,也叫年夜飯,這是一年中最豐富的一餐飯。中國人平時非常節儉,但年夜飯每年都是最豐盛的,為什麽呢?根本原因是要敬神。
圍爐團聚除夕夜  除舊布新好過年
除夕,漢族傳統節日。黃曆十二月末日之夜,舊歲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換新歲了,故俗以為「除夕」。
新年話「福」
「迎春祝福」「開門迎福」「迎春接福」「新春話福」。「福」是新春之際人們說的最多的字,不但掛在口上,每當新年到來時,家家戶戶還將大紅「福」字,喜氣洋洋的貼在大門上、牆壁上、甚至傢具上。
在綿延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長河中,吉祥文化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吉祥對於中國人而言,就像水之於魚,天空之於鳥,空氣之於人。《說文》中說:「吉,善也」;「祥,福也」。古往今來,人們都追求吉祥。趨吉避害,人皆有此心。而吉祥符號、吉祥物、吉祥圖案就是人類創造出來的藉以傳達心聲的道具。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更是不能少了吉祥物。下面介紹中國傳統年畫中的吉祥物。
臘月二十三送灶迎大年 盼灶君「上天言好事」
黃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為祭灶節,就是祭祀灶君的節日,也被稱為小年。古時這天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王爺上天,希望灶君「上天言好事」,來年獲福避凶。而中國大部份地區也把這天稱作小年,是辭舊迎新的時期。小年期間漢族主要的民俗活動有祭灶,掃塵,貼春聯等。
立春之際迎春神拜太歲 寒盡春來萬物復甦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稱「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古人認為這是一年的開始。歷代帝王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幾千年來民間各地也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2015年立春時間為2月4日 1:58:27。
漫談「臘八」
一進入臘月就意味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而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是人們祭祀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日子,也是中國人的感恩節,它標誌著新年的序幕正式拉開。
「冬至進補 春天打虎」 看看各地都在吃什麼?
冬至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是一個特殊的節氣,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冬至是自然界陰陽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極也,冬至這一天,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俗語說:「冬至進補,春天打虎」,中醫講究保護初生的陽氣,認為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時期。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7時3分。
【典故】冬至進入數九寒天 九九消寒圖蘊藏智慧
九九消寒圖,漢族歲時風俗。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在冬至漢族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 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逢九有變」 近百年每逢九幾乎都有大事發生
每逢迎接新十年的人都會回顧一下人生,看來這個習慣不光中國人有。全世界的人都有這種「逢9有變」的情節。只是改變是雙向的,最好不要變得更壞。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年齡逢9的成年人更傾向於做出「尋求自身存在意義」的改變。「9」字在華人命理的觀念中,是個轉彎數字,即是人逢到「9」的歲數,可能會有大的轉變。
銀波千頃照神州(下)
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中秋月如圓盤,象徵團團圓圓。人們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