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涌
又是清明將臨,《南方週末》對中國人的「喪葬成本」作了一次調查,明白地提出了「殯葬為何如此暴利」這個問題。調查得知,有些地方[比如廣西北海市]一次普通的喪葬費竟然相當於一個正常勞動力一年的全部收入。華南師範大學一位教授在農村調查教育時,有個鎮長不無憂慮地向他訴苦說,他們鄉鎮幹部現在主要抓三件事,一是「扎卵子」(計劃生育),二是「挖死人」(殯葬改革),三是「做娘...
黃曆新年前後,坊間流行一本書:《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老實說,這七張面孔,我們都並不陌生——朱元璋、朱棣、海瑞、魏忠賢、張獻忠、吳三桂、鄭成功,這些文章大部份我都已讀過,其中四篇先前也曾收入《另一面》中,但是將這七張同屬一個朝代的面孔放在一起,感覺竟然就大不一樣了。
2006年3月1日,「冰點」復刊,首篇就是署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某某某的大文《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洋洋萬餘言,試圖駁倒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卓然有成的歷史學家袁偉時的《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然而看罷全文,除了引經據典,一口陳腐的馬列腔,卻沒有拿出甚麼值得認真對待的史料。說白了,表面上蓋著一塊「學術」的遮羞布,可還是露出了政治批判...
1948年6月30日,夏日的南京又悶又熱,風雨飄搖,「只識彎弓識大雕」的蔣介石親自作出南京《新民報》永久停刊的決定。一個多星期後,7月8日晚上停刊令終於送達:
以往的民謠都是口頭創作,靠的是口耳相傳,如今,民謠插上了短信的翅膀,飛得更快、更高了,已經是無遠弗屆、無孔不入。這是民謠在傳播手段上的現代化,究其實質還是沒有什么變化,依然是民意的一种反映,在新聞不自由的地方,民謠就有廣闊的市場,沒有公民權利的人民需要通過這些民謠相互安慰、苦中作樂,在民謠中傳達出來的往往是真聲音,是社會變動前夜閃爍的火星,其中有愛与憎、悲与...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王東成教授曾說過這樣一番話,上個世紀90年代,思想文化界有「四大發現」,就是顧准的發現、陳寅恪的發現、王小波的發現和西南聯大的發現。我覺得還可以加上一個——儲安平和《觀察》的發現。其中後兩個發現都和謝泳有關,正是循著「一個人、一本週刊和一所大學」,他重新找到了一條早被扯斷、並且塵封已久的精神線索。他解釋說,「一個人」就是從胡適到儲安平再到殷...
《冰點》走過的不尋常的十年,對于編輯李大同來說,無疑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現在,他把《冰點》十年的成功与失敗、妥協与抗爭如實地寫了出來,這是一位出色的新聞人以他獨特的風格講述新聞背后的故事,這樣的書當然會引起讀者的關注。出現在《冰點故事》中的有些人物是我熟悉的,比如《中國青年報》的老總編、晚年創辦了《東方》雜志的鐘沛璋先生,比如最早在《北京文學》批評中學語文...
大學或者說高等學校總有一些普世公認的基本准則,比如學術自由、教學自由、教授治校、學生自治等,這早已是常識。在中國歷史并不悠久的高等教育史上,這些准則也已成為傳統,即使在國民黨統治時代,試圖推行黨化教育,將權力的意志滲透到高校的圍牆內,許多國立大學校長也竭盡所能進行了抵制,小心而堅定地守護著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的那些傳統。
】《紅樓夢》作爲文學經典,將是永遠說不盡的話題,然而由此而來的“紅學”,特別是最近這半個世紀的“紅學”與文學基本上沒有什麽關係,無論“政治紅學”、“考據紅學”,還是“遊戲紅學”、“八卦紅學”,都遠遠超出了文學研究、文學解讀的範圍。在“紅學”的泡沫中,有人常常會忘記這不過是一部偉大的小說。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有個經典的論述,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歷史悠...
