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妈妈才知道的唠叨的技巧(六)

害羞、活泼?个性不同时,该怎么说?(上)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 崔英民, 朴美珍, 欧静文
译者:张琪惠

和孩子们相处之后,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很不一样。无数的孩子当中,找不到个性一模一样的孩子,因此,教育孩子真的非常困难。

即使使用同样的唠叨方式,有些孩子不以为意,却也可能造成某些孩子心灵的创伤;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被称赞,却也有人会因为称赞而受伤。

因此本篇中,将根据孩子的个性,提供父母适当的说话方法;我将孩子们的性格,简单分为“外向”与“内向”两种,分别做说明。当然,实际接触孩子后,就会发现我们无法单纯用外向和内向来区分孩子的性格,多数孩子都是两种倾向的混合体,只是某一种个性会有较强烈的表现。只要熟悉以下的基本应对方法,再配合孩子的特性,就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外向型孩子 多表达你的关心,让孩子说出内心话

民浩今年读国小三年级,刚从学校回来的他,蹦蹦跳跳的进了家门。一进家门后,就把鞋子随便一丢,其中一只鞋子撞到大门、掉在地上,另一只则翻过来、掉在鞋柜旁。民浩把书包丢在鞋柜旁边,就开始吵吵闹闹,接着又打开冰箱,拿出牛奶咕噜噜的大口喝起来。

妈妈听见吵闹的声音,就从房间走出来,看到鞋子和书包到处乱丢的样子,就开始唠叨:“哎呀!你到底是像谁?居然这么不听话!到底要说几次才会听懂?书包这样乱丢,如果又像上次一样把铅笔弄断该怎么办?书包要小心放好,为什么要我说这么多次……。”

民浩脱掉鞋子、一放下书包,就听见妈妈唠叨,喝完牛奶之后,民浩用力“啪”一声打妈妈的背,一溜烟的跑掉。

“我知道了,我要去练跆拳道了。”民浩听见妈妈唠叨,还是笑着说“知道了”,甚至还拥抱妈妈,对朋友说“我老妈唠叨起来就没完没了”。民浩自己在不知不觉当中,用这种方式来消除不满,因为民浩是典型的“外向型孩子”。

外向型的孩子,不会长期把父母的唠叨放在心里,听见父母唠叨时,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前述例子中,民浩表达“知道了”,实际上就是“妈妈,可不可以不要再唠叨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外向的孩子当中,也有和民浩不一样,会直接对唠叨表达不满的情况,也就是在父母唠叨的当下立即反抗:“哎呀!我不想听你说这些。”

假如孩子在父母面前这样说,就会惹父母生气;孩子没礼貌的顶嘴,有损父母的威严,也会伤害自尊心。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情绪化的回应孩子,对于外向的孩子来说,将会是致命的伤害。

此时父母绝对不能生气,外向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勉强忍耐会产生问题,只有痛快表达,才不会压抑孩子的情绪。

这是因为他们的个性藏不住话,父母亲生气时,孩子之所以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行动,是因为他们了解父母比自己强大,如果不乖乖闭上嘴就会挨骂,因此才选择沉默不语。因此,为了让外向的孩子说出心中的话,一定要多多关心他们。

回应孩子,帮助他把“内心话”说出来

当孩子反抗时,请先冷静下来,然后对孩子说:“知道了,我不会再唠叨了,可是你下次也不能再这样做。”

此时,假如孩子说“你每天都很爱唠叨,只要看到妈妈,就快烦死了”这类不敬的话,就要立刻正确表达父母的想法。

“妈妈想要和你一起解决问题,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反抗,妈妈会很心痛。”请用这种方式结尾,父母绝对不能被孩子玩弄在股掌之间。

上述的例子中,当民浩用开玩笑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父母也要愉快的接受,千万不可以翻脸、生气。

“哎呀!这家伙的个性还不赖嘛!好吧!妈妈不再唠叨了。”、“知道了!我不唠叨了,可是下次不能就这样算了。”父母最好能用这种方式结尾。

阻止外向的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时,很容易造成问题,因此,父母要尽量帮助孩子,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 ─摘自:《聪明妈妈才知道的“唠叨的技巧”》采实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