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道德、教人向善,古人大多都重德行善講道義。這種道德文化意義深遠、重大。
軒轅黃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是一位非常有心計的女人。嫘祖發明養蠶後,她發明了骨針。她把絲線穿在骨針尾部,縫起衣裳飛針走線,宮裏沒有人不佩服的。她所掌管的20多位宮廷女婢經常蓬頭垢面,因此每遇到重大節日,她總要把這些女子叫來,用她自己手指把每個女子頭上蓬發一一捋順。方雷氏為這些事經常發愁。
民間傳說,每逢黃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中國北方就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新加坡從明年起,將在中學的華文文學和初級學院的華文與文學課程中選用金庸的一些武俠小說作為教材,以增強學生學習華文的興趣。
※關於燈的傳說
據說在廣州,有一間創辦於清朝末年的茶樓,以各式點心及糕餅食品馳名。有一天,茶樓裏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帶了店裏的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後,不但沒稱讚點心好吃,還嫌棄地說:“茶樓的點心竟是如此平淡無奇,沒一樣比得上我娘家的點心冬瓜角!”
很多現代人都不再相信輪迴轉世之說,不相信善惡有報,但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數,許多古老相傳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上述所講的兩件都是家族裡的真事兒,其實人們在自己身邊可能就接觸、聽說過這類無法用現代科學解釋的事實,卻不敢正視和深思。宇宙浩瀚奧妙無窮,人類已知的領域範疇實在太膚淺,希望暫且不相信神佛的朋友們不要絕對固守某種看法,應該留給自己一份思索、觀察的空間。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當時明帝提倡佛教,當時佛教正月十五日有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習俗,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正月是黃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由於此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這是一則很有名的古人家庭教育故事。故事講的是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兒子哭鬧著也要跟著去。曾妻便哄兒子說:“你回去等著我回來殺豬讓你吃肉。”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廟峽,又名妙峽。兩座巍峨雄奇的鳳凰大山,拔水擎天,夾江而立,引人入勝的鯉魚跳龍門,活靈活現,雄奇壯觀。進入峽穀,兩山雄峙,懸崖疊壘,峭壁崢嶸,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競開,把峽谷裝綴成仙境一般。這個神奇美妙的峽穀,流傳著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
漢代有個書生叫劉向,上京趕考時,順道至華山一遊。華山上有一座神廟,廟神華岳三娘是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女,被王母派遣到華山。
很久以前,一對夫妻住在城隍山下。他們操勞一輩子,一直盼望有個孩子;可是,牙齒都掉光了,還是盼不到。
杭州過去有位老石匠,因為雕了一輩子的石頭,而擁有一身好手藝,聞名杭、嘉、湖三府。
杭州的玉皇山半山腰有個紫來洞,原名「飛龍洞」,住著一條飛龍。這條龍每隔十天總要飛出洞來,在天空飛騰翻舞,追逐著吐出的火珠,因此火珠散落之處都發生火災。大家都氣得牙癢癢,但又沒法兒治它,只好每隔十天就爬上屋頂守著,整夜地澆水;一面又敲鑼打鼓,想嚇得牠飛遠一點,但總是徒勞無功。
戰國時的趙孝成王中秦國反間計,舉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帥以替代廉頗。廉頗在卸任前囑咐趙括:“秦軍千里奔襲,利在戰,應以守為主”,並將一份“守勢圖”交與趙括。趙括傲慢無理,不予理睬。
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個島,跟台灣很像,當然也像香蕉,那就是馬達加斯加島。島上流傳著一個香蕉故事。
相傳山東雲夢山上有座雲夢寺,寺裏有兩個和尚,一師一徒。老和尚無心在山上燒香念佛,既不好好勤勤懇懇種地,又對小徒弟百般虐待。有一天,老和尚下山去了,留小徒弟在寺廟裏幹活,不知從哪里跑來一個穿紅兜肚的小孩,幫著小和尚做事。從此以後,只要老和尚一外出,穿紅兜肚的小孩就來幫小和尚的忙。
從前有倆兄弟,哥哥有田有錢,但是為人苛刻,分文不借。弟弟無田無地,野菜充飢,四季穿蓑衣。
唐代有個人名叫羅隱,他衣衫襤褸,像個乞丐,卻擁有一支佛祖賦予的神筆,為善良的民眾分憂解難。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用心治理西湖,四周的田地不怕澇也不愁旱了。不但風調雨順,杭州四鄉的莊稼得了個大豐收。老百姓為了感謝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好處,過年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有一對老夫婦,生的兩個兒子都長大成人了。有一天,老頭子對老婆子說:“我們都老了,應該給個兒子來當家,不知給哪個好?”老婆子也拿不定主意。最後老婆子說:“養兒防老,應該選個孝子來當家。”
「西湖」舊名「金牛湖」,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百姓利用湖水灌溉、耕田,長出的稻子像一串串的珍珠;農閒時節居民就在湖上打漁撈蝦,過著和睦、安樂的生活。
相傳在很久以前,西江發生了一場水災。來勢洶洶的大水不但淹沒稻田,也使房屋紛紛倒塌;一隻只的牲畜在濁流裏掙扎,民眾則驚慌地逃到高地避難。
冰制冷飲最早起源於中國,當時帝王們為了消暑,讓人在冬天把冰取來,貯存在地窖裏,到了夏天再拿出來享用。
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
漢高祖劉邦死後,生性懦弱、優柔寡斷的劉盈登基為漢惠帝,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晉陽是有名的醋都,有關「吃醋」的傳說是這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