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三人成虎

太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89
【字号】    
   标签: tags:

战国时代,各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王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 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国王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 当然会相信。”

庞葱接着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我知道。”于是庞葱放心陪太子而去。后来,魏王还是听信谗言没有再重用庞葱。

街市上当然不会有老虎。说街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 的。后世人引申这故事为成语“三人成虎”,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不能人云亦云。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就像有的人说的那样: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忆古观今,江xx一伙在迫害法轮功的过程中,为了让民众像魏王一样“三人成虎”相信谣言,不断地在电视、报纸上推出各种各样的杀人案、自杀案,并编造各种离奇的谎言,以便把杀人案栽赃到法轮功头上。同时不给法轮功任何澄清的机会,而且封锁各种传媒的渠道,阻止人们了解法轮功真相。国内很多人对法轮功的了解不多,那么人们在这种一 再重复的谎言下,自然很容易积非成是,相信它的谣言了。还望民众能明察秋毫,识破这本世纪最大的谎言。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 记卢生邯郸(1)逆旅(2)遇道者吕翁,……时(3)主人蒸黄粱(4),生(5)梦人枕中,……生举进士,累官(6)至节度使(7),为相(8)十年……。及(9)醒,黄粱尚未熟,怪曰:“岂(10)其梦寐(11)耶?”后人由此引申出“黄粱一梦”。(唐•沈既济《枕中记》)
  • 成语故事破镜重圆不仅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古人成人之美的美德。
  • 秦之围邯郸,赵使(1)平原君(2)求救,合从(3)于楚(4),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5)。平原君曰:“使(6)文能取胜,则善矣。文 不能取胜,则歃血(7)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8),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是修炼文化,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修炼。成语“叱石成羊”来源于一个道家修炼故事。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已经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了,它出自西汉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人间训》。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的相马声名响誉天下。
  • “一诺千金”出自司马迁《史记•季布来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故事说的是:
  • 楚人有涉江(1)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5)乎?以此故法(6)为(7)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 成语“潘文乐旨”出自《晋书•乐广传》。说的是西晋年间,有一位名士叫乐广,他善于谈论,却不擅长写作。他想辞去河南尹的官职,却不知该如何把辞呈写得合情合理,让皇上读了后能批准他的请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