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不听话 而是“没有画面”

作者: 王丽芳
font print 人气: 685
【字号】    
   标签: tags: , , ,

 

 

没有画面,孩子就无法理解

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很爱看电视,我总是打开电视之后,抱着孩子去坐在远处的沙发,然后指着电视、再指着孩子说:“看电视、要坐好。”“看电视、要坐好。”

当儿子一离开沙发,我就会用遥控器把电视关掉,然后说:“看电视、要坐好。”等孩子回到沙发上坐好,我才会再打开电视,一次又一次。每次姊姊都会很紧张,因为她也想看电视,一次次的开机、关机,会影响她看电视的连续性,所以她很急着想要让弟弟赶快学会“看电视、要坐好。”

因为女儿很急,所以学着其他大人说:“看电视要坐好,太近眼睛会坏掉。”

听到女儿这样说,让我想起曾经有读友问我,两岁多的孩子看电视总是坐太近,不管她怎样告诉孩子“这样眼睛会坏掉”,孩子就是没办法跟电视保持距离。

那时我回答那位妈妈,孩子脑中对“坏掉”的画面,可能只有“玻璃破掉”,他没有看过有人近距离看电视,结果“眼球破掉”的画面,所以妈妈喊几百次“这样眼睛会坏掉”,孩子也无法理解。

坏掉,有很多种状况,孩子不一定都懂。对孩子来说,有些坏掉是“破掉”;有些是“撞烂”,有时候是“不能用,丢掉”。而看电视眼睛会坏掉,说起来其实是因距离太近,影响焦距,慢慢使“眼睛功能减低”,甚至“丧失部分功能”。

父母用来制止孩子的话,在孩子的脑中没有画面,所以无法理解与认知,自然无法达到父母想要达到的目的。

就像是,孩子脑中还没有“上班”的画面,我们跟孩子说“我去上班”时,孩子的定义就是“爸爸妈妈从眼前消失”,一开始可能会难过大哭,时间久了,好像习惯了这个人随时会消失,也不是真正理解父母“上班”的定义。

如果孩子脑中没有“关门”的画面,他就不能理解妈妈为何一直骂“再拖拖拉拉的,游乐园都要关门了。”他只知道妈妈一直骂他。

如果孩子脑中没有“夹到手”的画面,他就永远不懂为何只要他一玩衣橱的拉门,爸爸妈妈就会骂他,而错以为自己不被爱。

如果孩子脑中,只有“玻璃杯破掉”的画面,他自然无法理解,骑脚踏车撞到大片的落地玻璃,会有多危险。

我这样做,给孩子画面

两岁半的儿子在娘家三楼的床上蹦蹦跳跳,老公试图制止,便骂儿子:“外婆在楼下睡觉,你这样会吵到她,叫你不要跳,有没有听到?”我会提醒他:“你要不要先教儿子懂什么叫楼上、楼下? 他在楼上跳,怎么会知道外婆在楼下很困扰?”

小小孩脑中没有画面,我便带着他去现场看,站在我的高度看。两个孩子我都曾经抱得高高的,让他们去看看什么叫做红灯停、绿灯走,我也会带着他们,在家中地板用大海报画马路、画车子,让孩子试着思考为什么路上需要红绿灯。

我也曾经好几次,在路上遇到修马路的时候,就带着孩子停在一旁,看施工人员怎么挖路、怎么填土,一待好几个钟头。

等孩子大一点,懂得事情越多越复杂,有些画面不容易现场看时,我便上网搜寻影片,让孩子看撞破整片玻璃时,玻璃是怎么碎裂的,如果人在下方,会不会危险? 为什么有危险? 该如何保护自己?

女儿八岁这一年,我带孩子出国好几次,第一次回国的时候,我请孩子将出国的流程画成一张图,才发现孩子脑中有画面,却不连贯。

例如,出国前孩子只看到要整理行李,通关的时候只记得行李转带,脑中没有连贯的出国通关流程,只知道要跟着爸爸妈妈走。于是,我用画图的方式,将她脑中的片段,串成一个完整的流程,她才知道出国该如何准备,去到机场有哪些流程,各是怎么设计,原因又是如何。每个片段终于在她脑中连成一贯的流程图。

再下一次出国的时候,女儿一到机场就会说:“先找告示牌,看看我们的飞机在第几个报到柜台?”也会在报到后,跟我们说:“先入海关再去吃早餐好了,这样比较不怕等一下要排队,来不及去儿童游戏区玩。”

在我每次陪着她观察的时候,慢慢地养成了女儿的观察能力,她也慢慢地能把片段的画面连成流程,把每个观察与思考,变成一段她口中的故事与分享。学会认字之后,她也慢慢地能把她的想法,化做一篇篇的文章与图画。

─ ─摘自:《孩子只是卡住了:突破教养关卡,就要看懂孩子、协助破关》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