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女儿的“杂货铺”

Xiaoxu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5日讯】六岁的女儿正处于非常活跃的年龄阶段,放学一回家,就忙着玩这玩那,玩好了以后就把东西摊的到处都是,再也不管了。她似乎很不愿意自己整理这些东西,要么胡乱一堆,以后她自己找起来也很不方便。或者就叫我替她整理。孩子长大了,爱好广泛了,玩具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单一了。我也觉得这些东西太杂,我每天整理起来也很费劲,理不大清头绪。而且我整理了以后,她还是难以找到,又弄成一团糟。

有一天,孩子回家的作业是:图片上很多东西,要以不同的原则归类。我把这个要求解释给孩子听,让她自己决定归类的原则。(西方学校教育孩子往往不规定“标准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她作业做好后,我突然得到了启发。我发现以前我为她整理玩具时都是用自己的复杂思路归的类,这可能是孩子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孩子自己的归类逻辑应该简单的多。

我指着地上一大堆东西说:今天你整理自己的东西,把它们归类。她显然很束手无策。我告诉她:今天她已经能够做到了,因为她做归类的题目做的很好。

开始动手做了。她还是需要我给一些启发。首先,我尽量使归类的名称有根有据,免得容易被忘记。我根据平时了解到的她的爱好,建议她先初步定出三大类:珠宝盒、梳头箱、玩具箱(因为她平时老爱说这些名称)。

于是我拿出两个装酵母的小空瓶。(我把很多用剩下的瓶瓶罐罐洗干净后保存了起来)几乎每个角落都能找到那些零散的各种形状色彩的珠子,女儿满地爬的搜集着,兴趣盎然。女儿把它们装进了小瓶子,用盖子拧起来……最后,她的珠宝盒里是一瓶珠子,一瓶自己制作首饰用的搭扣之类的配件,一卷串首饰用的线,还有一些已经制作好的首饰和现成买来的首饰。我告诉她:这是你的珠宝盒,就像小美人鱼公主的美丽的珠宝盒。她很高兴也很珍爱,郑重其事的放到架子上去了。

然后我拿出一个4升容量的冰琪淋塑料桶(洗干净的),叫她把“给头发打扮”的东西放进去。很快,女儿找到了各色头箍、扎辫子的发圈、各种花样的发夹、小镜子、小梳子……我们还用一些小瓶子或者小罐给里面的东西细分类。“梳头箱”就完成了。乍听上去人家还以为是古代小姐放在梳妆台上的小箱子呢,所以很好记。

另一个同样的冰琪淋塑料桶里放了各色的小玩具:小汽车、小皮夹子、玩具照相机、一包橡皮泥、玩具手机、小折扇……这就算玩具箱了。

各种大量的识字卡片专门放在又一个冰琪淋塑料桶里。我想叫它“识字箱”,女儿喜欢叫它“卡片箱”。看来她更喜欢把学习当作玩,而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

在架子的底层,女儿放了一些“大个子”玩具:她的各种拎包、娃娃、绒毛玩具……

在架子顶层,是她的“办公用品”,女儿喜欢称之为“办公室”:一个冰琪淋塑料桶里是专门放她做剪纸用的彩色纸(面积大的卷起来放进去,剪碎过的面积小的也搜集在里面。)我们叫它“彩色纸桶”。

另一个冰琪淋塑料桶里是所有不常用的文具(毛笔、砚台、胶水、胶纸、铅笔盒、水彩颜料……) 我们叫它“文具箱”。

常用的文具放在外面。例如:彩色笔和写字铅笔插在分格的笔筒里,常用的橡皮、卷笔刀、胶水、剪刀放在一个分格的小盒子里。还有一个小木碗,专门盛放削铅笔掉下的木屑(否则女儿会让木屑随地的掉)。

两个立式杂志架。一个插着白色的打印纸(这种纸因为便宜,所以我买来给女儿用),一个插着女儿的图书。

以上就是“办公室”的东西。

旁边地上有一个凹空,放女儿的小保龄球、小网球拍、皮球、玩沙子的塑料工具……我统称它们为“体育运动器材”,女儿干脆称它们为“外面玩的东西”。女儿把从外面捡来的树枝和野果子也放在这儿。

然后我在她的桌子上放一个塑料桶,让她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主要是绘画和手工)保存在这个桶里。

最后,我给女儿一个空的纸箱,对她说,你不要的东西扔在这里面。比如画了很多画,除了自己很喜欢的以外,其它要及时扔掉。不懂得扔掉不要的东西,你的东西就会又变得乱七八糟没地方找了。女儿就叫它“recycle” 。

自从东西被如此整理以后,女儿开始觉得自己拥有的玩具很多,而且也很好找,放回原处也容易。终于,我和女儿不再感受满世界找东西的“恐怖”了,我也不用费心整理女儿的东西了,女儿一本正经管理起她的东西来。女儿的精神好像得到了很大满足,而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简单、轻松和优雅起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培养小孩愿意诉说的习惯。(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师长总是摸不透:为何孩子老爱对立反抗?也常为这种行为的教育问题而犯愁。针对这类恼人的问题,临床心理师厘清常见的教育迷思与误区,并提供三招教养秘诀,指引如何有效经营良好互动,化解剑拔弩张的危机。
  • 谁都不想霸凌事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实际情况却十分惊人。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仅2019年,就有超过20%的12至18岁美国学生报告称在该学年遭受过校园欺凌,包括谣言中伤、取笑、辱骂或侮辱、推搡、绊倒、吐口水或威胁等。
  • 成功教育真的有规律可循吗?虎妈教育法,是成功宝典,还是个骗局?
  • 游泳池
    在这个“不晓得未来会发生什么事”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处理未知事物的理科力”!能不能直接用手感应温度?人类对温度的感觉相当模糊,十分容易出错,因为人会“适应”,所以如果需要精准。用仪器测量才是最好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