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小皇帝变成好孩子(2)

正确的亲子教养态度
麦可.温特霍夫 译/王泰智、沈惠珠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直觉式教育应该结合孩子的发展现况

当我描绘的这些关系障碍还属于少数现象时,大部分成人还有可能根据他们自认为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很少求助教育顾问或儿童心理医师。

我们必须认清与孩子发展相关的直觉行为和放任态度之间的区别。后者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开明和独立的外衣下,漠视孩子及其社会行为;直觉行为则恰恰相反,保持平常心的成人能够感觉到是否需要回应孩子的行为;如果需要,也会知道怎么去做。

幼童的成长发展通常会经历以下阶段:开始时会接受成人的关注和照顾,例如孩子开始说话,是父母期待已久的时刻;之后孩子会无限制地运用语言能力。

在某个瞬间,父母会突然有种感觉,似乎孩子这时不一定要说话,而是应该安静片刻。仰赖自我直觉的父母,就会要求孩子在某些场合应该保持沉默。自我意识里其实是承认孩子的行为就是孩子的行为,不应该将孩子提高到成人的标准上。

如果我们透过错误的思考去解决问题,就会倾向以伙伴的身份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这个时刻不应该说话,从而引发一场没有结果的讨论;或者我们会站在投射关系的立场,根本不制止孩子说话,因为担心自己变成孩子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美化和肯定孩子插话的行为,认为孩子的话“很有趣”、“很有语言天赋”或“他真是个聪明的小家伙,真令人高兴”等等;又或者,成人已经与孩子处于共生关系中,根本没有察觉孩子是在不合适的场合说话(插嘴)。

压力下的父母,容易失去情感平衡和精神独立

丧失直觉的例子很多,像是现在的普遍现象:孩子已经大了,却还在吸奶嘴或用奶瓶。到了特定时候,采取直觉式教育的父母会对这种典型的婴儿特征感到不恰当,因为孩子长大了,不需要这种东西。以平常心看待亲子关系的父母会和孩子划清界限,出于直觉,他们会认知到孩子的行为模式与年龄不符。

然而,今天却很难保持直觉的行为模式。随着关系障碍增加,文化(伪文化)层面不断向父母施压,使得保持正常行为的父母愈来愈缺乏信心,陷入无法克服的茫然状态,尽管他们本来具备正确的直觉行为模式,却也面临可能落入关系障碍的危机当中。这是一种漩涡效应,会把正常的父母引入歧途,因为原本正确的行为模式不断被说成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低估这种影响,不要以为关系障碍是无意中形成的,不会传染。这些关系障碍所引发的错误行为,被当事者看成是正确的,还会推荐给其他父母;一旦“健康的”父母承受不了各方压力,就会违背自己的直觉,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这种状态令人难过,也大幅助长了关系障碍。如果我们把孩子看成是孩子,就会认同下列看法:

─孩子不应该接触过多的成人事务和问题(例如不让孩子接触与年龄不符的媒体和影片、不介入父母的婚姻问题或经济问题)。
─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在外界影响下,对自己的保护。
─不让孩子承接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角色。
─孩子可以享受特有的自由,但不是“什么都可以”。
─成人可以享受孩子的爱,但不接受其他“关系障碍”中的心理前提。
─孩子必须反复训练,将来才能独立自主。
─孩子可以体验需要成人的感觉,而不是单独去承受外界压力。

我可以举出更多实例,很多都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上述列举的项目,我们也可以视为是确认读者的观点,因为他们早已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并且亲身体验。

直觉式教育存在的条件,是成人在应对现代各种生活压力的情况下,仍然为精神生活保留一定空间,以保障个人的内在独立性。因为只有这种独立性才能制止在孩子身上寻找补偿、平衡感情中超载状态的冲动。为了让孩子远离成人的压力,我们可以采用很多简单的方法自我宣泄压力,例如多做运动或去听一场音乐会。

─ ─摘自:《这样教,小皇帝变成好孩子》野人出版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月底,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举行知识竞赛,凄凄遑遑的家长带着轻松洒脱的孩子赴考,共有五千七百多名小学毕业生应试,陪同的家长超过万人,连带接送的车辆,将学校附近道路挤得水泄不通,这些被外界通称为“小皇帝”的儿童,正享受着做为一胎化政策下独生子女的尊荣。
  • 当台湾父母努力在思考,现在的年轻人属于比较幸运还是不幸的一代时,同样的疑问,也存在于整个大陆社会中。

  • 【大纪元5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吴宇凡综合编译) 文化大革命时期所生的小孩,背负着父母的苦难,许多被灌输一定要成功的理念,然而,下一代的小孩可能有着不一样的背景与故事,承担巨大压力的青年反而可能会危害到中国的成长。在一胎化的政策下,在成长过程中被无知宠坏,他们被称为“小皇帝”,花钱不知节制,成为新中国中的新问题。
  • 直觉式教育的关系模式认为“孩子就是孩子”,这是大约二十五年前成人谈到孩子时的理念。此一模式的亲子相处架构是,承认成人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权力差异,不论私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皆然。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