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个孩子”读后感

台湾 / 张嘉玲
font print 人气: 250
【字号】    
   标签: tags:

这本书是描述一个充满爱心的特教老师-桃莉˙海顿,她帮助一位六岁小女孩的故事,从大家认为无可救药的小孩,竟转变为高度智商的孩子,其中的曲折是值得我们来细细品味。

“在一个冷冽十一月的夜晚,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绑架了邻居三岁的小男孩,将他绑在树上,放火烧他……”,这位六岁的小女孩,正是本书的小主人翁“席拉”。面对这样的小女孩,没有一所学校的一位老师愿意收留这位可怕的学生,最后只好被塞到桃莉˙海顿的“垃圾班”。

在桃莉老师的班级中,原本就有不同情况的特殊学生,在桃莉的带领下,已渐渐有所成长。“席拉”的加入,使得原本平静的班级有所改变。刚到班级的席拉,只要老师的眼睛一离开她的视线,她就会摧毁某样东西,包括将同学的外套全都塞到马桶里、捣毁别班的东西、尖叫,甚至自残。面对这样的学生,桃莉老师发挥她无比的耐心和爱心,终于驯服了席拉,使得席拉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发现原来席拉是一位超高智商的天才儿童。

席拉在未遇到桃莉老师之前,是个从不开口说话,也从未曾哭泣,双眼中总是充满恨意的小女孩。她被母亲遗弃在高速公路上,总是饱受酗酒父亲的凌虐。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席拉对自己没信心,也不相信任何人,遇到桃莉老师拯救了她,让她不但可以离开所谓的“垃圾班”,甚至到普通学校杰佛逊小学三年级就读。

在当下社会新闻看到一些青少年逞凶斗狠,不禁为他们捏一把冷汗。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的父母何尝不担心受怕?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为人父母者和社会大众是不是也应该负点责任?毕竟“他们只是个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

之前,有一则轰动全省的新闻,一位受虐的小女孩,在医院延迟了数小时,才由台北转到台中治疗,最后还是不幸死亡了。相信很多为人父母者看了都会感叹,这样可爱的小女孩,她只是个孩子,父亲怎会下得了手,医生又怎会见死不救呢?不管如何,纵使小孩再坏、再皮,毕竟他只是个孩子,我们有责任、义务去教导他、保护他,不是吗?如果我们的小孩生病、受伤了,是不是也希望医生能尽力去抢救呢?

看了这本书,不禁反省,当我们在对待自己小孩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用这种态度去面对?更何况是面对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孩子,桃莉˙海顿是个值得我们钦佩、学习的对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笔者的一个朋友数月前买了一套价格不菲的十卷本《罗念生全集》,近日曾告诉笔者他的读后感:“我觉得罗老早期的译作,例如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及《诗学》,比他后期的译着要优秀得多。”这个朋友的结论是经过文革的洗脑,罗老原有的优美译笔也荡涤无存了。
  • 华府诗友社将于2005 九月十一日(星期日)假洛城海珍楼(301-770-5020)举行九月份例会,会议将于十一时卅分开始餐前交流,十二时 正午餐,餐后将由诗友王颜铸博士主讲﹕“《唐贤三体诗法诠评》读后感”。他将特别强调近体诗之实、虚之间的互动与运作,刚柔、比兴、炼字锻句等问题,并欢迎听众交流观点和写作心得。
  • 巫宁坤先生是我久仰的前辈,记得九十年代初期,在香港《开放》杂志上读到他的文章时就深为钦佩。蒋彦永大夫曾向我介绍与巫公在美国燕京同学会上相识相交的事,并推荐了巫公的自传体小说《一滴泪》。蒋大夫为《一滴泪》感动、极力称赞。最近,美国友人发来巫公写的八十年代偕夫人觐见罗马教皇保罗的文章,拜读后,我写了篇读后感《教宗保罗葬礼上唯一的中国人》。但我一直以无缘接触认识亲炙巫公为憾。
  • 9月14日早上,我打开《大纪元e报》被“有谁战胜过真相”的标题所震撼。那是一篇滕彪先生写的文章,内容揭露中国大陆暴力的、惨绝人寰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黑幕,看了真是怵目惊心!
  • 《九评》是我看过对共产党内部最完整,深入报导的文章。《九评》是半个世纪来最真实的文章,最感人的文章,如果《九评》得到世界级的文学奖,我不感意外。我是个小小的工程师,在硅谷工作二十余年,我由另个角度来看《九评》。
  • 哦 , 自由在落日中 , 自由在落日中 , 一个多月来 , 我陆陆续续地在读着她 , 昨夜凌晨二点 , 我终于把她读完了。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中国小说,是包括我在内的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直在期盼着的现时代伟大的中国小说。小说的作者是袁红冰,一个享誉国内法学界的法学家,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学者,一个坚定地持有现代自由民主理念的中国人。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关于中国文革时期蒙族青年男女铁血反抗中共暴政的壮烈而悲惨的故事。小说的叙述有力而清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读完小说后,一个英雄的群体塑像自然而然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将长久地使我们激动,这也正与我们阅读时所有的感觉相同。
  • “我跨出的是一小步,而人类跨出的是一大步。”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