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学以致用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1);使于四方,不能专对(2)。虽多,亦奚以(3)为?” (《论语·子路第十三》)

【注释】
(1)达:通达。这里是指“运用”的意思。
(2)专对:独立对答。
(3)以:用。

【语译】
孔子说:“把《诗经》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去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却不能独立地交涉;《诗经》内容背得很多,但又有什么用呢?”

【研析】
诗,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重视学诗,但是非为了诵诗,而是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记硬背,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更进一步的说,做学问首先要过滤书本知识所要表达的精神或观念是否正确,是对的并且符合真理的,除了要背诵下来之外,更重要的是,将知识适时应用于生活中的实践,对照自己的一思一念,方为言行合一的读书人,而非死读书的“两脚书橱”。

【延伸思考】
1、请分享自己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上的例子。(理论或具体操作经验等均可)
2、学生必须做好学习,但是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却是错误的,你会如何看待呢?

【相关资料】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宋末抗元名臣,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军大举进攻宋朝,文天祥捐献家资充当军费,号召一支万余人的义军,但元军锐不可当,义军虽英勇作战,也未能挡住元军,元军兵临临安,文天祥被派出城与元军讲和,却被扣留,谢太后见无法求和,只好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后,将文天祥押解北方,文天祥冒险逃出,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达福州,联络各地义军坚持抗元。文天祥曾率军进攻江西收复许多州县。但祥兴元年冬(1278),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向海丰撤退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被俘后,张弘范再三胁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没有能力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于是将自己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拿给张弘范看。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希望劝降文天祥。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破口大骂,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派宋恭帝来劝降。文天祥一见恭帝就跪于地,痛哭流涕说:“圣驾请回!”恭帝无法说话,只好怏怏而去。元世祖得知后勃然大怒的下令将文天祥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大牢。

接着元朝丞相亲自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丞相行了拱手礼。丞相喝令左右强迫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断挣扎始终不肯屈服。丞相问文天祥:“国家亡了,你不投降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盛有衰败。国家灭亡,臣子应当受戮。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丞相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直到你屈服为止!”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三年,狱中生活很苦,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不少著名作品。像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正气歌》就是在狱中写出的。元世祖问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是耶律楚材,南人是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令只要文天祥降元,就能当高官。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以此事劝降文天祥,但遭到拒绝。最后,元世祖亲自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对元世祖仍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只说:“你如能改变心意,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任命你为宰相。”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想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只要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要说什么吗?说了能免死。”文天祥只说:“死就死,还要说什么?”。接着他问:“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要做的事情做完了,心中无愧了!” 说完之后就从容就义。

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选自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6/10/13/40435p.html)

【课后作业】
请说出文天祥故事和本章《论语》所要表达的精神有哪些相通之处?
(教学指引:教师可以针对故事结尾蓝色字的部分加以阐述)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仁心,如何能讲礼呢?一个人要是没有仁心,如何能讲乐呢?”
  •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在鲁国家乡的学生志向远大,而处事不够周密;虽有文彩能写成文章,却还不知道该怎么做适宜的裁剪。”
  •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在外面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守信,要广泛的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 孔子说:“严肃庄重的告诫,能不听从吗?听了就改正错误是最可贵的。恭逊称许的话,听了能不令人愉悦吗?但是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这才可贵。只是愉悦而不分析,只是当面顺从,而行为不改,像这种人,我就不知道能如何教化他。”
  • 汤建国不久,起于夏桀时的大旱却一直不去,整整延续了七年。在后五年,旱情很严重,烈日曝晒,河干井枯,草木枯焦,禾苗不生,庄稼无收,人民困苦异常。因此自从旱灾开始,商汤就在郊外设祭坛,祈求天帝解除旱灾早日降雨。
  • 孔子没有的四种心:一、没有只顾自己的想法;二、没有一定要得到的结果;三、没有坚持己见;四、不自私、不求一己之利。
  • 相传在尧的时代,中国有大川三百条,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处都是,一旦发生大水,江河横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冲毁了,人们生活十分痛苦。后来大禹担起了治河的重任,他亲自拿着治水的工具,和人们一起开通水道,疏通洪水,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
  • 最初见到佳人,就像见到生长在无波如镜的池中红莲,佳人稍微一动,就像绚烂的云彩自崖间飘出,色彩鲜艳,灿烂耀眼。
  • 考古学家从出土文物往往能推想当时社会的兴衰概况,还能看人类整个文明的起伏、道德人心与美丑价值观的关系。自古以来,圣贤早就告诉了世人:社会的兴衰荣枯,端在人心道德。因此,他们为世人奠定基础、立下榜样,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谨守法度。
  • 老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纵观中华历史上罕见的几位仁德之君,无不敬天顺道,施行仁爱,惠泽八方,使万民安康,百业隆昌,文化发达,天下归顺,四海景仰。他们体现了孔子曾经描绘的体现“仁德”精神的社会。
评论