2005年12月29日,《南方週末》刊出 「新年獻辭」 《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只可惜在煽情的題目後面,缺少的恰恰就是真話,相反,其中卻包含了這樣的一番大話、假話、謊話:
每年一到這個時候,中國的媒體總是充滿了各種無聊的年度人物評選,其實參與者很少,而且參與者也多屬「吃飽了沒事幹一族」,沒有廣泛性,也沒有代表性,勢利而無奈的媒體目光所及,好像這個世界上只有達官貴人,只有明星大款。看看曾經一紙風行、而今每況愈下的《南方週末》吧,它提出的那些所謂「年度人物」候選人,要麼是高官、要麼是富豪、要麼是「超級女聲」這樣的娛樂明星,如果不是...
來自澳大利亞的莫里循被稱為「北京的莫理循」或「中國的莫理循」,當年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曾一度叫做「莫里循大街」。1894年,年輕的莫理循就來到中國長途旅行,沿著長江,一直深入到西南邊陲。1897年他成為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進入中華民國後,他應袁世凱之聘出任總統顧問。他在中國度過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對中國懷有深刻的感情,足跡遠到西北和西南,他的鏡頭留下那...
劉賓雁先生告別世界的時候,他回不來的故鄉正深陷在無邊的嚴冬之中,橫在他同胞面前的是漫長的冬季,就連曾經四季分明的江南,這幾年來,氣候也越來越反常,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酷熱而漫長,春、秋兩季曇花一現,很難體會到了,常聽見有人抱怨,現在只剩下了兩個季節。與氣候、生存環境的惡化一樣,劉賓雁先生最終回不來的這塊土地,苦難依然看不到盡頭,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才有可能...
正是寒凝大地,有朋友打電話告訴我劉賓雁先生病逝了,冰冷的消息沿著電話線傳過來,我內心深處仿佛都感受到了寒意,一時我不知說些什麼才好,只是一再地問朋友這個消息可靠嗎?說實話,我是多麼希望這個消息只是網上的誤傳,劉賓雁先生還活在大洋彼岸,他依然和我們這個悲苦的民族共有相同的呼吸。然而,朋友的回答是肯定的。劉賓雁先生真的走了,如同大雁永遠留在異鄉為賓客,他的名字就...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思想,在19世紀90年代,康有為的思想在古老、陳腐的中國攪起了漫天風雲,無論是譽是毀,康有為這個名字確實震撼了那個年代朝野內外的讀書人。 刹那便是永恆,即使康有為的思想有多少不足、缺陷和不切實際,他在思想史的意義都是巨大的。
9月底以來,一條關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王君超自殺身亡的假消息曾在網上廣為流傳,王君超被迫訴諸法律,向散佈、轉載假消息的幾家網站討說法。《京華時報》近日報導說,最初出現這條假消息的「鳳凰網」已經和王君超「達成諒解並簽訂諒解備忘錄」,「鳳凰網」還在網上公開道歉,並同意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這件事總算有了一個結果,但它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會隨之而去。無論是報紙...
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直言「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之後,《中國青年報》組織的一次公眾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經濟學家的公眾信任率都在10%以下。為甚麼會是這樣?原因很簡單,經濟學家往往成了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調查還顯示,公眾普遍擔憂和失望的不僅局限於經濟學家,也包括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這個時候,提出「知識份子都到哪裏去了」這個問題尤其令人深思。
在陳省身之後,丘成桐大概是最有成就的華人數學家了,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終身教授,二十多年前就獲得過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在國際數學界享有很高的聲望。他身居海外,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十分關注中國的基礎教育,關注中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的發展。更為難得的,他還是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對中國學術界的不良風氣、名牌大學的惟利...
公民教育在這個廣土眾民的古老國度中斷久矣。憲法上的公民概念始終籠罩在一片雲遮霧罩之中,在多數時候,在社會生活中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當公民,沒有公民教育,就是因為掌握權力者害怕老百姓意識到自己的公民身份,真的把自己當作公民,一旦有了這 樣的公民覺醒,無限權力便會逐漸失去用武之地,甚至成為過街老鼠。公民是專制的天 敵,無限的專橫權力只有在公民缺位的地方纔能肆無忌憚...
共有約 49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七國集團(G7)峰會前,美國祭出新一輪金融制裁措施,旨在切斷中俄間技術聯繫,阻止中共繼續為俄羅斯輸血。受美制裁,俄羅斯不得不停止美元與歐元交易,並引發民眾搶購美元。專家認為,美國的制裁可能導致中俄之間產生摩擦,甚至「互相捅刀」。 俄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